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傲的耳機版圖中,平板振膜技術自然沒有缺席,頭戴式耳機FT系列就有3款產品應用它——從千元價位的入門款FT1Pro,到定價2999元的FT5,再到最新推出的旗艦款FT7。在完成這一布局后,飛傲將目光轉向了入耳式耳機市場,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全新入耳式平板耳機FP系列,其中FP3與FP3TC是該系列的首發(fā)產品。我們很好奇,飛傲能否通過在頭戴式平板耳機領域成功的經驗,將其技術沉淀更好地“濃縮”到入耳式耳機有限的腔體空間中,打造出可以充分發(fā)揮平板振膜優(yōu)勢的音質表現(xiàn)?
飛傲FP3TC產品資料
佩戴方式:繞耳入耳式
單元類型:14.5mm平板單元
解碼規(guī)格:384kHz/24bit
頻響范圍:10Hz~40kHz
喇叭阻抗:32Ω@1kHz
耳機靈敏度:105dB/mW@1kHz
導體材質:4股392芯銅鍍銀線
線材長度:約1.2米
單只重量:約6.5g(不含線材)
耳機插頭:0.78雙針可換線設計
音頻插頭:USB-C
耳機面板:花梨木/黑胡桃木
參考價格:699元
兩種木碗耳殼供選擇
人體工學設計存巧思
此次我們收到的樣機是FP3TC。相較于飛傲現(xiàn)有入耳式耳機產品線,F(xiàn)P3TC在外觀設計上有著鮮明的、一眼可辨的特色——其耳機面蓋采用天然純實木材質打造,這一設計靈感顯然延續(xù)自品牌此前推出的木碗頭戴式耳機FT1。不過飛傲此次在FP3TC面蓋材質的選擇上有了些許變化,除了沿用FT1上的黑胡桃木之外,F(xiàn)P3TC新增花梨木作為另一選擇,而非FT1上的櫸木,不過同樣維持了一深一淺的色調搭配,滿足用戶對色彩的偏好。
相比其他入耳式耳機外觀的確定性,F(xiàn)P3TC的實木面蓋能帶給用戶一種類似開盲盒的期待——天然實木的木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自然的隨機性為產品增添了個性化的魅力。當然,受限于入耳式耳機的小巧尺寸,F(xiàn)P3TC面蓋的紋理隨機性與視覺差異可能并不如FT1那么明顯。
實木面蓋上有銀色的FIIOLogo,與天然木紋形成視覺反差。面蓋表面經拋光、噴涂等工藝處理,既保留木材獨特的紋理質感,又賦予其圓潤柔滑的觸感。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提升了產品的視覺質感,還帶給表面更佳的耐用性和抗污性能,解決了木材面容易磨損、難清潔的問題,讓耳機在日常使用中始終保持光潔如新,兼顧美觀與實用性。
除了獨具特色的實木面蓋,F(xiàn)P3TC的腔體設計也充分考慮了人體工學。其采用3D打印的耳殼搭配鋅合金金屬中框的復合結構,既兼顧了輕量化需求,又確保了腔體的強度與穩(wěn)定性。為解決傳統(tǒng)入耳式平板耳機因體積過大導致的佩戴難題,飛傲從重量控制與結構優(yōu)化雙管齊下。一方面,其單只耳機僅6.5g的重量,上手相當輕盈,就算是在飛傲旗下的眾多耳機中也算排名前列的,減輕長時間佩戴所帶來的負擔;另一方面,通過精密的腔體形態(tài)設計實現(xiàn)更佳的佩戴體驗。FP3TC的腔體輪廓經過優(yōu)化,針對耳屏、耳輪等區(qū)域進行收窄處理,有效降低佩戴時對相應位置的壓迫感。
同時,根據人耳特征,在耳甲腔部位特別設計了支撐結構,將耳機的著力點分散,提升佩戴穩(wěn)固性。從外觀上看,與導音管對角的腔體凸出的設計,就像是為耳機打造的穩(wěn)固支架,讓人聯(lián)想到一些真無線耳機搭配硅膠穩(wěn)固環(huán)后的貼合效果,既實用又別具巧思。
這種區(qū)別于一般入耳式耳機、不規(guī)則的腔體,正是3D打印技術大顯身手的舞臺。它能夠更靈活、精準地塑造與耳朵接觸的腔體部分,確保與耳道的貼合程度。成型后的耳殼再經過手工拋光與UV噴涂工藝處理,表面呈現(xiàn)出溫潤如玉的質感,與圓潤流暢的腔體線條相得益彰,在滿足功能性的同時,更賦予耳機精致優(yōu)雅的高級感。
FP3TC與FP3有何區(qū)別?
