(原標題:上海一居民在自家門上涂寫“血債”,還掛鈴鐺……鄰居告上法庭:這是死亡威脅)
因與樓上鄰居有矛盾,樓下住戶在自家大門外,噴涂“血債”和鄰居姓氏符號,還掛鈴鐺、張貼舉報材料,這種“操作”算擾鄰嗎?樓上鄰居要求其清除,人民法院會支持嗎?近日,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審結(jié)了一起涉及惡意懸掛裝飾的鄰里糾紛案件。
鄰居家門上現(xiàn)自己姓氏血字
唐、張兩位先生是樓上樓下鄰居,兩家曾因房屋漏水之事,發(fā)生過沖突、打過官司。
后來,樓下張家在自家入戶門外,噴涂“血債”字樣以及略去首點的紅色“唐”字符號,在符號上方設置鈴鐺一枚,還在“血”字位置張貼舉報唐家夫婦的材料。
樓下張家在自家入戶門外,噴涂“血債”字樣
唐先生認為,因自己姓唐,略去首點的“唐”字符號,有“人頭落地”含義。鈴鐺就是小鐘,在民間有喪鐘、送終含義,此為死亡威脅。
唐先生認為,張家此舉不但給唐家人造成人身安全擔憂和心理負擔,也給同一樓道和周邊居民造成心理影響。遂訴至人民法院,要求張家予以清除。
張家則認為,“血債”及符號并非針對唐先生,設置鈴鐺也并沒有違法,在自己家門上如何裝飾是自己的權(quán)利,因此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院:影響安寧,限期清除
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自然人享有隱私權(quán)。隱私包含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隱私權(quán)。
案涉字樣、符號、裝置等位于原告出入必經(jīng)之路,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確已對原告的私人生活安寧構(gòu)成侵擾。
被告關于有權(quán)對自家入戶門進行任意裝飾的抗辯,屬權(quán)利濫用,法院不予采納。據(jù)此,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限期清除。被告上訴后,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來源|新聞晨報記者張益維通訊員張碩洋何詰彌
延伸閱讀
九旬老太每天定時“輸出”,鄰居被迫“魔法打魔法”
從音響震樓到播放《大悲咒》,噪音擾民的方式花樣不斷翻新,噪音源再升級。
真人“輸出”
最近,浦東新區(qū)蓮中路250弄的居民通過"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求助稱,小區(qū)11號樓有位九旬老人每天凌晨五六點就開始對著窗外喊叫,已經(jīng)持續(xù)了兩年多。
張女士2年前搬到小區(qū)后發(fā)現(xiàn),對面11號樓有一位九旬老太,每天早上四五點開始,就會不定時朝著窗外叫罵三、四次,每次一個半小時,中氣十足。
張女士居民:
聲音非常大,我們的樓洞就像一個回音器一樣,一旦擴音就非??膳?。特別是到凌晨左右,她是5點左右喊,我們都會被喊醒。她表達的是一些比較本地化的罵人臟話,說偷她東西,別人不尊老愛幼這種話語都會有。這可能是她宣泄的情緒,持續(xù)性比較長,聲音比較尖銳,很刺耳的。
張女士稱該老人每天5點就開始喊
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鄰居們起初都抱著寬容的態(tài)度。但每天4、5點就被“罵醒”,這也讓大家不堪忍受。
蔡老伯居民:
我和兒子就住在老人面對的一樓二樓,去年我心臟出問題也動了手術(shù),她每天早上真的把我們吵得沒法休息,附近這幾幢樓的居民都受到了影響。
有的居民就選擇用錄音回擊
試圖用"魔法打敗魔法"
張女士居民:
有人被老太吵得太厲害,就自己錄個音,把"電音"還回去,這樣的互相對罵造成了小區(qū)變得更吵。
坊記從屬地居委了解到,這位老太太已是94歲高齡,有兩個兒子,雖然自己獨居,但大兒子就住在老人隔壁。
坊記嘗試聯(lián)系老人的大兒子,不過對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可去居委處了解情況。
圖為涉事樓棟
居委工作人員稱,老人已在小區(qū)內(nèi)居住了20多年,5年前老愛人突然去世,2年前開始有此癥狀。起初大家懷疑老人發(fā)生了腦部病變,不過社工與其對話,老人語言邏輯清楚,且平日生活也能自理,最近的一份體檢報告也證實了老人并無精神問題。
此外,老人的兩位兒子也已是七旬老人,照顧母親也日漸力不從心,且有自己的老年生活。
錢春暉北蔡鎮(zhèn)蓮中居民區(qū)塊長:
大兒子也是70多歲了,現(xiàn)在的老年人生活也比較豐富多彩,他平時也會出去旅游,下午的時候會出去打麻將,所以早上或者下午發(fā)生這種情況。
雖然兒子們也曾考慮讓母親去條件更好的養(yǎng)老院居住,但母親始終不愿意。
經(jīng)居委持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老人很可能是通過喊叫來引起關注、宣泄情緒,從而排除內(nèi)心的失落。
錢春暉北蔡鎮(zhèn)蓮中居民區(qū)塊長:
我們會盡量建議她走出家門,參加社區(qū)的活動,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像重陽節(jié)我會上門送重陽糕的時候我會和阿姨進行攀談,也會關心她的生活,同時也會告訴她不要去做這種事情,還會把她領下樓讓她去門口坐一會兒,和老伙伴聊聊天。
好在,好消息傳來,老人的兒子帶母親前往多家養(yǎng)老院實地體驗,看到有老伙伴共同入住,老人最終打消了顧慮,于上周五順利入住養(yǎng)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