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全網(wǎng)最專業(yè)和權(quán)威的韓系車和韓國車市系列內(nèi)容,《韓系動向》第1628期。
大眾ID.BUZZ可能連自己也沒有想到,最大的競爭對手居然是起亞PV5。大眾ID.BUZZ不用我多說了,是一款很經(jīng)典的車型,它有很復古的設計,復刻了大眾T1車廂,但是卻是一款純電動汽車。在歐洲有很高的人氣!主打家庭使用。
而起亞PV5,從設計理念上與大眾ID.BUZZ非常相似,但是卻側(cè)重商用靈活性。但是這兩款車都在歐洲上市,依然存在很大的競爭關系!
圖注:大眾“ID.Buzz”
圖注:起亞PV5
起亞推出的PV5與大眾的ID.Buzz,盡管外形相似,設計理念趨同,但是在市場上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PV5是以商業(yè)用途為前提、以模塊化平臺為核心的實用型車輛,而ID.Buzz則是一款以乘坐體驗和情感為核心設計的家庭MPV。不過PV5也有乘用版本,兩者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
起亞最近公開了PV5所應用的技術(shù),正式啟動了基于電動汽車的PBV市場攻略。大眾則從去年起就以歐洲為中心推出ID.Buzz,在電動小型MPV市場不斷提升存在感。兩款車外形相似,但在開發(fā)目的、核心技術(shù)和目標客戶群體上卻呈現(xiàn)出明顯的分化。
PV5基于起亞開發(fā)的電動汽車專用平臺E-GMP.S打造,車身全長4695mm,軸距2995mm,采用前輪驅(qū)動結(jié)構(gòu)。最大輸出功率120kW(約163馬力),電池容量71.2kWh,綜合續(xù)航里程為358-377km。
與之相對,大眾ID.Buzz長軸距版基于MEB平臺打造,車身全長4962mm,軸距3300mm,標配后輪驅(qū)動結(jié)構(gòu)。最大輸出功率方面,后驅(qū)版為282馬力,四驅(qū)版可達335馬力,電池容量86kWh,WLTP標準下續(xù)航里程為423-475km。
在乘坐體驗方面,兩款車的差異也十分明顯。ID.Buzz配備了達到高級轎車水準的多連桿后懸架、哈曼卡頓音響以及電動滑動門等,其配置最適合滿足休閑和家庭出行需求。
相比之下,PV5采用扭力梁后懸架和長椅式第二排座椅等更接近商用車的結(jié)構(gòu)設計。通過附加齒輪(AddGear)式的可拆卸配件平臺,能夠根據(jù)快遞、物流、輪椅升降等不同工作場景進行靈活改裝。
最重要的差異在于實用性。ID.Buzz以5-7座布局和寬敞的裝載空間為基礎,重點聚焦多人出行;而PV5則采用了適應多種商業(yè)場景的模塊化設計。起亞憑借靈活車身系統(tǒng)和“輕松切換(EasySwap)”技術(shù),實現(xiàn)了在同一平臺上可擴展為露營車、餐車、貨運面包車、多用途乘用車等多種目的型車輛。
在移動出行的應用可能性上,PV5展現(xiàn)出更豐富的擴展性。起亞正計劃將基于PV5的車型進一步改造為物流末端配送車、自動駕駛機器人出租車、露營車等。目前已公開包括高頂版、緊湊型車身、輪椅專用車(WAV)在內(nèi)的共7種車型陣容,未來還將擴展至PV7、PV9以及超小型PBV車型PV1。
ID.Buzz目前尚未確定在中國上市,主要在歐洲和北美市場銷售。但是起亞PV5在價格競爭力方面占據(jù)優(yōu)勢。
不過在情感體驗、乘坐舒適度和高端配置方面,ID.Buzz更具優(yōu)勢。大眾為ID.Buzz同時配備了基于海洋廢棄物的再生纖維(SEAQUAL)、12英寸顯示屏、IQ.DRIVE駕駛輔助系統(tǒng)、即插即充功能等,兼顧環(huán)保性與尖端功能。
起亞將PBV戰(zhàn)略的核心放在歐洲市場。起亞的目標到2030年全球PBV銷量達到25萬輛,其中計劃在歐洲銷售13.3萬輛。歐洲市場碳排放regulations嚴格,且各城市設有大量零排放區(qū),是PBV專用車輛的最大主戰(zhàn)場。
當前電動商用車和小型面包車市場正面臨歐洲及中國品牌的猛烈攻勢。雷諾已構(gòu)建起“KangooZ.E.”和“MasterE-Tech”等電動面包車產(chǎn)品線,其車身可改裝為貨運皮卡或客運車型;標致“E-Partner”、雪鐵龍“E-Berlingo”也被視為與PV5尺寸和用途相近的競爭車型。
中國企業(yè)也以北京汽車、上海汽車、五菱等為核心,推出售價低廉的小型電動MPV,憑借價格競爭力積極開拓歐洲市場。
《重生之侯門孤女》:酷帥男主+高顏值女主,天雷勾地火
《重生之侯門孤女》:輕松小甜文,值得一讀!
京城皆知,孤女是他的禁忌,直到遇見嬌氣包,戰(zhàn)王整日眉開眼笑!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