答案在耳機線上
這里說說FP3與FP3TC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耳機線材的設計與功能上,而耳機主體部分,從實木面蓋的外觀到內部聲學結構均保持一致,且都采用了通用性強的0.78雙針可換線設計。其中,F(xiàn)P3配備3.5mm音頻插頭線材,而FP3TC則搭載USB-C音頻插頭線材。兩條耳機線都采用了4股392芯銅鍍銀材質,以14支擰成一小股、7小股擰成一大股的利茲結構編絞而成,線材長度均為1.2米,但不同的接口設計,使得它們在使用場景與適配的設備上有著明顯區(qū)分。
FP3的3.5mm接口適配傳統(tǒng)音頻設備,無論是便攜音樂播放器,還是外接“小尾巴”解碼耳放,都能輕松連接。而FP3TC的USB-C線材內置DSP音頻解碼芯片,可實現(xiàn)384kHz/24bitPCM音源解碼,大大降低了對前端設備解碼能力的依賴,適合追求手機直推的用戶,特別是在如今手機幾乎已沒有3.5mm音頻接口的情況下。此外,F(xiàn)P3TC耳機線的平衡輸出設計,相比FP3的單端輸出,在聲道分離度與聲音動態(tài)表現(xiàn)上更具優(yōu)勢。
得益于可換線設計,F(xiàn)P3和FP3TC之間的“身份”切換很靈活。用戶只需更換線材,就能根據前端設備的類型與聽音需求自由切換轉換。對于擁有多樣化設備的用戶而言,建議同時為它配備兩種線材,既能適配不同前端,又能解鎖單端與平衡兩種輸出模式,輕松滿足各類使用場景。
除了音頻插頭的差異,F(xiàn)P3TC相比FP3還隱藏著幾項實用功能。其一是其具備調音功能,通過手機上的FiiOControlApp(只支持Android版,iOS版暫不支持,而在Windows的PC上可以通過網頁端進行PEQ調節(jié)),用戶能夠進行8段高精度PEQ調節(jié),自定義頻點、增益和Q值。無論是適配不同音樂類型,還是滿足個性化聽音需求,都能輕松實現(xiàn)。更貼心的是,用戶不僅可以導出自己的調音方案分享給他人,還能直接下載其他用戶上傳的PEQ曲線方案,可玩性很強。
其二,F(xiàn)P3TC的耳機線集成了鍵控,并帶麥克風。線控上的一體式按鍵除了調節(jié)音量大小、控制音樂播放/暫停之外,還能配合背后的麥克風,勝任通話、游戲語音溝通等應用,提升了其在多種場景下的實用性。FP3TC能支持采用Windows、Android、MacOS和iOS系統(tǒng)的設備即插即用,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其目前暫不支持UAC1.0協(xié)議,因此無法直接連接PS、Switch等游戲機使用。
不同耳機線在功能上的差異,自然也反映在產品定價中。FP3售價599元,而FP3TC憑借更豐富的功能,定價為699元。兩者百元的價差,為用戶提供了不同預算與需求下的選擇空間。
自研技術支撐
小身板也能用平板單元
據飛傲資料顯示,F(xiàn)P3這一項目其實早在2022年就已啟動,但在旗下頭戴式平板耳機早就上市,并已推出多款的情況下,入耳式平板耳機直到今天才推出,可想而知將平板單元應用到入耳式耳機上的難度不小。這款產品從結構、磁路設計,到膜片均來自飛傲自研,前后歷經3套模具,多種膜片材料和音圈鍍層的精細打磨,最終達到了理想的效果。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FP3TC上最終的技術選擇有哪些?
