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人都出生于普通家庭,一路走來都要靠自己。
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我們能依靠的,除了努力,就是對金錢的理解力。
尤其在消費主義橫行的時代,擁有清醒的消費觀,是人生的底氣。
這8個人間清醒的消費原則,送給每一個正在努力生活的人:
1??三件原則:日用品囤貨不超3件
以前,我婆婆每次買衛(wèi)生紙,都是2大包,一大包10提,兩大包就是20提。
這樣買東西,確實能便宜一點,但家里也是真的亂啊。
三室一廳的房子,其中一間堆滿了雜物,時間久了,我婆婆自己也說太亂了。
我自己租房之后,基本不囤貨了,洗潔精、衛(wèi)生紙、垃圾袋,這些都準(zhǔn)備一份,快用完再買,完全來得及。
如果真的遇到打折,囤貨也不超過3件,囤多了占地方不說,還容易被遺忘。
2??72小時原則:想買的東西,先等三天
很多時候我們想買買買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情緒。
比如有段時間我心情不好,就總想買個帳篷,覺得出去玩總能用得上。
但冷靜下來后,我就意識到帳篷并不是必需品。
如無必要,不增實體,是極簡消費很重要的原則。
所以,如果看上一件東西,一定要等等看,我的習(xí)慣是72小時。
在看《小狗錢錢》的時候,看到一個觀點是,如果一件事72個小時內(nèi)你沒做,那之后大概率也不會做了。
用在消費上,也很合適,不過要反過來看。72個小時沒買,那這個東西就會失去原來的吸引力。
3??多用“時薪”換算消費
如果一個人的月薪是6000,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工作22天,那ta的時薪就是34元。
想要買一個1000塊的包包,那就需要29.5個小時,要工作3天半才能換來一個包。
這樣算完之后,你還覺得這個東西值嗎?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買不起,而是某些東西,值不值得我們用這么多的生命時常去交換。
用時薪的方式去消費,真的讓我少買了很多東西。
4??可以買貴的,不買沒用的
很多東西賣貴的,反而更省錢,比如鞋子、床上用品、吹風(fēng)機,提升生產(chǎn)力的工具等等。
只要這個東西,實用、耐用,能夠提高生活的幸福感,那就值得投資。
理性的消費觀,不是什么都買便宜的,而是重要的地方,舍得投入。
一次投入,用十年八年,總好過比買個便宜的東西,用幾次就閑置。
5??重視小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重視小錢的人,就很難存到錢。
試想想,雖然一杯9.9的咖啡,一頓19.9的飯都不貴,但是經(jīng)年累月下來,小錢也會變成大錢。
有個不愛喝飲料的朋友,曾經(jīng)跟我說,她有幾個月在飲料上的消費都是500?,她自己也納悶。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花小錢,不是真的想要錢還來的東西,而是對自己當(dāng)下的消費行為沒有覺察。
有意識的花錢,是存錢的必經(jīng)之路。
6??不超前消費
很多人喜歡分期付款,認(rèn)為分?jǐn)傁聛砻總€月也沒多少錢,其實這樣的思維是錯的。
提前消費,就是負(fù)債。
再說,人的欲望是會膨脹的,超前消費會讓人上癮。
沒那么多錢,就別買太貴的東西,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nèi)消費,才會安心。
7??少而精原則
比起買便宜的,買貴一點,買少一點,反而會更省錢,衣服、護膚品都適用。
兩件合身的褲子,3件舒適的T恤,一套適合自己的護膚品,這些都是給生活打基石的投入。
少而精不是減少生活質(zhì)量,而是讓每一件東西都服務(wù)于你真實的生活。
8??適當(dāng)為愛好花錢
擁有愛好是人生一大幸事。
雖然我們總在談極簡,但適當(dāng)為愛好花錢,真的會讓人更幸福。
但這里的愛好是真正的愛好,就是閑暇時間,都會去做的事情。
有個朋友喜歡拍照,她買了個相機,周末都會出去拍拍拍。
現(xiàn)在她把自己拍的視頻都剪輯出來,發(fā)在平臺,流量也很不錯。
即便是這個愛好不能賺錢,能夠自得其樂也很不錯,比如讀書、寫毛筆字。
真正聰明的消費觀,該省省,該花花。
對精神世界的投入,不算浪費。
寫在最后:
對普通人來說:節(jié)制不是限制,而是通往自由的路。
消費不是取悅別人,而是安頓自己的方式。
學(xué)會花錢,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才能不枉費我們辛苦的工作,靠近那個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