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席卷而來,不僅刷新了人才市場的標價,也刷新了眾多高校的課程表。在AI時代,老師應該如何教,學生應該如何學?怎么樣的AI人才,才是市場上真正需要的人才?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澎湃科技與華東師范大學數(shù)據(jù)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錢衛(wèi)寧、亞馬遜云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崢、上海交通大學2021級信息工程專業(yè)本科生任若楠,共同探討AI浪潮下大學教育如何破局。
以下是對話實錄
澎湃科技:最近硅谷掀起了一場AI頂尖人才爭奪戰(zhàn),Meta挖走了OpenAI一批華人員工,開出2億美元天價薪酬招攬?zhí)O果工程師。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講,要不要選擇AI專業(yè)?怎樣的學生適合選擇AI專業(yè)?
錢衛(wèi)寧(華東師范大學數(shù)據(jù)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AI人才分兩類,一類是創(chuàng)造AI工具的人才,另一類是把AI工具用好、讓AI服務各行各業(yè)的人才。不管從哪一個角度說,社會對這些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大,所以選擇AI專業(yè)或和AI緊密關聯(lián)的專業(yè),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任若楠(上海交通大學2021級信息工程專業(yè)本科生):AI頂尖人才的高薪待遇很有吸引力,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從興趣出發(fā),只有真正喜歡這個行業(yè)、愿意為之付出的學生,才比較適合學習它。除此之外,從我個人的學習經(jīng)驗角度來說,有較好的數(shù)學和物理基礎、有創(chuàng)新和動手實踐等能力,也是學習AI專業(yè)必不可少的。
張崢(亞馬遜云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現(xiàn)在這個熱潮是一個窗口,但比大家想象得要短?,F(xiàn)在的大模型階段是一個工程化相當強的窗口,而不是基礎理論研究階段,大廠爭奪的人才有很強的工程師經(jīng)驗,這些人才動手能力很強,對數(shù)學研究不需要特別深,他們需要理解幾十年積累下來機器學習的基礎算法,但最后篩選出來的實用性算法很少。就像DeepSeek的創(chuàng)新點不是在它的核心算法,而是工程上的優(yōu)化,是一些很漂亮的算法。
現(xiàn)在這個熱潮絕對吸引眼球,因為大家發(fā)現(xiàn)與其招一大堆B+的人,不如聚焦頂尖人才。高薪當然會對從業(yè)人員或學生有吸引力,但肯定不會長久,反而是一些新興領域需要更多人才。比如機器人進入生活后,一定會帶來倫理法制問題,所以需要懂法、懂倫理、懂哲學、懂人文科學,也要懂機器、智能的本質,但這兩類人才現(xiàn)在是隔空喊話。AI和Science也好,AI和其他領域也好,結合起來不是一個簡單的“+”,應該是“×”,這樣的人才需要懂兩個領域。
澎湃科技:從企業(yè)角度來看,AI時代,企業(yè)需要怎樣的AI人才?是頂尖的算法能力、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維,還是交叉能力的綜合?
張崢:企業(yè)留住人跟算法沒關系,跟文化更有關系,怎么聚集一個團隊,怎么領導一個團隊,讓團隊齊心,不管外面怎樣,都能定下心來做事,這非常難,算法不能告訴你怎么做。撇開這些不談,任何領域都有中心曲線,人工智能會把人的能力放大,可以往好了放,也可以往差了放,因為使用工具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比如AI編程不需要人來寫,但你要能夠看到是否有問題,AI做的工程是不是漂亮。我需要的肯定是能把工具用得更好的人才,但是這個能力怎么來,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怎么教會孩子們在關鍵的地方問出關鍵的問題,這很重要,我們需要這樣的人才。
澎湃科技:我和很多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聊過,他們提到,在大模型來之前仍會學習基礎知識、獨立編程,大模型來了以后,基礎編程工作就交給了大模型。目前高校對于AI的使用情況是怎樣的?
