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為什么這里能誕生多款"明星"戰(zhàn)機。
在中國的航空史上,代號為611所的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所)絕對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在這里,誕生了殲-10、殲-20等捍衛(wèi)祖國藍天的“明星”戰(zhàn)機。在軍迷的眼中,這里也是中國軍工最神秘且充滿驚喜的地方之一。隨著殲-10CE在外軍空戰(zhàn)中創(chuàng)下輝煌戰(zhàn)績,關于成都所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其研發(fā)的中國先進戰(zhàn)機的故事再度為人津津樂道。近日,《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專訪該所多位參與先進戰(zhàn)機研制的科研人員,聽他們講述成都所“書寫”的跨越半世紀的中國航空科技自強史詩。
殲-20戰(zhàn)機攝影:朱鵬
首度公開!殲-9開創(chuàng)中國戰(zhàn)機“鴨式布局”先河
在中國軍迷群體中,一直流傳著一款名為殲-9的神秘機型,這款此前未曾露面戰(zhàn)機曾被寄予厚望,也被認為促成了殲-10的誕生。在采訪過程中,《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款戰(zhàn)機不僅真實的“存在”過,而且還是成都所自立自強的“起點”。
1970年5月,一輛載著300多人的神秘專列從沈陽悄然出發(fā),一路南下,直奔成都。這輛神秘專列的乘客們,正是為了推進殲-9飛機研制工作而南下的“殲-9大隊”。到達成都后,“殲-9大隊”入駐原空軍028航校舊址,這里也是成都所的前身。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自力更生的精神是當時成都所全體人員的“寶貴財富”。親身經歷過建所初期那段艱苦歲月的成都所老同志謝品回憶稱,當時為了改善生活,“大家種過水稻、油菜、紅薯。房子不夠住的時候,大家還在老師傅的指導下自己蓋房子”。
在吃與住之外,當時的成都所更缺乏的是科研設備。謝品回憶稱,當時他還曾帶著設計人員和工人跑到成都滑翔機廠去求助,共同制造風洞模型。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當時的成都所全體人員邊建設、邊生產、邊科研,積極地開展殲-9的科研工作。
雖然受當時種種現實因素的影響,殲-9項目最終沒能飛上藍天。但是,殲-9飛機的研制還是為成都所、為我國航空工業(yè)留下了寶貴財富。
該所科研人員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殲-9留下的第一筆財富便是具有中國戰(zhàn)機特色的“鴨式布局”。在殲-9飛機技戰(zhàn)術指標的變化過程中,面對當時的指標要求,成都所科研人員在反復討論技術布局后,提出了“在無尾飛機機翼的前面加一個小翼,以改善飛機升力特性”的方案,這便是“鴨式布局”。
“這一布局,不但在我國沒有先例,就是美蘇等航空技術先進國家也沒做過?!闭劶按耸拢x品笑稱,“當時國際上類似的設計只有瑞典的薩博-37,但它那個鴨翼是‘死’的,我們這個是獨創(chuàng)?!?/p>
他進一步介紹稱,雖然后來殲-9研制被迫終止,但“鴨式布局”卻在殲-10、殲-20等型號上傳承下去,并將其優(yōu)勢發(fā)揚光大。
殲-20戰(zhàn)機攝影:朱鵬
殲-9飛機帶來的第二筆財富是“攔射武器系統”。該所科研人員介紹稱,當時,美蘇等航空技術先進國家已經開始向“超視距空戰(zhàn)”轉變。成都所團隊在研制殲-9的過程中,為其研發(fā)、配套了“攔射武器系統”,并以其為作戰(zhàn)的主要武器系統。
“作為后發(fā)國家,這是我們后來探索‘超視距空戰(zhàn)’的重要一步?!敝x品介紹稱,也是因為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殲-10總師宋文驄曾表示,沒有殲-9作為基石,就不會有殲-7Ⅲ和后來的殲-10!
締造傳奇:殲-10為中國戰(zhàn)機生產打造全供應鏈體系
今年上半年,殲-10CE在外軍空戰(zhàn)中一舉擊落多架戰(zhàn)機,自己無一損失。這一輝煌戰(zhàn)績也讓殲-10的研發(fā)歷程再次被廣大軍迷津津樂道。事實上,殲-10的研發(fā)歷程充滿了傳奇色彩,生動體現了中國航空工業(yè)自立自強的精神。
殲-10戰(zhàn)機朱鵬攝
殲-10的故事,要從1982年的初春說起。當時,后來被譽為“殲-10之父”的宋文驄正在貴州的中國航空科研與生產基地,為殲-7Ⅲ飛機的試制做技術交底工作,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要他赴北京參加新殲方案論證會。當時傳達的信息是,方案已經基本定了,只是叫成都所去幾個人,“參謀參謀,完善一下方案”。
1982年2月,新殲研制方案評審論證會在北京召開,成都所宋文驄、成志明、謝品和王子方應邀參會。謝品回憶稱,當時讓宋文驄有些措手不及的是,會議前的預備會之后,相關領導突然找到他們詢問,“你們有沒有方案匯報?”