圖/飛傲官網
FP3TC采用了飛傲第二代自研14.5mm入耳式平板單元。在平板單元的設計中,振膜與音圈的結構優(yōu)化是提升音質的關鍵。與傳統(tǒng)動圈單元不同,平板振膜通過平鋪在支架上的方式工作,其表面張力需通過驅動音圈帶動膜片克服材料彈力實現(xiàn)振動。這種設計雖在高頻響應上具有先天優(yōu)勢,但也面臨振幅與響度相對較小的挑戰(zhàn)。飛傲通過三項核心技術突破,成功平衡了平板單元的性能與驅動難度。
首先是輕量化的振膜設計。在FT5上應用的第一代5μm膜片厚度,到FP3TC上已經減至1μm,可以說達到了薄膜材料的物理極限。這種極薄的結構僅由膜片基材和音圈鍍層組成,大幅減輕了重量,不僅提升了高頻響應速度和信息量,還降低了材料彈力,使低頻信號能夠獲得更大振幅。
圖/飛傲官網
其次是鍍鋁+鍍鈦雙層專利音圈技術。針對1μm膜片基材,音圈鍍層的設計尤為關鍵。傳統(tǒng)動圈單元常用的鍍鈦技術雖能提升剛性和高頻解析,但存在密度大、阻抗高的問題。飛傲通過雙層鍍層設計,采用鋁合金作為主要導電層,外層鍍鈦提升剛性,在減輕膜片重量的同時保持了合理的阻抗,實現(xiàn)了高頻性能與易驅動性的平衡。
第三項突破是0.055mm超細超長音圈工藝。為解決消費者擔憂的音圈斷裂問題,飛傲采用28nm芯片級制造工藝,將音圈鍍層寬度精準控制在0.055mm,并通過優(yōu)化線路設計使音圈長度達到486.5mm。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振膜在磁場中的受力效率,還通過精密的參數(shù)匹配,確保了聲音表現(xiàn)與靈敏度的優(yōu)化。
圖/飛傲官網
此外,F(xiàn)P3TC還采用雙面共14條N52高性能強磁設計,配合優(yōu)化后的振膜與音圈結構,將靈敏度提升至105dB/mW@1kHz,阻抗保持在32Ω,使耳機在手機或“小尾巴”解碼耳放等前端設備的驅動下,也能發(fā)揮出自身音質水準。FP3TC還沿用了FD15同款的F.T.B.S“特斯拉閥”聲學專利技術,利用氣流單向流通特性優(yōu)化低頻表現(xiàn)。通過特定計算支流的長度、數(shù)量與角度布局,該結構能夠讓腔體內部向外流動的氣流產生黏滯效應。這種特殊的阻尼機制有效降低了腔體的諧振頻率,從而實現(xiàn)更具深度的低頻下潛效果。與此同時,當外界氣流需要流入腔體時,該結構不會形成阻礙,可確保氣流快速流通,使腔體內外氣壓迅速達到平衡狀態(tài)。這種獨特的雙向氣流管理設計,既保障了低頻的量感與質感,又維持了整體聲學結構的穩(wěn)定性。這些技術的結合,讓FP3TC在保持平板單元獨特音色的同時,有效解決了傳統(tǒng)平板耳機驅動難、低頻表現(xiàn)不足等問題。
試聽體驗
先說說FP3TC的佩戴體驗。它的兩條耳機線皆采用繞耳設計,有著佩戴便捷與穩(wěn)固的特點。線材繞耳部分采用透明材質外披,觸感細膩柔軟,與耳朵背部貼合時不會產生任何摩擦不適的感覺,佩戴過程輕松自然。入耳佩戴好后,可以感覺到其柔潤的腔體形態(tài)很好地貼合耳朵內部輪廓,與耳朵的接觸面不會感覺太強的壓迫。導音管長度適中,不會太深入耳道,壓力也不大。耳甲腔部位的支撐結構確實能有效提升佩戴穩(wěn)固性,即使劇烈晃動頭部,F(xiàn)P3TC依然能穩(wěn)固地貼合在耳內,完全沒有松脫之感。在隔音性能方面,其被動降噪效果足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在辦公室環(huán)境中,能夠隔絕空調內機發(fā)出的部分低頻噪聲,為用戶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聽音空間。
