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幾年前的MPV市場是合資一統(tǒng)天下,那么2024年后的格局已經(jīng)徹底變了。自主品牌集體發(fā)力,不再滿足于做個“工具車”,而是要真正把MPV變成移動的“頭等艙”。而今天我們聊的這兩位選手——風行星海V9和上汽大通大家9超混,正是這個新戰(zhàn)場上的代表。
它們拼的不是顏值,也不只是空間,更是在“肚量”和“賬本”上的一場硬仗。一個是主打大空間+性價比的“價格屠夫”,一個是靠新能源混動+智能配置坐穩(wěn)高端家用MPV標簽。這場較量,遠比表面看上去復雜。
一、先說說空間,這事兒不能光看數(shù)字
官方數(shù)據(jù)一擺出來,風行星海V9的后備箱容積是593L到2792L,而上汽大通大家9超混是1010.5L到2179L。不少人看到這組數(shù)據(jù)第一反應是:大通的初始容積更大,放行李不用挪座椅,實用性應該更強?
但真車體驗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事情不是這么簡單。星海V9的最大優(yōu)勢其實在于“變化彈性”。它在第三排放倒之后,整個尾廂地板非常平整,搬家、拉貨、甚至臨時充當個“小床車”都很靈活。相比之下,大通大家9雖然基礎容積大,但是后排座椅厚實、不夠貼地,影響了裝載的“拓展空間”。
打個不太文雅的比喻:一個是能把肚子撐開、臨時吃自助的“能屈能伸”型;另一個是天生肚子大,但吃多了撐不下的“骨架型”。
二、價格與定位:誰更像是“卷王之王”?
風行星海V9的售價是19.99萬-27.99萬元,而上汽大通大家9超混是25.99萬-33.99萬元。怎么說呢?在今天動輒30萬起步的MPV市場,星海V9這個定價確實挺“良心”。尤其是在20-25萬這個區(qū)間,幾乎是自主MPV的兵家必爭之地。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價格低并不意味著一定是優(yōu)勢。我試駕星海V9的時候,有個細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它第二排的座椅雖然功能多,但材質(zhì)和包裹感和高端MPV那種“躺下就想睡”的舒適感,還有點差距。反觀大家9超混,它不但把電動滑軌、按摩通風一應俱全,還把第二排搞成了類似“頭等艙”的存在。要不是我知道價格,真有點誤以為這是豐田阿爾法的內(nèi)味兒了。
所以從定位來看,星海V9更像是一輛全家通勤、兼顧務實的“多面手”;而大家9超混則是沖著“中高端奶爸”去的,面子、里子都得給足。
三、混動≠高端,但確實貴得有理?
大家9超混這次打的是“插混”牌,用的是PHEV系統(tǒng)——也就是說,它在城市里可以短途純電通勤,長途再靠油。這套系統(tǒng)我也體驗過,說實話,在MPV這個噸位級別上,比起純電或者油車,混動真的是個不錯的解法。
尤其是大通這個混動系統(tǒng)調(diào)校得相當絲滑,低速安靜、加速有勁,配合NVH優(yōu)化之后,車內(nèi)乘坐體驗明顯強于一些傳統(tǒng)燃油MPV。甚至我朋友家有個7座純油MPV,最近開了我的大家9超混之后直接心動,理由很簡單:“這車起步不吵,老婆孩子都滿意”。
相比之下,星海V9用的是1.5T插混系統(tǒng),雖然也是混動,但在實際駕駛中你會發(fā)現(xiàn)它更像是一臺加了電的“增強版油車”,動力輸出沒那么線性,切換時也會有輕微頓挫。當然,這價格你也不能苛求太多。
四、到底該選誰?這事兒真沒標準答案
如果你是剛需型家庭用戶,預算在20萬出頭,又特別看重靈活空間和日常通勤成本,那么星海V9是個值得優(yōu)先考慮的選項。特別是對于二胎、三胎家庭來說,它的空間擴展能力和性價比確實夠用、夠貼心。
但如果你預算可以上探到30萬,更追求座椅舒適、行駛質(zhì)感、靜音表現(xiàn),還有新能源帶來的政策便利與長遠節(jié)能,那大家9超混顯然在“高級感”這塊更勝一籌。
尾聲小結(jié):卷得多不如卷得準
其實這場對決,歸根到底就是兩種MPV價值觀的碰撞:星海V9代表的是“用得起的實用派”,而大家9超混則是“花得值的進階派”。
自主MPV現(xiàn)在不是卷不卷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精準切中不同用戶的“使用痛點”。星海V9用價格與擴展空間撬動市場基本盤,大通大家9超混用配置與體驗殺入中高端。這場“容積與價格”的博弈,誰贏,不是車企說了算,是你家那位說了算。
前世家破人亡,今生成裴家眼中釘?郁棠:我只想賺錢,裴宴你誤會了!
郁棠重生助兄興家業(yè),裴宴誤會其覬覦宗婦位,真相竟是求參股賺錢
林錦娘,你今天要敢出這個門,我就當沒有你這么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