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Freepik
撰文|程雨祺李珊珊
責編|李珊珊
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在月球上安了家,喝的水、呼吸的氧氣,甚至火箭燃料,全都來自腳下的土和石——月壤。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最近,中國科學家又朝這個目標邁出了一步。
7月16日,細胞出版社(CellPress)旗下期刊《焦耳》(《Joule》)發(fā)表了題為《InherentlunarwaterenabledphotothermalCO?catalysis》(《月球固有的水使光熱CO?催化成為可能》)的論文。來自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等的研究團隊,首次實現(xiàn)了一種一體化的“地外光合作用”系統(tǒng):在月壤中提取水,并與二氧化碳在陽光加熱下轉(zhuǎn)化為氧氣和燃料。
這意味著,在極簡的條件下,僅憑陽光、月壤和宇航員呼出的CO?,就可能制造出支持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水、氧氣和能源。
在太空運輸任何資源都代價高昂。據(jù)估算,每位宇航員每天需要約4加侖的水,而將一加侖水送入太空,成本高達8.3萬美元。因此,在地球之外就地取材,也就是所謂的原位資源利用(ISRU),長期是太空探索的核心方向。
“我們從未真正預料到月壤的‘魔法’”,文章通訊作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王璐教授在文章發(fā)表后這樣向媒體說。
讓月壤擁有“魔法”的,是其中天然存在的一種神奇礦物——鈦鐵礦(FeTiO?)。它結(jié)構(gòu)疏松、像海綿一樣能吸附太陽風中的氫原子,是月壤中重要的“儲水庫”;同時,它還具有光熱催化性能,能在陽光加熱下推動CO?和水的反應。
換句話說,產(chǎn)生水和氧氣這兩件事,月壤不僅提供了原料,還自帶催化劑。將兩個過程整合到一起,正好順理成章,構(gòu)成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簡潔方案。
事實上,早在2021年以來,南京大學、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等單位就組成聯(lián)合研究團隊,對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開展研究。這也正是本次論文的主要作者團隊。
2022年,他們首次發(fā)現(xiàn),月壤能作為催化劑,推動水和二氧化碳的光熱反應,催化性能甚至超過地球玄武巖一個數(shù)量級。“嫦娥五號月壤主要來自玄武巖,富含鐵、鈦等元素,而這些正是人工光合成中常用的催化劑成分。”南京大學教授姚穎方曾這樣對媒體介紹。
巧合的是,在月壤提水的探索中,鈦鐵礦再次成為關(guān)鍵角色。2024年,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等團隊研究發(fā)現(xiàn),1噸月壤可以提取超過50公斤的水,鈦鐵礦在五種主要月球礦物中產(chǎn)水最多。然而,這一過程通常需將月壤加熱至接近1000°C,能源成本不低。
而本次研究的最大亮點之一,正是在于顯著降低了這一過程的能源門檻。研究團隊利用光熱反應器,在地球?qū)嶒炇抑心M月球日照條件,在不額外供能的情況下,驗證了鈦鐵礦同時完成“提水+CO?轉(zhuǎn)化”的可能性。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驚喜是這種集成方法取得了切實的成功?!蓖蹊凑f,“月球水提取和光熱二氧化碳催化的一步集成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的成本和復雜性。”
靠太陽提供熱源、靠月壤催化反應,月球極大的晝夜溫差,反而給這個“人工光合作用”提供了意外契合的幫助。月球地表白天溫度超過100°C,太陽為光熱反應提供條件;而夜間溫度降至-170°C,又正好有利于收集二氧化碳冷凝成干冰,為第二天的反應提供原料。
“或許我們以后能夠在月球建設(shè)一座小型化工廠?!?022年,姚穎方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暢想?!叭绻覀兡茉谠虑蛏暇偷厝〔?,把月球資源和宇航員的代謝廢物轉(zhuǎn)化為水和燃料,就能顯著降低載人航天的成本?!边@項2025年的進一步研究,正是對當年設(shè)想的有力推進。
可行性究竟幾何?
當然,現(xiàn)在就慶祝也許為時尚早,目前這項技術(shù)距離實際部署仍有距離。王璐也坦言,目前的催化性能“仍然不足以完全支持人類在地球以外環(huán)境中的生命”。研究團隊在論文中指出,未來必須克服催化效率、氣體收集、反應速率、月壤異質(zhì)性等一系列技術(shù)挑戰(zhàn),同時還需應對構(gòu)建與維護系統(tǒng)的高成本與復雜性。
香港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錢煜奇評價說,這項研究為未來在月球利用原位資源提供了“可行而前瞻的路徑”,“對我國深空探測,尤其是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設(shè)具有啟示意義”。
但錢煜奇同樣指出,真正落地仍會面臨諸多問題,“有相當多的困難需要克服”。所有這些問題中,最為關(guān)鍵的也許是:“月壤性質(zhì)差異明顯,不同月壤性質(zhì)是否會對這一反應路徑產(chǎn)生影響(例如鈦鐵礦含量)?月壤成分差異是否會影響催化反應?產(chǎn)率是否足夠?氣體如何高效分離?是否具備經(jīng)濟可行性?”
盡管如此,這項研究仍代表著人類邁向月球自給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一步。這意味著月球可能不依賴地球運輸、自行生產(chǎn)水、氧氣和燃料,成為第一站地外補給,也為更遠的火星基地、深空探索提供模板。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人類移居月球?qū)⒉辉偈恰澳懿荒堋钡膯栴},而是靠什么系統(tǒng)實現(xiàn)自給自足。通過人工“土壤光合作用”替代地球植物,讓陽光與塵土轉(zhuǎn)化為維持生命的氧氣、水和能源,這項聽起來遙遠的技術(shù),或許正在慢慢成為現(xiàn)實。
無論如何,利用以月壤為代表的原位資源構(gòu)建可持續(xù)系統(tǒng),或許正是未來月球基地建設(shè)的必由之路,錢煜奇說。
參考資料:
1.https://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25)00187-4
2.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0785
3.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4)00128-0
4.https://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22)00178-7
5.http://www.xinhuanet.com/2022-05/12/c_1128644908.htm
匠心之作《曠世神醫(yī)》,老天順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
唐家現(xiàn)在依附三大家族,說不定以后有機會成為新的四大家族,取代當年秦家的地位-。所以不少人都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去巴結(jié)唐家,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直接送錢最為合理。唐天豪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到這么多家族企業(yè)送來賀禮,真是面子十足,這也就代表著以后他在東海,也將成為名震一方的大人物了——。正在大家都紛紛獻上自己的賀禮,互相攀比誰送的錢 唐少拿著球桿,冷笑一聲?!斑@秦家大少的干媽,淪落到這步田地,真是活該啊,誰讓你有個好兒子呢?哈哈哈哈……”就在唐少大笑的時候,忽然一陣轟鳴聲從空中傳來。唐少和其他幾個公子哥停了下來,抬頭望去,只見一家武裝直升機低空飛來||。唐少等人懵逼了,這直升機怎么會飛到這高爾夫球場來啊?武裝直升機越來后面會介紹。家族廢物龍凌,在一神秘人幫助下修復體質(zhì)成為曠世奇才,修煉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