宋文驄對此有些詫異,“我們不是只參加方案評審嗎?”但領導答道,這次會議各級單位都很重視,來了這么多專家,成都所組建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畢竟也是戰(zhàn)斗機研究所,既然來了,機會難得,“正式會上,你們把對新殲研制的基本想法談一談吧?!?/p>
于是,在這次會上宋文驄獲得了15分鐘的發(fā)言時間。謝品則從兄弟單位借來了明膠片,幾個人連夜從帶來的資料里,將鴨式布局飛機的圖形、基本數據重要性能曲線摘錄下來,謝品還徒手畫了新殲方案俯視圖和性能表。
對于這段歷史,宋文驄后來在其傳記里曾寫到:“國家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拿出這么大一筆錢搞新殲研制,實在是不容易??!我們要搞,就要搞一架像樣的飛機,搞一架能在未來10年或20年都不落后于世界的飛機,我們要從學習模仿的傳統思維里跳出來,搞一架真正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先進戰(zhàn)斗機!”
這一思路,也讓宋文驄的發(fā)言在正式會上獲得了熱烈的掌聲,新殲方案也從“基本定了”變成了“繼續(xù)論證”。此后,新殲開啟了長達兩年的論證。直到1984年2月,在河北涿縣桃園賓館召開的新殲布局方案會議上,成都所的鴨式布局方案被最終確定為新殲方案!它,便是后來締造空中傳奇的殲-10飛機。
1986年7月14日,宋文驄被正式任命為新殲(殲-10)總設計師。這一年,他已經56歲了。謝品回憶稱,當時,也有人問過宋文驄,“年齡不饒人哪,這架飛機能在你手里最終定型嗎?”但宋文驄笑著表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說了不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通過這架飛機的研制,中國一大批現代飛機設計研制的人才肯定會成長起來!”
后來,殲-10工程團隊培育了大量的年輕人才還接過了老一輩航空人手中的接力棒,成為殲-20等型號的研制骨干。
如今,已經從事飛機設計工作32年的成都所副總設計師任云松,依然記得研制殲-10的那段歲月。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他表示,自己很幸運1993年大學畢業(yè)后一參加工作,就加入到了殲-10團隊,參與了研制工作。那個時候條件雖然比建所時好很多,但和現在比仍然很艱苦。嚴寒酷暑,大家都在沒有空調的環(huán)境里工作。
“從殲-10開始部裝,我就到成飛配合生產,每天早上七點出發(fā),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這畢竟是我國第一個自主研制的型號,面臨著很多問題,也有很多的壓力,所以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的時候,我非常激動!盡管后來我經歷了更多首飛,但最讓我激動的還是那一次!”任云松稱。
據《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了解,殲-10立項時曾確定下了三大目標:研制出適應2000年后作戰(zhàn)環(huán)境、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飛機;建立第三代飛機研制、專業(yè)配套的先進殲擊機研制基地;培養(yǎng)一支素質高、技術精、作風硬的航空技術人才隊伍。而從殲-10系列化及其后續(xù)型號的發(fā)展來看,這三大目標目前均已全部實現。
任云松在談及此事時表示,除此之外,殲-10還有一大貢獻,就是為中國戰(zhàn)斗機的生產打造了全供應鏈體系,牽引了國內成品廠、材料、元器件等領域的全面升級進步。成都所在中國戰(zhàn)機發(fā)展的“危急存亡之秋”,以自立自強之精神,做出了繼往開來的重要貢獻!
勇于創(chuàng)新——成都所從藍天向空天邁進
在與成都所科研人員交流的過程中,《環(huán)球時報》記者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無論是耄耋長者還是青年才俊,大家都對“未來”有著充沛的探索精神。這與成都所自建所之初,就非常注重對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探索的“氣質”高度吻合。
“現在有句流行語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不是很贊成,我認為應該是‘方向決定成敗,細節(jié)決定好壞’。因為方向的失誤幾乎無法挽回,而細節(jié)的失誤通過人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謝品介紹稱,在研制殲-9時,成都所就搞出了“攔射武器系統”,但是這套系統怎么運用,當時并不清楚。“所以,我就向所里打了個報告,建議成立‘戰(zhàn)術性能和遠景發(fā)展’專業(yè)小組,專門研究空中作戰(zhàn)和未來型號的發(fā)展?!?/p>
這一建議也獲得了時任成都所領導班子的支持。謝品回憶稱,當時的副所長謝光曾回復,這項工作很重要,但是也很艱難。做這項工作意味著隱姓埋名,因為研究的是未來二、三十年的裝備,因此必須高度保密?!暗冗@型裝備立項成功了,你們就該去研究下一個項目了……這樣的情況你能接受嗎?”對于這樣的問題,謝品則堅定地表示:沒問題!
