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瑪莎拉蒂4S店內,一款GrecaleSUV掛出了“限時尊享價38.88萬元”的海報。這個價格比官方指導價直降26.2萬元,相當于砍掉了一輛小米SU7的價錢。銷售員透露:“這價格一出,48小時內賣了15輛”,但語氣里沒有興奮,只有無奈。
而在2017年,同樣是在中國,瑪莎拉蒂卻創(chuàng)下年銷1.44萬輛的輝煌戰(zhàn)績,中國市場貢獻了其全球銷量的30%,首次超越北美成為第一大市場。那時展廳門庭若市,買家加價提車仍一車難求。
八年過去,這個意大利豪華品牌卻墜入深淵:2025年前五個月,瑪莎拉蒂在華銷量僅為384輛,同比暴跌44%。從巔峰到谷底,三叉戟的光芒為何在中國市場黯然失色?
01微商神車,品牌形象的致命滑坡
瑪莎拉蒂的中國之路,被兩股意外流量徹底改寫。
2011年,郭美美在微博高調炫富,自稱“開瑪莎拉蒂”,給這個意大利品牌貼上了第一張“富婆車”的標簽。
更大的沖擊接踵而至:2015年前后微商爆發(fā)式增長,“恭喜XX喜提瑪莎拉蒂”的文案刷屏朋友圈,成為微商團隊的標準造富神話。
更有人戲稱:“微商朋友圈曬出的瑪莎拉蒂數(shù)量,比它全球年產量還多”。
品牌形象崩塌的轉折點出現(xiàn)在2017年——部分瑪莎拉蒂4S店推出200元一次的“微商拍照服務”。
只需支付兩百元,就能坐進瑪莎拉蒂駕駛座拍照發(fā)朋友圈。
當三叉戟標志與微商深度捆綁,富豪們踩下剎車的時刻到了。
瑪莎拉蒂成了豪華車界的“人設崩塌”樣本。
相比之下,2021年勞斯萊斯因邀請爭議網紅推廣庫里南,遭王思聰公開吐槽“很low”后,立即撤下內容止損。
而瑪莎拉蒂在輿論漩渦中無所作為,終使高凈值人群集體轉身離去。
02電動化浪潮,錯失轉型的致命八年
中國汽車市場的劇變,給了瑪莎拉蒂第二記重擊。
2017年其銷量巔峰時,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僅2.7%;到2024年,這一數(shù)字已突破45%。
電動化浪潮席卷之下,傳統(tǒng)豪車引以為傲的發(fā)動機技術壁壘土崩瓦解。
當特斯拉、“蔚小理”們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重塑豪華定義時,瑪莎拉蒂的電動化卻步履蹣跚:
2020年承諾“五年全系電動化”
2023年上海車展被批電動車型“高價低配”
2025年純電MC20跳票,主力車型Levante、Ghibli甚至已停產
產品斷層讓展廳無車可賣,經銷商只能靠清庫存度日。當2025年問界M7智駕版已能城市NOA通勤時,瑪莎拉蒂車主還在為車機卡頓煩惱。
03戰(zhàn)略搖擺,迷失方向的豪華品牌
瑪莎拉蒂總部并非沒有覺察危機。
2024年,時任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坦承:“產品沒有問題,是營銷出了事故”。
但更深層的問題在于戰(zhàn)略迷失。
中國區(qū)三年換帥三次,暴露出集團對中國市場的認知混亂。
經銷商買斷包銷模式飲鴆止渴——廠家將庫存壓力轉嫁經銷商,后者為回血瘋狂降價,形成價格與品牌雙殺的惡性循環(huán)。
當仰望U8以原地掉頭、應急浮水等黑科技賣到百萬級仍供不應求,瑪莎拉蒂卻深陷“38.88萬”的生存掙扎。
定價體系的崩潰,徹底撕碎了豪華品牌的最后尊嚴。
2025年6月,瑪莎拉蒂CEO桑托·菲西利在摩德納總部宣布“新商業(yè)計劃即將公布”。
但對這個110年歷史的品牌而言,中國市場留給它的時間已然不多。
當中國新貴們手握50萬預算,在瑪莎拉蒂Grecale和問界M8間猶豫時,銷售聽到最多的拒絕理由是:“開瑪莎?別人以為我是微商頭子呢”。
品牌價值的崩塌往往始于標簽錯位,終于信任解體。
勞斯萊斯用十年時間在中國售出1.7萬輛,創(chuàng)下超豪華品牌紀錄;比亞迪旗下仰望首款車型交付半年即突破萬輛。
新舊王座交替間,瑪莎拉蒂的墜落成為時代轉型的刻度——當電動化與智能化重寫豪車標準,歷史榮光抵不過一次充電效率的較量。
百年品牌興衰史反復印證:沒有永恒的豪華,只有時代的座駕。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