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限"將至,島內哀嘆:這回又要被割多少肉?)
據(jù)央視新聞消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日前表示,將對大部分國家及地區(qū)征收15%至50%關稅。隨著8月1日關稅起征期逼近,特朗普再次威脅稱,屆時他將給200多國及地區(qū)發(fā)送關稅信函。
一時間,臺灣島內紛紛哀號“大限將至”,擔憂美國對臺最終稅率會落在哪里。
7月30日,臺灣當局“行政院”回應說,臺方談判代表目前仍在美國與美方磋商談判,對美談判已進入“最后一里路”,將力拼至最后一刻。但島內分析人士并不樂觀,認為15%的可能性不大,稅率可能落在30%左右。還有消息傳出,關稅“可能落在25%”,相關方案就等特朗普政府拍板。
在談判期間,臺灣當局不公開談判立場、未公布交換條件,被質疑“臺美”談判猶如在“黑箱操作”。還有國民黨人士質疑稱,“臺灣人到底又要被割多少肉?”
與此同時,臺灣地區(qū)預計還將遭受美國半導體關稅沖擊。近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特朗普均警告說,新的高額半導體關稅即將上路。對此,島內輿論分析認為,此舉將沖擊全球供應鏈,臺灣地區(qū)供貨商備受美國芯片市場依賴,恐怕更是首當其沖。
有美國消息人士透露,當前,臺灣當局“正積極思考一個可能到來的‘單打獨斗時代’——將再也無法指望白宮的支持”。還有美國智庫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有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可能將臺灣問題置于次要地位,對臺當局來說,“這將是一個危險信號”。
島內哀號:大限將至,稅率或高達30%
當?shù)貢r間28日,特朗普在蘇格蘭高爾夫度假村與英國首相斯塔默一同受訪時表示,他計劃對那些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xié)議的國家及地區(qū)設定15%至20%的關稅稅率。
此前,特朗普多次威脅稱,在8月1日當天,他會發(fā)函給200多國及地區(qū),通知這些國家及地區(qū)出口到美國產品的最終關稅稅率?!拔覀儗槭澜缙渌貐^(qū)設定關稅,如果他們想在美國做生意,就必須支付這筆費用。因為你不可能坐下來就做200筆交易。但我們做了一些大交易?!?/p>
特朗普和斯塔默在蘇格蘭會面視頻截圖
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截止日期8月1日將至,臺灣當局還沒有收到“通知單”。這讓島內各界急得不可開交,并焦慮美國對臺稅率會落在哪里。
“美國關稅大限將至,”有報道稱,“臺美”談判已邁入最后一里路,但特朗普政府遲遲不給發(fā)“畢業(yè)證”。目前,外界除關注最終稅率高低,還擔憂談判過程中有多少讓步、將對產業(yè)產生多少沖擊。
對此,臺灣當局“行政院”30日透露稱,負責對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仍身在華盛頓,與美方代表磋商談判,誓言“力拼至最后一刻,爭取最佳關稅條件”。
還有知情人士透露,鄭麗君原本預訂了28日的航班返臺,但特朗普遲遲沒有宣布最終稅率結果,談判小組只好持續(xù)在美國待命,尤其先前美國已宣布日本稅率為15%,“無疑對臺方談判團隊形成更大壓力”。報道稱,特朗普首要目標是“美國制造”,并要求各方“砸錢買美貨”,加大力度投資美國。
近日來,島內投資人士針對可能的關稅數(shù)字議論紛紛,市場風聲一波接一波。據(jù)報道,有人猜測“應該跟日本差不多”,但多數(shù)網民認為情況不會樂觀,悲觀地喊出“32%”及“25%至30%”之間等數(shù)字。29日有消息稱,關稅“可能落在25%”,且傳出早就定案,只等特朗普政府公布。
臺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臺灣地區(qū)要比照日本和歐盟15%的稅率相當具有挑戰(zhàn)性。
他分析說,從各方談判來看,美國要求稅率降1個百分點,對方就要讓步一些東西,臺灣地區(qū)原始稅率是32%,要降到15%等于少了17個百分點。然而,臺灣地區(qū)經濟體小、人口僅2300萬,遠不及歐盟、日本等市場,“要付出的代價實在難以想象,恐怕承擔不起”。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于日韓談判代表清楚交代談判細節(jié),臺灣當局不公開談判立場、未公布交換條件、不讓民意代表監(jiān)督。島內民眾紛紛質疑,“臺美”談判猶如在“黑箱操作”,且談判團隊未見對產業(yè)發(fā)展有深入了解及具備實戰(zhàn)談判經驗的專業(yè)人士,談判似乎只剩下政治考量。
日前,有臺灣國民黨民意代表痛批臺當局“一路黑箱到底”,質疑“臺灣人到底又要被割了多少肉”。
頂著酷暑,22日,“臺灣勞工因應關稅沖擊行動聯(lián)盟(簡稱為勞關盟)”集結了超過500名機械業(yè)、汽車業(yè)等可能受關稅沖擊產業(yè)的勞工,在臺當局行政機構前抗議“黑箱談判”,卻仍未得到具體回應,于是怒砸“飯碗”抗議,表示對臺當局不滿。
臺灣勞工組織抗議臺當局“黑箱談判”
島內人士紛紛質疑:我們將妥協(xié)多少
不僅是最終稅率,臺當局在談判過程中有多少讓步也是島內各方的關注焦點。
有報道稱,日本、韓國和歐盟都宣布大規(guī)模加碼投資美國以換取低稅率,而臺企是否將加碼投資,并將擴大采購哪些美國產品都成為討論熱點??紤]到日本在農產品方面對美讓步,“臺灣恐被要求比照辦理,美豬、美牛等議題,臺灣將妥協(xié)多少?”