任若楠:從我和身邊同學的例子來看,現(xiàn)在幾乎每個人都會使用AI,讓AI幫我們潤色一下文章、完成一個項目、編寫一些程序。但從我的使用角度來看,這些AI工具現(xiàn)在還是沒有那么智能,沒有達到完全包辦的程度,對我們學習的幫助是有限的,比如讓AI改論文的時候會有很重的AI味,或者出現(xiàn)幻覺,引用的文獻其實并沒有公開發(fā)表或者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寫程序的時候,如果問題涉及面特別廣,要求非常詳細,AI一下子理解不到那么多點,解決方案不是特別完美,只能給我們一些大致的思路。所以如果想要在課程上拿一個好分數(shù),還是需要自己下功夫的。
錢衛(wèi)寧:AI工具對學生和我們老師的沖擊其實都很大。我?guī)У难芯可艺f,他們現(xiàn)在用AI工具,一周大概能節(jié)省20個小時左右;去年他們說的是10-20個小時。而今年,不管是寫論文、做實驗還是寫代碼,AI幫他們省下來的時間明顯多了不少。
?但反過來,也有很多學生會問我們類似的問題,比如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會問,現(xiàn)在還有沒有必要自己手搓一條鏈表?畢竟對他們來說,AI工具寫出來的代碼不僅比他們自己寫的好,甚至比很多老師寫的都好,AI在工業(yè)級的各種邊界條件處理上確實做得更到位。?我也問過搞研究和上課的老師,能不能在教學中不再教學生怎么實現(xiàn)一條鏈表,大家想來想去,都覺得這件事做不了。?
所以AI出現(xiàn)后,學生、老師以及教學模式都在受到各種沖擊。當然,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明確該怎么改變,但接下來一段時間,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師生關系以及學校和AI工具間的關系可能都會發(fā)生很大變化。?有一點很重要,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必須做出調(diào)整,要從簡單的知識考核轉向對思維方式、動手能力以及主動學習意識的考核,這些變化必然會發(fā)生。
張崢:我們當初對計算機科學的那些最核心的基礎訓練,比如圖靈機的概念、一致性、鏈表、分布式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都從代碼中學。必須親自動手才能對這些知識產(chǎn)生感覺,這些東西非常重要。但AI編程發(fā)展很快,不要小看它的進化速度,要對它的發(fā)展速度保持敏感,自己要用。同時我們作為教育者要去思考,是一定要寫代碼,還是可以看代碼,其實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方法。
澎湃科技:大模型出現(xiàn)后,對教學形成了一些沖擊。AI什么都能回答,我們還需要老師嗎?老師應該做好怎樣的定位?
錢衛(wèi)寧:任何時候好的老師都是需要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等傳統(tǒng)職責可能能夠用AI工具替換老師一部分工作,但引導的職責、培養(yǎng)學生意識的職責仍然需要老師完成。未來工具會成為老師的一部分,老師做更多的引導。老師這個職業(yè)還是需要的,但老師教學生的方式會發(fā)生很大變化。
張崢:AI一定會影響整個教育生態(tài)。我最擔心的是大一的學生。大一的學生剛進大學,課程還是舊的,但課程的改革是必須的。我原來在上海紐約大學做過教授,他們現(xiàn)在教的計算機概論原理那部分還是用我10年前做的東西,我覺得這樣不好,所以我自己下場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用AI做了一個課程,我也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但我一定先把水攪黃。腳手架搭好了,其實可以用AI作為老師,這完全就是一門課,完全是AI教的,課程內(nèi)容是可以更新的,是一個活的課程。
AI老師跟人類老師有什么區(qū)別?AI的老師很耐心,你可以懟它。學習上碰到的困難往往是自己,看到一篇論文總有幾個地方會卡住,詢問專家會有心理負擔,也怕耽誤人家時間,但跟AI學習就沒這個問題,你永遠可以問。AI的耐心和個性化遠超人類老師。但人類老師的鮮活,AI老師是沒有的。
澎湃科技:教育的改革可能已經(jīng)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地步。
張崢:刻不容緩但阻力又很大。
澎湃科技:有沒有一個小切口切進去,比如剛剛提到AI老師,或者學校里應該保留哪些學習內(nèi)容,減少哪些學習內(nèi)容?
