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2025年7月28日,朝鮮高層官員金與正的兩則談話如同驚雷炸響半島。
當韓國政府小心翼翼地試探邀請朝鮮出席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得到的回應只有三個冰錐般的字眼——"白日夢"。這個極具畫面感的表述瞬間擊碎了李在明政府數(shù)月來苦心經營的示好策略,朝方毫不掩飾的輕蔑態(tài)度讓首爾的外交溫度驟降至冰點。
回溯半島近期的互動軌跡,韓國新政府自上臺后確實釋放了諸多善意信號。然而在平壤眼中,這些努力始終籠罩在巨大陰影之下。金與正尖銳指出韓方的根本矛盾:一面高呼改善關系,一面卻將朝鮮定為"主敵",更持續(xù)強化被朝方視為"根本威脅"的韓美軍事同盟。這種政策撕裂導致朝方將韓國的所有示好定義為"單方面宣布"與"盲目信從"。尤其令朝鮮警惕的是,美韓正"故伎重演",試圖將半島緊張的責任單方面推給平壤。
這種根深蒂固的戰(zhàn)略互疑,使得無論韓國做出何種姿態(tài),朝方均將其視為"敵對勢力"的偽裝。
更值得關注的是金與正第二則談話中的戰(zhàn)略宣示。
金與正(資料圖)
她明確點明半島局勢的基石性變化——"朝鮮不可逆轉的擁核國地位及其能力,以及地緣政治環(huán)境都發(fā)生根本變化"。這短短一句話徹底關上了無核化談判的大門,將擁核國的身份定位刻進朝鮮的未來版圖。昔日圍繞棄核與否的博弈已成歷史,任何對話的前提都必須是對方"承認這一事實"。
這種戰(zhàn)略定調讓韓國試圖通過APEC重啟對話的設想顯得尤為天真。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金與正拋出"白日夢"論斷的同日,北京與首爾之間進行了一場牽動區(qū)域格局的通話。
中國外長王毅應約與韓國外長趙顯展開對話,其表態(tài)蘊含多重深意:強調中韓要做"名副其實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政策需"穩(wěn)定、可持續(xù)、可預期",特別指出關系發(fā)展應"獨立自主"、"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并旗幟鮮明反對"脫鉤斷鏈"。尤其意味深長的是,中方明確表態(tài)支持韓方主辦APEC會議。這一姿態(tài)既是對韓國的外交支撐,亦是對區(qū)域多邊框架的維護。趙顯則回應"高度重視韓中關系",愿深化經貿合作并"正視歷史",但未直接回應朝核問題。
金與正(資料圖)
隨著APEC會期臨近,金與正的斷然拒絕使這場國際盛會蒙上特殊陰影。韓國原本期待借多邊舞臺展現(xiàn)外交斡旋能力,但核心角色的缺席已成定局。朝方對邀請的蔑視,深層折射的是對韓國主辦能力和國際號召力的否定。王毅通話中對辦會的支持與朝鮮的強硬拒絕形成鮮明反差,這場被寄予厚望的國際會議尚未啟幕,已淪為檢驗韓國地緣政治困境的殘酷試金石。
剖析當前僵局,半島似乎陷入結構性困境:朝方視擁核為生存保障,韓方視韓美同盟為安全基石。金與正已徹底焊死對話窗口——"無論韓國制定什么政策,提出什么建議,朝鮮都不感興趣"。
韓美同盟這把雙刃劍,此刻正深深割裂著首爾的外交空間,既強化了軍事保障又阻斷了和解可能。除非有一方能在核心立場上做出歷史性轉變,否則任何論壇或會談都難以打破這種相互排斥的零和博弈。
金與正(資料圖)
金與正7月28日的雙重表態(tài),以"白日夢"的辛辣嘲諷和"擁核不可逆"的冷峻宣示,為半島僵局刻下決定性注腳。當對話渠道被徹底關閉,首爾的APEC籌備工作仍在繼續(xù),但這場沒有平壤參與的"半島和平秀"注定充滿荒誕色彩。在慶州即將亮起的國際聚光燈下,韓國政府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現(xiàn)實:精心搭建的外交舞臺,最重要的觀眾卻拒絕入場。
和平的橄欖枝尚未萌發(fā)新芽,便已在凜冽寒風中凋零——半島的春天,依然凍結在擁核國與軍事同盟構筑的冰河世紀里。
長篇小說連載之三:豫東民國演義:老子天下第一
58年毛主席一警衛(wèi),寫了一份違憲檢查,毛主席聽后笑得直不起腰來
圣西門讀中學時的奇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