28日,臺當局“行政院”發(fā)言人李慧芝稱,因關稅談判尚未定案,相關施政特別是與內需相關產業(yè)有關的舉措,與美方“對等關稅”應對方案高度相關。臺當局“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經發(fā)會”第二次顧問會議,待關稅談判有進一步結果后擇期舉行。
有報道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島內各界熱議的汽車、美豬牛等重點產品,或將成為當局降低關稅、拯救外銷產業(yè)的籌碼。若最終對美開放市場,初步預期農漁產品、汽車、保健食品、紡織品4大種類首當其沖。上述4種產品關稅稅率多數(shù)在10%至30%之間,其中汽車大約17.5%,保健食品約30%。
據(jù)報道,28日,臺當局“行政院”宣布已備妥930億臺幣(約合225億元人民幣)產業(yè)補貼預算,涵蓋利息補貼、轉型升級、農業(yè)外銷與無薪假補助等。但最關鍵的關稅結果仍未揭曉,僅表示“稅率仍待美方通知”。這一發(fā)言引起島內輿論不滿。
對于臺當局“先補貼、后開獎”的做法,臺灣民眾議論紛紛。
有人對于談判信息嚴重不透明感到不滿,稱“談判完不敢說,就是怕被罵”,并質疑“談崩了才趕緊丟出930億補助安撫市場”。還有網友直言補貼太寒酸,“這預算真的補得起來嗎?”也有不少人質疑補貼的正當性與分配公正,“發(fā)錢給人民沒錢,補貼特定產業(yè)就有?”
除“對等關稅”外,臺灣島內還緊盯特朗普政府威脅征收的半導體單獨稅率。
當?shù)貢r間27日,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表示,特朗普政府將在兩周內公布針對半導體進口的“國家安全調查”結果。特朗普本人近日也暗示即將提高關稅。
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特朗普會晤結束后,盧特尼克告訴記者,此次調查是歐盟尋求談判達成一項更廣泛的貿易協(xié)定以“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原因”之一。特朗普則表示,馮德萊恩“以更好的方式”避免了即將征收的半導體關稅。
7月27日,特朗普與馮德萊恩在蘇格蘭會面,宣布美歐達成協(xié)議視覺中國
有報道稱,美國高度依賴來自臺灣地區(qū)的芯片,臺灣地區(qū)近年也因此成為華盛頓重點關注對象。拜登政府時期,美國通過“芯片法案”提供數(shù)十億美元補助,吸引臺積電等大廠赴美設廠。特朗普則選擇高舉關稅大棒,威脅各國企業(yè),以改變現(xiàn)狀。
今年2月,特朗普曾威脅將對進口芯片加征25%的關稅。4月,他又宣布將依“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啟動對外國藥品與半導體進口依存度的“國安風險”評估,威脅提高關稅。報道稱,“臺灣等半導體高度發(fā)展地區(qū)無不繃緊神經”。同時有消息稱,臺灣地區(qū)可能被美方列為調查對象。
據(jù)報道,這項調查涉及范圍廣泛,去年臺灣電子產品占輸美總出口比重約七成,其中顯示適配器、服務器、計算機零組件、集成電路、網絡交換器、筆記本電腦等均被列為232調查范圍,“如果關稅落實,不僅將影響臺商投資布局,更將進一步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生態(tài)”。
臺灣當局“經濟部”28日曾安撫稱,半導體芯片直接出口美國的占比相對有限,且先進制程技術具全球領先地位,受影響較小。但吳大任推估,半導體關稅的稅率可能不低,或在25%至50%之間。
臺灣高雄港資料圖
美消息人士:臺當局已為“無白宮支持”做準備
臺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臺灣地區(qū)遭美國“對等關稅”、新臺幣匯率升值夾擊,產業(yè)將面臨嚴峻生存壓力。他提及,如今“大罷免”亂局失敗過后,朝野政治立場更加對立,全年經濟增長率不僅面臨“保3”挑戰(zhàn),當局恐會不斷下修經濟增長率,今年可能跌至2.5%。
據(jù)報道,臺灣當局“主計總處”將于31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成長概估值。據(jù)估計,下半年出口表現(xiàn)大幅下滑,民間消費也可能趨于保守。
