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剛在央視收官的緝毒劇《掃毒風暴》,以最高4.0935%的收視率成為這個暑期檔最熱的一部長劇。
開播之前,《掃毒風暴》就具備了暑期“劇王”的潛質(zhì)。該劇導演五百曾執(zhí)導過《心理罪》《滅罪師》《“大”人物》等口碑之作,他的掃黑題材劇《掃黑風暴》更是2021年的劇王,在騰訊視頻上線6小時播放量就破億?!稈叨撅L暴》的兩位主演段奕宏、秦昊,都是演技派中生代男演員。編劇陳育新從《湄公河大案》寫到《破冰行動》,都是緝毒題材。如此實力班底,讓該劇還沒上線就備受期待。
《掃毒風暴》的故事原型,是中國乃至世界禁毒史上令人震驚的劉招華案。1999年,廣州警方從一個倉庫搬出12.36噸新型冰毒,數(shù)量遠高于前一年全世界繳獲冰毒總量。潛逃9年,從高中輟學到當法警,再到成為大毒梟,他的人生經(jīng)歷極度戲劇性。
《掃毒風暴》在豆瓣的開分高達7.9分,后續(xù)也持續(xù)強勁的破圈實力。據(jù)CSM全媒體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7月23日,《掃毒風暴》全媒體觸達41.64億人次,全媒體視聽總時長5.58億小時,年輕用戶占比36.4%。
“禁毒題材值得一寫再寫?!标愑逻@些年一直圍繞禁毒題材來創(chuàng)作,對他來說,這個題材很沉重,但具有戲劇張力,“毒品問題就在我們身邊的隱秘角落潛伏著。”
是緝毒劇,更是時代劇
《掃毒風暴》一開場,撲面而來就是濃濃的年代感。上世紀90年代西港街頭,新與舊在整個社會猛烈碰撞,一夜暴富的神話,遍布各個行業(yè)的機遇,都在時代浪潮里激蕩。時代改寫著每個人的命運軌跡,也在放大他們的人性。
“時代”是導演五百在創(chuàng)作時最看重的關(guān)鍵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認為,中國今天的禁毒成功,是一個時代的故事。
中國從為患百年的鴉片煙毒,變成對毒品“零容忍”、全民禁毒的“無毒國”,在禁毒這條路上始終走在世界前列。這背后,是禁毒系統(tǒng)的嚴密,以及一場漫長的禁毒斗爭史。
五百想講述的,不是一個警察抓毒販的故事,而是要呈現(xiàn)時代感與命運感。有觀眾評價這部劇有一份“時光留下的、那份特殊的‘包漿感’,越細品,越上頭?!?/p>
《掃毒風暴》用了雙主線,段奕宏飾演的緝毒警林強峰與秦昊飾演的毒梟盧少驊,是這部劇一正一邪兩個核心人物,串聯(lián)起一個復雜而隱秘的網(wǎng)絡(luò)。
1995年的南方小城,一樁突發(fā)的離奇命案,攪亂了一場盛大婚禮,也揭開隱藏在城市里的走私犯罪勢力,就此開啟掃毒風暴。
陳育新坦言,《掃毒風暴》是他對禁毒題材一次“逆向溯源”式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前,主創(chuàng)團隊查閱大量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中國禁毒的歷史,也采訪了一線干警,還原上世紀90年代那場“隱秘的戰(zhàn)役”。
他發(fā)現(xiàn),中國毒品問題在90年代變得復雜。對緝毒警方來說,一邊在對海洛因等毒品進行打擊清理,另一邊,新型毒品冰毒從境外滲透到國內(nèi),禁毒事業(yè)無比艱難。
