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噸級巨艦的甲板上,30架直升機蓄勢待發(fā),塢艙內登陸艇與坦克整裝待命,這是中國海軍兩棲投送力量的核心——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最新畫面。
5號艦開工,中國速度再現(xiàn)
船廠龍門吊下,鋼鐵巨獸的輪廓逐漸清晰。多方消息證實,075型兩棲攻擊艦的5號艦已經正式開工建造。
按照中國造船廠近年展現(xiàn)的“下餃子”效率,這艘新艦年內下水并非天方夜譚。
回看075的建造歷程,速度堪稱驚人。從2019年首艦下水至今,短短六年內,已有三艘服役(海南艦、廣西艦、安徽艦),四號艦完成涂裝舷號,服役進入倒計時。
四號艦從分段合攏到下水僅用半年,這種效率背后是模塊化建造技術的成熟——艦體像“搭積木”般在車間預制,再由巨型龍門吊精準拼接。
巨艦戰(zhàn)力,顛覆兩棲作戰(zhàn)規(guī)則
075型絕非普通運輸船。滿載排水量4萬噸,與美國“黃蜂”級相當,遠超法國2萬噸級的西北風級。
它的甲板設有6個直升機起降點,機庫與甲板可搭載30架直-8、直-20等機型。一次出動就能投送千余名陸戰(zhàn)隊員,配合35輛兩棲戰(zhàn)車或15輛主戰(zhàn)坦克,登陸火力碾壓傳統(tǒng)登陸艦。
更關鍵的是指揮能力。075配備第三代綜合指揮系統(tǒng)和雙波段雷達,能協(xié)調??栈鹆?,充當兩棲作戰(zhàn)的“大腦”。
軍事專家直言:三艘075的投送力足以震懾中等國家,而中國即將擁有五艘。
全球布局,遠洋戰(zhàn)略的剛需
為什么需要這么多兩棲攻擊艦?答案藏在中國海軍的角色轉變中。
過去守在家門口的日子一去不返。亞丁灣護航、吉布提基地運作、太平洋軍演......中國海軍活躍范圍已擴展至全球。075能搭載20架以上直升機,在遠海提供空中支援和指揮中樞,正是遠洋行動的核心平臺。
看看對手的布局:美國海軍現(xiàn)役9艘兩棲攻擊艦(7艘黃蜂級+2艘美國級),常年維持11艘的規(guī)模。中國作為利益遍布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兩棲艦隊規(guī)模必須跟上。
臺海方向的壓力更直接。當四萬噸級的075出現(xiàn)在臺灣海峽,目視距離內的巨艦本身就是對“臺獨”勢力的心理震懾。退役072II型登陸艦的同時加速建造075,正是整軍備戰(zhàn)的明確信號。
數(shù)量之爭,6艘還是10艘?
五號艦開建引發(fā)新懸念:中國最終需要多少艘075?
保守派觀點:4艘075加3艘更先進的076型足矣。076采用電磁彈射器,能起降無人機甚至固定翼戰(zhàn)機,單艦戰(zhàn)力更強。按中國航母6-8艘的規(guī)劃,7艘兩棲攻擊艦已匹配戰(zhàn)略需求。
擴張派依據(jù):三大艦隊各需2艘輪換(1艘維護、1艘戰(zhàn)備),南海東海方向甚至需3艘。加上遠洋任務備份,6艘075+4艘076才是終極目標,總量追平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076型首艦“四川艦”已下水。這款5萬噸級巨艦開創(chuàng)性地安裝電磁彈射器,可彈射無人攻擊機和預警機,綜合作戰(zhàn)能力逼近中型航母。
075與076的組合,將讓中國兩棲艦隊在質與量上雙重飛躍。
巨艦背后,造船工業(yè)的底氣
支撐艦隊擴張的,是中國造船業(yè)的硬實力。075的飛行甲板技術來自航母工程,登陸艙設計沿襲071型船塢登陸艦經驗,雷達武器系統(tǒng)則與驅護艦通用。
這種“模塊化整合”使建造周期大幅縮短。當滬東中華造船廠的焊花飛濺時,大連江南的船塢里,055型萬噸驅逐艦第8艘已下水,052D、054A等護航艦艇同步量產。
整個海軍艦艇生態(tài)鏈的成熟,才是075下餃子的真正底氣。
船臺上焊光閃爍,第五艘075的龍骨正在合攏;不遠處的港池內,首艘076艦的電磁彈射軌道已完成調試。
從黃海波濤到印度洋浪涌,這些4萬噸級的移動基地正將中國海軍的足跡推向深藍。
當?shù)诹?75的藍圖鋪上船廠設計桌時,中國兩棲艦隊的規(guī)模已無需爭論——全球利益延伸到哪里,巨艦的航跡自會給出答案。
小說:末日人性喪,我以冰雪凈化,誓創(chuàng)希望新紀元
小說:末世掙扎三年慘如鼠,重生歸來,她誓要活成人上人
小說:末世降臨人類絕望,我重生三天前,誓改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