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杏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于江艷
從草方格防沙固沙,到光伏發(fā)電遮陽治沙;從沙海種玫瑰,到沙漠養(yǎng)“海鮮”;從柯柯牙全民植樹“大會戰(zhàn)”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zhàn)……防沙治沙,新疆從未停止。自1978年啟動“三北”防護林工程以來,新疆各族人民始終團結一心,一茬接著一茬干,在40多年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疆智慧”。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尉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姜黎(右一)在給“高質量發(fā)展看新疆”網(wǎng)絡主題活動團隊介紹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于江艷攝
“戈壁仙草”渾身都是寶
在眾多防沙治沙的探索中,羅布麻成為了新疆的“明星植物”。7月26日,由自治區(qū)黨委網(wǎng)信辦主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宣傳部、黨委網(wǎng)信辦承辦的“高質量發(fā)展看新疆”網(wǎng)絡主題活動團隊走進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只見一群身著彩衣的姑娘,一邊跳著自編采茶舞,一邊唱著《羅布麻之歌》:“羅布麻茶,尉犁的茶,濃濃的茶香里有神話……”
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是尉犁縣聯(lián)合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設的產學研基地,共5萬畝?!傲_布麻不與糧爭地,不與糧爭水,既能治沙還能致富,也被叫做‘戈壁仙草’?!敝袊茖W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尉犁縣副縣長姜黎說,羅布麻渾身都是寶,葉可用來做茶葉,桿可用來做麻布,花還能采出蜂蜜。
羅布麻屬于耐鹽堿、耐旱植物。姜黎說的“不與糧爭地、不與糧爭水”是因為種在沙漠邊緣荒漠地帶的羅布麻不占用糧食耕地,且羅布麻生長期間很少澆水,即使?jié)菜灿玫氖强嘞趟?,因此不與糧食作物搶水。
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種植的羅布麻主要用作科研,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的一部分。目前,園區(qū)種有116種羅布麻,集納進全世界主要羅布麻品種。此外,這里還有5種太空育種和9種重離子輻射育種羅布麻。在此,科學家們將繁育和選育出適合不同用途的羅布麻品種,比如,用于茶葉的羅布麻,要求葉子長勢茂盛;用于鮮切花的羅布麻,要求花香濃郁。
當天,園區(qū)旁的長條桌上擺著10余種羅布麻開發(fā)產品,包括羅布麻纖維、木炭、藥品、茶葉、蜂蜜、化妝品等?!拔沂稚系牧_布麻精干纖維,一噸可以賣到30萬元,一畝羅布麻可產80公斤粗纖維,每公斤市場價25元,光粗纖維就能賣2000元?!苯枵f,羅布麻紡織服裝產業(yè)有待開發(fā)。
參加“高質量發(fā)展看新疆”網(wǎng)絡主題活動的嗶哩嗶哩知識區(qū)up主沈容膝第一次見到羅布麻?!胺N在尉犁縣的‘戈壁仙草’既治沙又致富,希望能打造出一條產業(yè)鏈,向更多防風治沙地區(qū)推廣。”沈容膝說。
羅布麻的種植是新疆防沙治沙的一個生動縮影,而在與沙漠的長期抗爭中,新疆多地實現(xiàn)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偉大轉變。
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內培育的不同品種羅布麻。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于江艷攝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總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江蘇、浙江、福建3省面積之和。這個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的巨大沙漠,一直是我國防沙治沙事業(yè)的巨大挑戰(zhàn)。千百年來,守護綠洲文明,是生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土地上人們的美好向往。
因為缺水,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策勒縣曾3次被迫搬遷。為守住家園,1960年至1990年間,策勒縣各族群眾歷經30年修建出全長86公里的戰(zhàn)斗渠,在茫茫沙漠中打通一條綠洲大動脈。
且末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歷史上,車爾臣河因泥沙淤積3次改道,且末古城曾兩度被風沙吞噬。上世紀末,黃沙每年以5—10米速度向縣城逼近,最近處不足2公里,形勢岌岌可危。為防沙治沙,1998年,且末縣率先成立縣級防沙治沙站,通過27年努力,如今在車爾臣河以東種出一條南北長23公里、東西寬1公里—7公里不等的生態(tài)長廊,縣城人居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沙塵暴、揚塵、浮塵天氣明顯減少。
