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中農村考生志愿填報難度增加,咸陽政協(xié)呼吁加強指導
大同一輛載有12人的中巴失聯(lián):車上均為外出務工人員,失聯(lián)中巴尚未找到
說句實在話,現(xiàn)在提起俄羅斯的那艘“獨苗苗”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不少軍迷直接笑出聲。為啥?因為這艘1985年下水的老家伙,從服役起就沒啥“高光時刻”,反倒是事故不斷、維修不斷,堪稱“航母界的倒霉蛋”。
這艘航母的名氣可不是戰(zhàn)功赫赫,而是“摔跤史”輝煌:一會兒起火、一會兒漏油、還曾經(jīng)大修時連浮船塢都給砸沉了……你說它是退役航母吧,其實現(xiàn)在還掛在役,只不過已經(jīng)差不多是一艘“半廢艦”。
現(xiàn)在俄羅斯說得干脆:要修好它,還得砸進去1500億盧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100億元出頭。而且這還只是保守估計。關鍵是修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幾年,不如趁早“甩手賣”,看有沒有哪個國家愿意買走當“老古董”或者“教學道具”。
那問題來了——中國要不要買?
網(wǎng)上意見一水兒地分成兩派:
一邊說:“別傻了,買它干嘛?我們自己的航母都第三艘了,早超它幾條街。”
另一邊說:“人不能光看臉,東西也不能只看外表。這艘船雖然老,但里面還是有些技術可以拆解分析的,尤其是動力系統(tǒng)、艙室布局、訓練流程等,值得我們當作研究樣本。”
那到底中國買不買?值不值得買?真要說起來,咱還真得從頭捋一捋。
一、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買不起,而是看值不值
早些年,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其實就是烏克蘭“瓦良格”號的半成品買回來自己改的。那時候,國內還沒成熟造航母的能力,買回一堆“鐵疙瘩”自己摸索,確實挺值。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山東艦、福建艦一艘艘下水,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早就不靠外援。再回頭看庫茲涅佐夫號?和遼寧艦技術底子差不多,甚至還落后。
咱現(xiàn)在缺這點技術嗎?真不缺。甚至有點“回頭撿垃圾”的意思。真要買,也不是買來當航母用,更像是買個“標本”。
二、便宜到骨折,或許能當研究件
退一步說,如果俄羅斯真的賤賣,比如不到10億人民幣、甚至白菜價——那還真可以考慮一下。
怎么說也是一艘正兒八經(jīng)的航母,雖然老,但殼子、布局、內部隔艙、水管電纜、動力系統(tǒng)……全都是真實艦載級的材料,拆開來看,也比看PPT、看模型強多了。拿來給工程院校、海軍技術研究所當實驗研究對象,不失為“廢物利用”。
再說了,別國要買也得看有沒有技術實力去拆解研究。放在中國,才算“物盡其用”。
三、打的是算盤,不是航母夢
要真有人說:“中國買了,是不是想多造幾艘航母?”那可能是想多了。
中國現(xiàn)在發(fā)展的是電磁彈射、全電推進這些新概念航母,庫茲涅佐夫號那一套柴油-蒸汽復合動力系統(tǒng)、滑躍起飛甲板早就淘汰了,頂多研究參考,不會復制。
所以說白了,這事就像是你家已經(jīng)買了三輛國產(chǎn)高配車,有人突然跟你推銷一輛40年前的老外進口車,還得大修。你說你圖個啥?要買,那肯定不是為了代步,而是為了收藏、研究,或者……拆了賣廢鐵。
四、有個現(xiàn)實問題:俄羅斯真賣嗎?
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點:俄羅斯現(xiàn)在是真的“舍得”賣嗎?
一方面,它確實修不起了。國內經(jīng)濟緊張、戰(zhàn)事焦灼,每天燒錢,庫艦成了“吞金獸”。另一方面,它畢竟是唯一一艘航母,是“海軍尊嚴”的象征,就這么賣給別人,臉上實在掛不住。
如果賣給中國,那可就更尷尬了——不僅打臉,而且直接等于承認“咱混不下去了,只能靠中國幫忙”。
所以即便它說“考慮出售”,真落到談判桌上,未必真敢拍板賣。更別說中國也未必真有買的沖動。
五、買不買,其實看大國博弈
歸根到底,這事看著像是買賣,背后其實牽涉到國家安全、軍事信任、戰(zhàn)略平衡。
中國若真買下來,不僅是技術層面的事,更有政治層面的意味:是中國接盤俄羅斯的軍事遺產(chǎn)?還是中國進一步吸收前蘇聯(lián)海軍精華?
也正因為如此,這筆賬算得不只是錢,還得算戰(zhàn)略影響。買了,不代表我們需要它,而可能是我們想了解它——徹底了解、技術解剖、研究透,然后放在博物館里慢慢講故事。
寫在最后:
不夸張地說,庫茲涅佐夫號這艘船現(xiàn)在最大價值,或許不是軍事,而是歷史。
它是蘇聯(lián)雄風的“遺物”,也是世界航母發(fā)展史上的一個落幕符號。
中國要不要買?一句話總結:不是看它還能不能打,而是看咱圖不圖它的“教育意義”。
真賣得便宜,說不定咱買回來一頓“解剖”,說不定還真能整出點新靈感來。你說呢?戰(zhàn)友們留言說說,如果你是決策者,這破航母,你收不收?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qū)留下您的看法。戰(zhàn)友們,請點個“在看”和“贊”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