劇中原型劉招華的冰毒案,就發(fā)生在合成毒品剛崛起的時期。毒品制造者藏身于山林、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躲在隱秘實驗室內(nèi),他懂制毒工藝,也掌握反偵查技術(shù),極具偽裝能力,深諳如何擦著合法的邊界,游走在灰色地帶?!澳菚r的禁毒戰(zhàn)線,比以往更難、更深、更兇險?!标愑抡f,主創(chuàng)團隊研究得越深,故事想要還原的“隱秘戰(zhàn)役”,就如同一張巨大關(guān)系網(wǎng)。
《掃毒風暴》突破以往的緝毒劇,雙線敘事讓整個故事顯得撲朔迷離。緝毒警林強峰孤身臥底,一次次深入賭窩,編劇最想讓觀眾體會到的是,“那個時代最難的不只是抓人,而是識人;不只是暴力對抗,而是心理博弈?!?/p>
他們不想講述緝毒警“結(jié)案”的爽,而是講述整個“追兇”過程的艱難和沉重。他們想讓觀眾看到,在上世紀90年代,當毒品滲入社會,緝毒民警在經(jīng)歷什么,付出什么。
口碑之爭
這些年,緝毒劇作為類型劇,為影視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絕佳的戲劇張力。
2008年,講述美國新墨西哥州高中化學老師因制毒墮入犯罪深淵的《絕命毒師》火遍全球。迄今,這部美劇的第一季在豆瓣上獲得35萬人給出的9.2分高分。
那之后,國內(nèi)緝毒劇幾乎都延續(xù)普通人變毒梟的敘事。張頌文主演的《獵冰》以劉招華為原型,王寶強主演的《棋士》講述“失意中年圍棋手”變成“走投無路犯罪謀劃人”。
編劇陳育新曾寫過緝毒劇《湄公河大案》與《破冰行動》。在為《湄公河大案》采風時,他采訪震驚全國的2011年“10·5”慘案的緝毒警,聽到一句樸素的話:“我們不是不怕死,是怕抓不到他。”當年的專案組人員216人,破完大案,很多好干警永遠離開了。寫《破冰行動》時,他不斷問自己,那些罪犯是怎么淪陷的,緝毒警又是如何艱難地將整個犯罪網(wǎng)絡(luò)連根拔起。
“寫禁毒劇,不僅僅是寫警察破案,更是在記錄一場‘沒有硝煙卻犧牲無數(shù)’的戰(zhàn)爭。”陳育新寫道,他之所以一再寫禁毒題材,就是希望觀眾能看到,緝毒警血與火、刀與影的真實人生。
為拍出粗糲的真實時代感,導演五百讓攝影機追著演員跑,哪怕一路踉蹌,哪怕跟著跳進泥潭。手持攝影風格用晃動構(gòu)圖和跟拍制造緊跟現(xiàn)場抓捕的紀錄片質(zhì)感,逼迫觀眾體會一種窒息、恐懼、迷茫,讓劇中人的道德困境近在眼前,但同時也讓一些觀眾因暈眩而感覺不適。
“雙主線”的敘事,導致前幾集劇情緊湊,但人物關(guān)系過多,觀眾難免看得云里霧里。比如第一集就在一場婚禮上融入了死亡、破產(chǎn)、入獄、走私與緝毒,劇情推進極快,有人很爽,也有人看不懂棄劇。隨著劇情漸入佳境,才織出一張錯綜復雜的毒販勢力大網(wǎng),其中的利益鏈、嚴密層級與境內(nèi)外風云,都讓劇集充滿戲劇張力。
緝毒警林強峰的角色設(shè)定,是一個曾經(jīng)臥底多年、有著心理創(chuàng)傷的人,他的玩世不恭、混不吝,對應的是內(nèi)心的重情義,也是近年緝毒劇中頗具豐富性的角色。
毒梟盧少驊世故老練,懷才不遇,身上有一種極為冷靜的瘋感。制毒讓他找到價值感,也讓這個角色的“惡”里,加入了復雜人性。
第17集之后,一些邏輯硬傷和人物反轉(zhuǎn)讓觀眾難以理解。比如結(jié)局里林強峰死于一次普通跨省行動,讓人難以理解。對主創(chuàng)而言,恰呼應了緝毒警“年損四百人”的現(xiàn)實。
一位年輕劇迷看過《掃毒風暴》后感嘆,中國從“人情社會”走到“法治社會”是脫胎換骨的改變,一部劇做到如此深刻、直接而真實,并不多見。講述過去的電視劇,讓人思考的卻是當下和明天。
5本百看不膩的網(wǎng)絡(luò)小說,千萬不要晚上打開,一看準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