吳大任認為,“主計總處”5月預測臺灣地區(qū)全年經濟增長率為3.1%,是以關稅10%作為情境推估,實在是太樂觀。若關稅高達20%或比照韓國25%,臺灣地區(qū)不僅出口、民間消費大幅衰退,下半年經濟增長率還可能為負,全年經濟增長率將難“保3”。
臺灣國際戰(zhàn)略學會執(zhí)行長羅慶生28日撰文稱,越晚達成的協(xié)議越不利,“也就是說,日、歐讓步的部分,臺灣可能也必須讓步”。最有實力的臺積電已經赴美投資,臺灣可能需成立“主權基金”或類似機構,將部分外匯存底投資美國。除此之外,開放市場也免不了。
羅慶生在文中稱,更令人擔心的就是半導體,那是臺灣的王牌產業(yè)、“護島神山”。美國如果對半導體征收25%或更高關稅,臺灣半導體企業(yè)將被迫遷移到美國,對臺灣經濟的影響難以言喻。
當?shù)貢r間29日,一名熟悉談判情況的美國消息人士稱,“臺美”談判代表已舉行了三輪會談,隨時可能達成協(xié)議。但該人士宣稱,即便如此,“臺美”貿易協(xié)議的命運,取決于在瑞典舉行的中美會談。
這名消息人士聲稱,臺灣當局已意識到,特朗普政府為與大陸達成協(xié)議可能將臺灣排除在貿易關系外,并“正積極思考一個可能到來的‘單打獨斗時代’——將再也無法指望白宮的支持”。
還有報道稱,過去一周,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賴清德遭遇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政治挫折,包括“大罷免”亂局以壓倒性失敗告終、美政府拒絕批準其“過境”請求。據(jù)分析,這加劇了臺當局對特朗普會“出賣”臺灣地區(qū)的擔憂。隨著美國關稅最后期限的臨近,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島內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民意支持率已跌至32%,為他上任以來的最低水平。近一半的臺灣地區(qū)民眾認為臺灣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一名美方知情人士30日透露,特朗普團隊向臺灣當局提出了“最優(yōu)關稅”,但并未具體說明具體數(shù)額,但臺方認為該數(shù)額大約相當于日本被征收的15%的關稅。但該人士補充說,美方向臺當局提出條件,即要求臺當局效仿提議斥資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的日本,增加對美國投資。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樞紐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則指出,有跡象表明,“美國可能再次將臺灣問題置于次要地位,并將臺灣僅僅視為美國對華政策的籌碼”。他說:“如果真是這樣,對臺當局來說,這將是一個危險的信號?!?/p>
7月30日,國務院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問,美國對臺“對等關稅”迄今沒有定論,新臺幣大幅升值,引發(fā)島內業(yè)者普遍擔憂民進黨當局將對美妥協(xié)、讓步,大幅開放美國進口牛肉、雞肉、豬肉及汽車等產品零關稅或低關稅,島內相關產業(yè)將無法承受沖擊,且食品安全堪憂。對此有何評論?
陳斌華回應表示,民進黨當局出于“倚外謀獨”本性無底線“媚美賣臺”,對與美方的貿易談判過程諱莫如深,甚至進行政治操弄,再度印證其根本無心也無力維護島內經濟發(fā)展和民眾福祉。新臺幣的大幅升值將重創(chuàng)臺灣出口貿易,對臺灣經濟影響巨大。如果臺灣在關稅與匯率的雙重壓力下,淪為外國產品的“傾銷地”和外國資本的“韭菜園”,島內農漁業(yè)、傳統(tǒng)產業(yè)和中小企業(yè)首當其沖,民眾的健康、食安將嚴重受損,臺灣經濟的發(fā)展動能和自主性也將被進一步削弱。民進黨當局任由美國予取予求,犧牲的是臺灣,傷害的是臺胞。
《奇幻貴公子》:多文化除靈角色的驚悚冒險
一部又黃又暴力的恐怖喜劇,讓人從頭嗨到尾
韓國版《兇宅筆記》,我們不能拍的鬼片,人家都拍成了神劇!??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