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的最后幾天,整個中東地區(qū)被一顆“地緣政治炸彈”炸開了局面。也門的胡塞武裝通過馬西拉電視臺向世界發(fā)出強烈聲明,宣布他們正式升級了針對以色列海上封鎖的行動,進入了所謂的“第四階段”。這一舉措標志著過去一年多以來,美軍在紅海執(zhí)行的針對胡塞武裝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已經全然失敗。胡塞武裝不僅沒有屈服,反而變本加厲,持續(xù)加大攻擊力度。根據《環(huán)球時報》的報道,這次胡塞所說的“第四階段”其實是擴大了打擊的目標范圍。他們明確表示,“所有與以色列港口有貿易往來的公司船只,不論其國籍、航運位置或公司背景”,都將成為他們的打擊對象。這一聲明意味著,紅海的危機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其后果迅速波及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從近期中東的局勢來看,胡塞武裝此番行動的背后邏輯,顯然是與加沙沖突密切相關。胡塞在聲明中明確表示,升級封鎖的原因是對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持續(xù)的種族滅絕戰(zhàn)爭和封鎖”所引發(fā)的人道主義危機感到震驚和憤怒,表示如果以色列停止進攻加沙,他們的所有軍事行動將立即停止。胡塞的此次升級行動并不復雜,主要有三個目的。首先,通過對以色列海上命脈的經濟施壓,特別是針對承擔以色列60%鉀肥出口以及大量汽車進口的埃拉特港進行打擊,這個港口因頻繁遭遇襲擊而已經陷入巨額債務,瀕臨癱瘓;其次,胡塞武裝通過這種行動展示其區(qū)域影響力,利用紅海的地理優(yōu)勢建立對重要水道的威懾能力;第三,他們借此與哈馬斯的戰(zhàn)略目標相呼應,形成協(xié)同合作,因為在同一天,哈馬斯也嚴厲指責以色列對加沙地區(qū)的空投援助不過是“虛假作秀”,其真實目的是掩蓋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實施的“系統(tǒng)性饑餓政策”。
雖然胡塞武裝的封鎖行動主要是指向以色列及其西方支持者,但這場封鎖卻已經對全球經貿產生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自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升級以來,胡塞武裝已經在紅海及亞丁灣發(fā)動超過100次襲擊,擊沉了兩艘船只,并導致4名船員死亡。此外,許多航運巨頭已因胡塞的襲擊而放棄紅海航線。7月27日,利比里亞籍貨船“魔法海號”遭襲,導致船只進水,22名船員緊急撤離,這一事件成為新一輪沖突中的第一個犧牲品。
更加深遠的影響體現(xiàn)在全球物流運輸?shù)钠款i上,紅海航線承擔著全球約12%的海運貿易量。如果航運路線改道非洲南端,將導致亞歐航線航程延長35%,運費飆升,有的航線的運費甚至暴漲至近萬美金。聯(lián)合國人道事務協(xié)調廳警告,這場危機加劇了也門400萬流離失所者的困境,并且將進一步影響依賴蘇伊士運河的全球供應鏈。國際油價和金價對此作出了敏感反應,原油期貨在襲擊升級后跌至三周來最低點,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一度觸及3320美元/盎司的高位。如果胡塞的打擊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地中?;蛴《妊竽喜浚@將使全球約30%的集裝箱貿易以及半數(shù)液化天然氣運輸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下,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將面臨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zhàn)。
目前,國際社會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局勢愈發(fā)緊張。從以色列空襲荷臺達等港口,以及摧毀被扣押的“銀河領袖號”貨船,到胡塞武裝手中的反艦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哈蒂姆-2”,一切跡象表明,這場沖突很可能會升級成更加危險的軍事對抗。此外,美國航母在紅海狹窄水域的活動也受到限制,增加了軍事干預的風險。
更加深層的矛盾,依舊是加沙人道危機未能解決。哈馬斯最近明確指出,以色列的核心戰(zhàn)略目標之一是維持“致命援助機制”,并試圖控制拉法地區(qū)。實際上,這一行動的真正目的,是通過種族滅絕、饑餓以及殺害兒童等手段,徹底摧毀巴勒斯坦的生存權和未來。
胡塞武裝的導彈劃破紅海的夜空時,它們擊中的,不僅是以色列的海上力量,更是全球化體系的脆弱性。這場危機揭示了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痛點:當國際治理機制無法有效調解地區(qū)沖突時,非國家行為體的極端手段就獲得了滋生空間。商船繞行的航跡改變了全球貿易流向,而地緣政治裂痕的加深,則可能把世界經濟推向區(qū)域化重構的邊緣。紅海危機的最終解藥,仍然在加沙。只有確保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權得到保障,紅海的波濤才有可能重新恢復平靜。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