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陽秋
盡管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賴清德百般求饒獻媚,美國還是毫不留情地揮起了“關稅大棒”。
近日,美方公布了新一批所謂“對等關稅”調整名錄,其中對中國臺灣地區(qū)征收20%關稅。就在島內(nèi)紛紛擔憂如此高關稅將嚴重沖擊臺灣產(chǎn)業(yè)、讓臺灣淪為美國產(chǎn)品傾銷地之時,賴清德當局卻表演起“精神勝利法”,聲稱該稅率是“暫時性調整”,還稱取得“階段性成果”。島內(nèi)輿論痛批,賴清德當局一味“滑跪”美國、賣臺毀臺,讓臺灣民眾付出了高昂代價。
今年4月,美方剛拋出所謂“對等關稅”計劃,便遭到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的一致反對和抵制。然而,賴清德當局想的不是怎樣保護臺灣民眾和產(chǎn)業(yè)的利益,而是做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投降狀。賴清德聲稱,臺灣無意采取關稅報復,愿從零關稅開始與美談判;可加碼投資美國與擴大采購,“臺美可以一道迎接共享繁榮的黃金時代”。這引發(fā)島內(nèi)各界的不滿和抗議。有網(wǎng)民痛斥,“跪舔得真徹底”“看來連溝通的管道都沒有”“還沒上談判桌,就交出了底牌”……
吊詭的是,對于與美國關稅談判,賴清德當局一直諱莫如深。難怪外界質疑,這背后存在黑箱操作。過去幾個月,賴清德一門心思撲在所謂“大罷免”上,不愿與島內(nèi)勞工團體就關稅問題進行直接座談溝通。這足見其眼里只有政治私利,至于臺灣利益和民眾福祉統(tǒng)統(tǒng)都要靠邊站。
臺灣媒體日前指出,臺灣當前外貿(mào)依存度超過50%,今年上半年對美出口占其總出口的28%,可見美國關稅對臺灣影響之大。此外,自4月初至7月底,新臺幣對美元匯率升幅約11%。高關稅疊加匯率上漲,讓臺灣出口企業(yè)陷入“雙殺”困境。島內(nèi)從業(yè)者普遍擔憂,臺灣一旦大幅開放市場,對美國牛肉、雞肉、豬肉、汽車等產(chǎn)品實施零關稅或低關稅,臺灣相關產(chǎn)業(yè)將無法承受沖擊,臺灣民眾也將面臨食品安全威脅。
此外,臺灣輿論認為,除了臺積電可能被迫加碼投資美國外,民進黨當局的采購清單上還將包括美國的軍火、天然氣、農(nóng)產(chǎn)品等。有消息稱,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將力推對臺軍售額超過第一任期。賴清德也允諾說,將臺灣防務預算提升到GDP的3%或更高。以民進黨當局一貫“跪美賣臺”的表現(xiàn)看,勢必會耗費臺灣更多的民脂民膏,充當美國的“提款機”。
透過所謂“對等關稅”博弈,人們再次看清,在美國眼里,臺灣就是一個肆意被拿捏、盤剝、交易的獵物;賴清德當局極力鼓吹的所謂美臺伙伴關系,不過是一個幻象而已。另據(jù)外媒報道,賴清德推遲了原定8月竄訪拉美所謂“邦交國”的計劃,原因是美方拒絕了其“過境”請求。有分析稱,當前,中美關系保持對話接觸勢頭對華盛頓至關重要,美方不希望賴清德“攪局”故有意對其進行冷處理。這同樣證明,賴清德當局實質是美國手中的一枚棋子,可用亦可棄。
至于賴清德當局聲稱美方有望“再調降關稅”,美國貿(mào)易代表格里爾日前對媒體表示,美方加征的新一輪關稅“已基本確定”,外界不應期待這些稅率還能在不久的將來下降。島內(nèi)輿論批評說,賴清德現(xiàn)在就是在搞自我麻醉、欺騙民眾、撕裂臺灣……
民意是一面鏡子。臺灣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對賴清德的執(zhí)政滿意度從6月的44.7%下滑至7月的34.6%,再創(chuàng)新低;不滿意度則從46.8%上升至56.6%,創(chuàng)下新高。這既是對賴清德治理無能的批評,也是對其“倚美謀獨”“媚美賣臺”政策的否定。賴清德的“精神勝利法”掩蓋不了“美國棄子”的真相,已經(jīng)徹底破產(chǎn)了!
(國際銳評評論員)
法律并不是制止你做某些事 而是告訴你, 你做了某些事并且被抓住后, 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九百九十人看法律如禁區(qū), 還有十個人法律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件武器, 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把武器的手柄抓在手上, 將武器的利刃對準別人。 這十個人就是我們稱之的名律師, 法庭之上, 市井之下, 翻手為云, 覆手為雨。 他們的眼中無黑白, 無對錯, 無正邪, 只有勝負和利益。來源:紅網(wǎng)
作者:宮梅
編輯:傅國妃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