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杰
7月22日,山東濰坊,民眾在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體驗數(shù)智魔鏡元宇宙項目。此項目通過裸手交互、數(shù)字建模等技術(shù),再現(xiàn)二戰(zhàn)期間濰縣集中營的場景和故事。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民眾在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參觀西方僑民集中營專題展覽。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民眾在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參觀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復(fù)原沙盤。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記者拍攝的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內(nèi)設(shè)的樂道院歷史基本陳列展館。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記者拍攝的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記者拍攝的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總占地44208.4平方米,現(xiàn)存7處文物建筑,占地面積703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894平方米,文物建筑風格為中西融合式折衷主義。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記者拍攝的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該建筑為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1882年創(chuàng)建的樂道院。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樂道院被日本改造為集中營,先后關(guān)押了2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西方僑民,使濰縣集中營成為二戰(zhàn)期間中國單體最大的西方僑民集中營。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記者拍攝的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市民在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旁的和平驛站安靜讀書。近年來,濰坊多次對集中營舊址進行修繕,建設(shè)和平廣場、“和平·友誼”紀念碑,建成博物館留存記憶,利用周邊河道修建景觀公園,向市民免費開放。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7月22日,山東濰坊,記者拍攝的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旁的和平廣場和紀念碑。近年來,濰坊多次對集中營舊址進行修繕,建設(shè)和平廣場、“和平·友誼”紀念碑,建成博物館留存記憶,利用周邊河道修建景觀公園,向市民免費開放。中新社記者梁犇攝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蔡孟劭
編輯:甫碧瑩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zhuǎn)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