麥蓋提縣三面環(huán)沙,沙漠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0%以上,是中國唯一嵌入沙漠的縣城。風吹城跑、沙進人退。2010年左右,風推過來的沙梁子,距離縣城最近的地方僅5公里。為打造宜人、宜居、宜業(yè)的發(fā)展環(huán)境,2012年,麥蓋提縣全面啟動實施百萬畝防風固沙生態(tài)林建設工程,全面打響“風沙阻擊戰(zhàn)”。10余年來,每年春秋兩季,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卷起被褥、扛起鐵鍬,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義務植樹。截至2024年11月,累計建成46萬畝防風固沙生態(tài)林,在綠洲外部形成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2—4公里不等的生態(tài)保護屏障。
在與沙漠的較量中,新疆各地不僅守住了家園,還探索出了一系列獨特的防沙治沙“新疆智慧”。
7月26日,尉犁縣羅布麻種植園內,姑娘們一邊唱著《羅布麻之歌》,一邊跳著自編舞蹈。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于江艷攝
防沙治沙的“新疆智慧”
防沙治沙,策勒縣、且末縣、麥蓋提縣不是個例。自“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以來,沿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每個縣市都在戰(zhàn)斗,在長達40多年的防沙治沙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疆智慧”。
曾經,若羌縣主要農作物是棉花、小麥和玉米,但這些低矮的農作物擋不住風沙,農民飽受風沙侵蝕之苦?!懊磕耆脑路?,沙塵暴一場接一場,種到地里的棉花苗,被連根拔起,吹得到處都是。”若羌縣吾塔木鄉(xiāng)尤勒滾艾日克村村民宋禮說,為對抗風沙,每年要補種三四次棉花,種棉根本不掙錢。
出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壓力和經濟效益考量,2001年,若羌縣將紅棗作為全縣農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yè),拉開了大規(guī)模發(fā)展若羌紅棗產業(yè)的新篇章。宋禮響應號召種紅棗,2005年初嘗甜頭,7畝紅棗地收益達到3.5萬元。“以前想都不敢想,種紅棗會掙這么多錢?!彼味Y說,自那以后,家里的承包地全部改種成紅棗。此后數(shù)年,宋禮家種紅棗最高年收益達200萬元。
截至目前,若羌縣紅棗面積達23.38萬畝,成為若羌縣重要支柱產業(yè)。7月26日,“高質量發(fā)展看新疆”網(wǎng)絡主題活動團隊走進若羌縣萬畝紅棗示范基地,站在觀光臺上瞭望,紅棗林一望無垠?!斑@些都是23年樹齡的紅棗,株高3.5米左右,比起棉花,擋風阻沙效果好多啦。”若羌縣紅棗科學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艾合太爾·蘇來曼說,紅棗作為生態(tài)林和經濟林兼用樹種,發(fā)揮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紅棗林形成的防風固沙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擴張。
防風固沙,種紅棗是探索出來的“新疆智慧”之一。將治沙與致富結合起來,近年來新疆還在沙漠邊緣成功種出玫瑰、肉蓯蓉、蛋白桑、文冠果、黑枸杞等,涉及中藥材、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等,多達幾十種。比如,于田縣,探索出“梯田”治沙模式,在沙漠邊緣種出羊脂籽米,目前正試種薏米、連翹等藥材。
截至2024年11月28日,全長3046公里的環(huán)塔克拉瑪干沙漠歷史性實現(xiàn)鎖邊“合龍”,構筑起世界最長的環(huán)沙漠綠色生態(tài)屏障。但“合龍”絕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鞏固防沙治沙成果,需要縱深推進鎖邊工程,持續(xù)加寬綠色屏障。未來,人們還將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疆智慧”,打造出更多治沙又致富的沙產業(yè)。
7月26日,“高質量發(fā)展看新疆”網(wǎng)絡主題活動團隊來到若羌縣吾塔木鄉(xiāng)尤勒滾艾日克村村民宋禮(右五)家,了解紅棗種植增收情況。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于江艷攝
沃爾沃TAD1344VE原廠進口零配件:卓越品質背后的實力
連日來,新疆葉城交警緊急調配大型鏟雪車和裝載機,晝夜不停的清理積雪,全力以赴確保道路盡快暢通,交警在急彎、陡坡路段設置防滑沙堆和警示標志,在臨崖路段安裝防護欄與警示燈,同時持續(xù)拋灑融雪劑,防止路面結冰。交警們通宵奮戰(zhàn),一邊鏟冰除雪,一邊維修車輛、幫助滯留群眾。在這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嚴寒刺骨,狂風有幫助請點贊——-。
柳州十大景點
在任務中,戰(zhàn)友們要擔負修筑道路、架設橋梁等任務,在駕駛挖掘機、裝載機或是推土機時,都要長時間作業(yè),經常會出現(xiàn)頭疼頭暈、呼吸困難、惡心干嘔等高原反應。這些在平原上較為簡單的課目,換作在高原,卻顯得異常困難。戰(zhàn)友們每次也只是稍作休息,待身體狀況有些好轉后繼續(xù)投入到任務中-|。為了改善營房環(huán)境,戰(zhàn)友們將等會說。
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的一舉三得
室外,大型裝載機、迷你挖掘機、甘蔗收割機……不同型號的“柳工制造”一字排開,公司負責人如數(shù)家珍。習近平總書記一邊看,一邊詳細詢問“價格多少”、“銷路怎么樣”、“與其他工程機械企業(yè)相比,有什么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習近平總書記還走進企業(yè)研發(fā)實驗中心半消聲實驗室、挖掘機裝配生產線,向技術人員、一線工人等會說。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似弘量
編輯:呂天茹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