將FP3TC通過USB-C接口直連Android手機,就能即插即用。值得一提的是,當在手機上打開FiiOControlApp時,它會提示有新固件可以升級,按照提示操作便能很容易地將FP3TC的固件升級到最新版本。
FP3TC低頻的下潛深度和彈性不錯,試聽《阿姐鼓》時,耳機能還原極低頻的鼓點,下潛到位,鼓點清晰利落,鼓槌敲擊的瞬間力量感不錯,毫不拖泥帶水。它對低頻細節(jié)的刻畫比較細膩,不僅能呈現(xiàn)出鼓面振動的質感,還能捕捉到鼓腔內部共鳴的層次。低頻量感不是特別大,保持了一定的沖擊力,聽感不渾濁。
聆聽金池的《心在跳》,在鋼琴開場的段落中,琴鍵敲擊的質感與琴腔共鳴的余韻得到不錯還原。當弦樂組加入后,平板振膜的高頻延伸優(yōu)勢更加明顯,風笛的泛音在極高頻段仍保持通透的聽感,與提琴的顫音形成對比,有著頗具層次的演繹。我很喜歡耳機對于那些擁有醇厚且富有穿透力嗓音歌手的音樂的演繹,結像扎實穩(wěn)定,喉音、胸腔共鳴等細節(jié)豐富,很好地傳遞出情感張力。
由于飛傲也提供了一根3.5mm音頻插頭耳機線,所以我們也換上它,讓其變?yōu)镕P3,連接M21播放器的3.5mm接口進行試聽。在這一組合下,聆聽與之前同樣的音樂,能感覺到耳機的低頻表現(xiàn)在質感與能量上得到了更多釋放,同時保持了不錯的下潛深度與回彈速度。人聲的密度與結像有所增強,細節(jié)呈現(xiàn)更細膩,同時歌者的聲音中增添了一絲韻味。高頻段的優(yōu)勢也在更專業(yè)的前端下進一步放大,極高頻的延伸更為順滑,樂器的泛音衰減細膩自然,細微的空氣振動質感得以保留。聲場的開闊度在得到一定擴大的情況下,我覺得更關鍵的變化在于整體氛圍感更加濃厚。
接著,我們再給耳機換上一根4.4mm音頻插頭的平衡線,同樣連接在M21上試聽。相比原配單端線,耳機的聽感再上新臺階。聲場變得更加通透,空間層次感顯著提升,音樂中的人聲與樂器更為鮮活生動。低頻表現(xiàn)同樣突出,鼓點的沖擊力與形體感更加立體,鼓皮振動的空氣感與腔體共鳴的木質紋理還原度高,收放之間展現(xiàn)出更強的控制力與彈性。動態(tài)表現(xiàn)的提升同樣令人驚喜,在大編制交響樂中,各聲部的強弱對比鮮明,音樂張力十足。
小結
飛傲首次踏進入耳式平板耳機領域,依舊延續(xù)了其擅長的質價比路線。FP3TC和FP3以親民的價格,讓用戶在便攜場景中也能體驗到平板單元獨特的音質魅力。相較于市面上采用通用供應鏈方案的同類產品,F(xiàn)P3TC和FP3搭載飛傲自研平板單元與專利技術,能更好地發(fā)揮平板單元的性能優(yōu)勢,實現(xiàn)更均衡、出眾的音質表現(xiàn)。
FP3與FP3TC僅因標配耳機線不同而有所區(qū)分,借助樣機提供的兩種線材,我們得以對比二者差異。從實際聽音體驗來看,這兩款耳機覆蓋了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FP3更適合配備專業(yè)播放設備的發(fā)燒友,以及追求音質的用戶。搭配專業(yè)前端時,它在動態(tài)范圍、聲場規(guī)模和解析力上更具優(yōu)勢,能夠細膩呈現(xiàn)音樂的豐富層次。對于音質要求更高的用戶,還可通過更換平衡線材,進一步挖掘耳機潛力,實現(xiàn)音質素質與音樂表現(xiàn)力的雙重提升。而FP3TC則專為手機用戶優(yōu)化,功能更豐富,兼顧通話、游戲語音和語音助手調用等豐富功能,尤其適合通勤、游戲和日常影音等多樣化場景。
可以說,在五六百元價位段的入耳式耳機中,F(xiàn)P3與FP3TC展現(xiàn)出了不俗的音質潛力。通過簡單更換線材,就能解鎖更佳的聽音體驗與多樣的使用場景,適配面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