張崢:比如AI與倫理、AI與法制、AI與哲學。我那門課才教了一半,要講AI,就一定要把人類的認知科學、哲學融入進去,才能形成一門通透、完整的課程。各學科的融合非常必要,這一直是我們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nèi)齻€雖然年齡差距很大,但都是先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再走鋼絲一樣讀博士,最終成為所謂的專家、專業(yè)人才??蓪嶋H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非常窄。工程師有工程師的視角,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視角,文字工作者、藝術家、投資者等,在各自的訓練體系下,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樣。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社會人,需要打通這些通識,AI倒逼我們?nèi)プ鲞@件事。
錢衛(wèi)寧:大學培養(yǎng)人才是一件非?;A也最為重要的事。AI給了我們一個跳出來看問題的角度:我們可以獲取高質量的教學內(nèi)容、好的工具,成本也變得很低,哪怕自己還不完全掌握。所以,即便有些知識掌握得不是那么好,人們也有更多機會去做很多有創(chuàng)造力的事,這種可能性變多了。
張崢:我覺得要鼓勵試錯。課程怎么改,我們要去嘗試,不嘗試我們真的不知道怎么改。
錢衛(wèi)寧:給學生更多的可能性,這對學生來說很重要。
澎湃科技:大模型來了以后,學生希望學校提供哪些教學內(nèi)容?現(xiàn)有的一些和AI相關的課程能否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任若楠:可能未來每個大學生都要學一門人工智能導論課,都需要對它有一些基礎的了解,就像現(xiàn)在大學都要學高等數(shù)學一樣。我其實挺想學張老師說的AI方面的使用規(guī)范或法律法規(guī),畢竟作為這個行業(yè)的從業(yè)者或參與者,我們需要知道這個行業(yè)的紅線在哪里,也需要知道有哪些手段來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在課程之外,學校也提供了很多方法來鼓勵我們學習AI技術,比如一些科創(chuàng)比賽,實踐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
澎湃科技:AI浪潮中,眾多高校紛紛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yè)及“AI+X”交叉課程。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高校面臨“缺師資、缺經(jīng)費、缺資源”的嚴峻困境,AI教育課程質量也參差不齊。目前高校在AI學科建設和課程體系設置上普遍存在哪些問題?哪些學科適合AI+X,究竟應該如何將計算思維融入這些學科的混合課程設計,而不是簡單教授學生利用AI工具輔助搜集整理資料學術資料?
錢衛(wèi)寧:今天老師跟學生面對AI,這些都是新的東西。對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當年自己學的時候也沒有學過這些AI的東西。所以不管是“AI+”還是“AI×”,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新東西。今天AI的發(fā)展速度很快,目前并沒有一個公認、固定的定義來回答“AI到底是什么”。它不像高等數(shù)學一樣已經(jīng)形成體系化的內(nèi)容、經(jīng)過長時間的檢驗。?未來與AI相關的教學更多要在實際問題中去嘗試、探索,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多是憑借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和學生一起往前進步。?
當然,另一方面,我們可能缺乏一些有經(jīng)驗的老師,缺乏能勝任這類課程的老師,但我覺得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能學的東西太多了,AI本身也是幫助我們學習的好工具。?對老師而言,如果能適應這樣的變化,那仍然是合格的老師;如果不能適應,未來學校的模式可能就會改變。要么學生反過來倒逼老師做出改變,要么老師本身就不再是稱職的老師。?我覺得能找到一些真正值得去探索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老師和學生共同進步。
?張崢:AI+基礎課都應該上,但現(xiàn)在的教法教得不夠好,課程沒有做好,這也是我在做這個課程嘗試的第一步。比如我的課程有一大堆單元,我建議從結尾開始上,因為最后那節(jié)課是開放性的哲學問題討論,比如什么是智能,什么是圖靈測試。我覺得既然上這門課,一定是對智能本身或生命本身有一定好奇,那就先做一場跟AI的對話,再去學這門課,學完之后回頭來再討論一遍,你會發(fā)覺再回答什么是圖靈測試、什么是智能時,看法會不一樣。所以AI本身并不是一個技術,它最后觀測到很多哲學的問題。所以課程里要有人工智能,也要有哲學,主要是認知科學。
澎湃科技:年輕人會怎么看待人工智能這項技術、這個行業(yè)?
