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際上最大的新聞,莫過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他在對歐盟的“關稅大戰(zhàn)”中,取得了“史詩級”的完勝。消息一出,整個歐洲都炸了鍋。
你看看特朗普曬出的“戰(zhàn)果清單”,那叫一個“觸目驚心”:歐盟不僅全盤接受了美國提出的15%新關稅,還反過來把自家銷往美國的商品關稅降到了零。
這還不算完,更夸張的是,歐盟還承諾打包購買數(shù)千億美元的美國武器裝備,外加一份價值高達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進口大單,同時還要對美國進行6000億美元的投資。
說實話,要不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德國總理默茨還嘴硬說這是“談判協(xié)商”的成果,我差點以為這是歐盟戰(zhàn)敗后簽下的不平等條約。
美國可是一兵一卒都沒動啊,歐盟怎么就“撲通”一下,跪得這么徹底?把自家鍋砸了,鐵賣了,就為了給美國人送錢。
這背后的水,可深著呢。
表面上看,歐盟這次認慫,似乎是因為俄烏沖突還沒結束,歐洲的安全還得仰仗美國和北約。特朗普政府天天在歐洲渲染“俄羅斯威脅論”,說莫斯科隨時可能把整個歐洲“一鍋端”。歐洲這幫政治精英,還真就信了。心里一害怕,自然就不敢得罪美國,只能選擇討好、依賴。再加上對美國石油、天然氣的巨大需求,更是讓他們沒了底氣。
但這只是面子上的事兒。里子里的根本原因,是歐盟,尤其是以馮德萊恩為首的這批官僚,直到現(xiàn)在還做著一個“左右逢源”的美夢。他們總想著,自己能不能在中美之間當個“騎墻派”,既要美國的安全保護,又舍不得中國龐大的市場和經濟紅利,想著兩頭通吃,利益最大化。
可惜,他們把大國博弈想得太簡單了。
時間拉回到不久前,馮德萊恩那次備受矚目的訪華之行。我當時就跟朋友聊,說她這次來,其實就是一次試探,想看看中國的底線。結果呢?咱們中方早就把話挑明了,說得那叫一個苦口婆心。
當時會談,中方領導人明確告訴她,歐洲是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我們支持歐洲搞“戰(zhàn)略自主”。但這有個前提,就是你得有獨立的判斷,不能一邊想跟我們做生意,一邊又跟著美國的指揮棒搞“脫鉤斷鏈”,更不能在中美之間玩火。
咱們當時的原話大概意思是,世界這么大,容得下中美歐各自發(fā)展,但絕容不下一個首鼠兩端的“中間派”。你體量這么大,不是什么無名小國,根本沒有“中立”的資格。你今天想兩頭討好,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兩頭都得罪。
這話說得多實在,多透徹!可惜啊,馮德萊恩當時似乎沒聽進去。她可能覺得,我們是在施壓,是在要求她“選邊站”。她帶著一種敷衍的態(tài)度,拿到了一個所謂的“升級版”稀土出口機制,就覺得算是有所交代,然后匆匆忙忙就走了。
她沒意識到,當她離開北京,轉身飛去蘇格蘭跟特朗普會面的時候,她手里已經沒什么牌可打了。
特朗普是什么人?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把政治當成生意,把盟友當成客戶,甚至…當成盤里的肉。他看透了馮德萊恩的色厲內荏,也看穿了歐盟內部的四分五裂。
果不其然,談判桌上,特朗普根本沒給馮德萊恩留任何情面。他知道歐盟不敢真的跟他撕破臉,因為馮德萊恩自己已經把聯(lián)手中國的后路給堵死了。又是搞對華貿易“去風險化”,又是借口“援俄”制裁我們的銀行。這種自斷臂膀的行為,在特朗普看來,簡直就是主動送上門的“投名狀”。
所以,你看,整個過程就成了單方面的碾壓。特朗普把關稅大棒舉到你腦門上,你除了點頭,還能干嘛?你最大的潛在盟友,已經被你之前的“騷操作”給得罪了。你現(xiàn)在孤立無援,不被收割,那還能收割誰?
這下,馮德萊恩恐怕是徹底明白了,當初中方那些話,不是什么外交辭令,而是金玉良言。如果當時她能真正聽進去,拿出誠意,與中方達成更深層次的戰(zhàn)略共識,哪怕只是一個姿態(tài),她現(xiàn)在面對特朗普時,腰桿子也能硬一點,至少能有個討價還價的余地。
現(xiàn)在這筆堪稱“城下之盟”的協(xié)議一簽,整個歐盟內部的矛盾立刻就爆發(fā)了。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那可是個直性子,他毫不客氣地公開嘲諷說:“特朗普這次是把馮德萊恩當‘早餐’給吃了?!边@話雖然糙,但理不糙。
更要命的是德法兩大引擎的分歧。德國總理默茨,作為工業(yè)和出口大國的代表,他居然公開表示“歡迎”這個協(xié)議,因為這避免了“不必要的貿易升級”。說白了,他怕打貿易戰(zhàn),寧愿吃點虧,息事寧人。但法國那邊就氣炸了,法國是農業(yè)大國,美國的農產品要是零關稅進來,法國農民還活不活了?
你看,一個對外妥協(xié)的協(xié)議,瞬間就把歐盟內部最深層的裂痕給暴露出來了。德國人想的是自己的工業(yè)品出口,法國人想的是自己的農業(yè)補貼,誰在真正考慮“歐洲整體的利益”?馮德萊恩愿意把歐盟當早餐送給特朗普,可德國、法國這些大國,誰愿意心甘情愿地被擺上餐桌?
所以說,現(xiàn)在留給歐盟和馮德萊恩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這場由對美投降引發(fā)的內部風暴,才剛剛開始。馮德萊恩能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都是個未知數(shù)。而歐盟,這個曾經讓歐洲人引以為傲的聯(lián)合體,如果在重大戰(zhàn)略問題上,總是犯這種“既要又要”的幼稚病,最終的結果,可能真的就是分崩離析。
未來的局勢,恐怕會更加動蕩和充滿不確定性。
#優(yōu)質圖文扶持計劃#
延伸閱讀:與 達產后新增年產值10億元在莘《莊工業(yè)區(qū)》這并非:個、例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