這樣的小組,其核心工作就是預研。而今,廣大軍迷已經對中國戰(zhàn)機裝備“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工作方針耳熟能詳,而當時的成都所,則已經將這樣的作風壓實到了研發(fā)工作中。
謝品介紹稱,殲-9下馬后,宋文驄要求“戰(zhàn)術性能和遠景發(fā)展小組”廣開思路進行新方案探討,支持各種創(chuàng)新想法,要求每年都有幾個新殲設計方案,以便必要時選用。這些方案為后來殲-10和殲-20方案的確定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預研,被認為是合理的“搶跑”。在預研小組的支持下,成都所的飛機研制事業(yè),堪稱芝麻節(jié)節(jié)高——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成功。其實,在殲-20的預研工作啟動時,殲-10甚至還沒有完成首飛。而著名的殲-10C戰(zhàn)機,其首飛時間甚至更早于立項時間。進入新世紀后,成都所的這一優(yōu)勢,也自然延伸到了無人機領域。
無偵-7無人機攝影:朱鵬
2000年進入成都所工作的聶勇剛對此深有感觸,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他表示,“近年來,無人機在軍事等領域大放異彩。其實早在1996年,成都所便已經開始了無人機領域的研究,根據當時的作戰(zhàn)需求開展論證,并提出了系列解決方案,這也為后來我們一系列無人機型號的涌現奠定了基礎。”
他進一步介紹稱,在我國軍用無人機領域的探索階段,前幾款大型無人機大多都由成都所承擔研制任務。作為航空裝備的新領域,當時國內沒有任何現成的設計、研制經驗可以借鑒。“我們只能一個一個‘石頭’去摸,一個一個‘坑’去填……沒日沒夜地干,最終摸索出了屬于我們自己的、一整套全新的大型無人機研發(fā)流程?!?/p>
攻擊-2無人機攝影:朱鵬
自立自強,還要“蹚”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2024年,殲-20S亮相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任云松介紹稱,作為一款雙座機,殲-20S走的是一條跟傳統雙座機不一樣的路線,“是按照我們自己的需求來進行設計的,這也證明了我們的軍機研制已經完全脫離了外國軍機的‘影子’?!?/p>
殲-10、殲-20等型號的研制成功,也讓成都所實現了“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再到并駕齊驅甚至創(chuàng)新超越”的重大跨越。而在成都所“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環(huán)境的磨礪下,在氛圍的感召下,成都所新一代的航空人已經不滿足于將探索的腳步停留在大氣層內,2024年中國航展上“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的亮相,讓成都所向九重云霄之上的太空發(fā)起了進軍。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圖片來源:成都所)
“現如今,在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制一代、生產一代‘的’四個一代’戰(zhàn)略指導下,成都所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推出更多的國之利劍!”任云松稱。
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報道記者樊巍、特約記者王靜宇彭文晶
《偏執(zhí)的他擁我入懷》所有人都知道他對所有女生避而遠之唯獨對她
第二本:《偏執(zhí)的他擁我入懷》作者:喵喵喵糖內容簡介:[偽霸道不羈女主×真學霸偏執(zhí)男主] 高中的時候,許孽冷淡漠然,避所有女生三尺之外,整個人被冰冷圍繞。分班時,他卻拉住了蘇墮的手,將人強行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許孽不是不喜歡女生,而是不喜歡除了她的女生-。精彩內容:后來蘇家出了那樣的事情,公司內部也是爭斗 今日推薦:《偏執(zhí)的他擁我入懷》作者:喵喵喵糖-。點擊文末超鏈接開始觀看吧~我給你買了粥不過最終的蘇墮沒有讓任何一個人帶路,因為旁邊最為沉默的一個男生直接說了寢室的方向——-。蘇墮道了謝之后就拎著自己手里的東西往寢室里跑去了_——。蘇墮小心翼翼的敲了門。里面還沒有傳來說話的聲音,但門卻就已經被人等會說——|。《大佬又低調了》,黑化女主vs腹黑偏執(zhí)男主,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