任若楠:人工智能就像這個時代的浪潮一樣,發(fā)展浪潮肯定是不可逆轉的,未來AI肯定會更加深度地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AI也對我們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我們需要更好地利用它來適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比如掌握一些創(chuàng)新方法和實踐能力,有勇氣有自信做AI行業(yè)的引領者或使用者。從使用角度來說,可能未來每個人都會用AI,年輕一輩就要做改變AI技術或引領行業(yè)發(fā)展的人。
澎湃科技:學生自身應該如何主動適應AI時代的學習要求,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避免因為過度依賴大模型而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任若楠:首先,基礎知識很重要,只有自己知道或者學會,才能判斷AI幫助產(chǎn)生的一些結果是不是可靠的、答案是好還是壞,我們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剛才兩位老師都提到,如何跟自己的專業(yè)融合,是每個人需要探索的,根據(jù)自己需求找到一條跟AI融合的路徑。
錢衛(wèi)寧:我們學AI的過程中,一個是AI工具的技術技能學習,一個是AI知識的學習,再往后更高階的是思維和能力的學習。AI作為自動化工具的確很好用,在這個過程中引導背后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倒逼自己學習,是比較好的一條路。當然這需要老師的引導,我們的教學規(guī)范讓他能夠在現(xiàn)有基礎上再往上跳一跳,這可能是我們在機制上要去做的一些事。
澎湃科技:面對未來的就業(yè),大模型時代的學生需要具備哪些必要的能力,才能提高競爭力?
錢衛(wèi)寧:在這樣一個時代,不光對學生,對老師也一樣,要改造我們的學習,了解現(xiàn)狀到底是什么,AI到底是什么,現(xiàn)在的AI到了什么程度,我們要從學科的角度去了解它的發(fā)展歷史,才能知道它將來可能會走向哪里。要了解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個人發(fā)展、社會進步中,需要AI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改變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改變我們學習或個人成長的路徑,才能有更多收獲。
張崢:從今年年初我就一直在談AI教育,我說我不知道怎么做,但我覺得有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不要不讓大家用AI,因為現(xiàn)在大家都在用AI,學校里不讓大家用AI沒有道理,但在用AI時,一定要把KPI提高。第二個目標是廣譜,現(xiàn)在專業(yè)的通識不通,有著專業(yè)性的陷阱,缺乏全能型選手?,F(xiàn)在一定要借這個機會把它打通,要么不要過早進入某一個專業(yè),要么在某個專業(yè)的教學時讓理科生對歷史、人文感興趣,文科生要了解最基本的科學概念,否則就是雞同鴨講。AI時代倒逼我們做這些事,我們應該通過這個機會讓每個學生變成一個廣譜的學生。第三個目標是在扔掉AI之后要變成更強大的自己。有了AI你能飛,沒有AI你要比原來跑得快。前一陣我被我的母校復旦附中叫去做演講,我說既要又要其實很難,但如果做不到這點,就有很強的工具依賴性。
中國經(jīng)典民間故事五年級文字版
民間故事五年級《孟姜女哭長城》相傳秦朝時,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爬過了墻頭,在姜家結了一個瓜。瓜熟了,打開一看,里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孟家人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長大成人,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們都知道她是個聰明伶俐又孝順父母的好閨女|。這時候,秦始皇開始派人到處抓民夫修長城——-。有一個叫范喜良的 后來,他左邊的袋子里花草根葉有四萬七千種,右邊有三十九萬八千種_。但有一天,神農(nóng)嘗到了“斷腸草”,這種毒草太厲害了,他還來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_。他是為了拯救人們而犧牲的,人們稱他為“藥王菩薩”,人間以這個神話故事永遠地紀念他|_。5、民間故事大全《伯樂薦人》春秋時,秦穆公是五霸之一,乃是能控制世局是什么|。民間故事:師娘淫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