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核心價值支撐或是容易供給調配的產品,往往都很難持續(xù)炒作
近日,原價5元一瓶的紅色“尖叫”飲料突然重出江湖,在二手平臺上被賣到66元-88元不等而引發(fā)熱議。7月21日,記者發(fā)現,甚至還有賣家掛出了8900元一箱(15瓶)的離譜價格,并表示:“升值的想象空間很大?!?/p>
↑二手平臺溢價出售紅色“尖叫”。
據報道,“尖叫”是農夫山泉推出的運動飲料品牌,大眾熟知的是經典的“藍綠紅”三色產品,而早已停產的紅色“尖叫”成為了神秘的存在。該飲料因“難喝”頻遭吐槽,常被形容為“酸煙灰水”“腐爛草根味”。曾經,網絡上評選出“五大難喝飲料”,而排在榜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紅色“尖叫”。
可能是不受市場歡迎,這款飲料已經停產了。不過,其“傳說”仍在繼續(xù)。2024年9月,農夫山泉曾限時復刻1萬箱紅色“尖叫”(單瓶5元),上線3天即售罄。由此紅色“尖叫”的逆襲開始了,直至最近它甚至成了一個“炒品”,溢價高達18倍,令人瞠目結舌。
其實,紅色“尖叫”并沒有變,變的不過是人們的心態(tài)?!笆飞献铍y喝飲料”“難喝到停產”等標簽,就是產品的“故事”,它讓產品開始有了情懷的濾鏡,也給了炒作一個具體的“理由”。
類似的炒作并不罕見。像潮玩、玩偶這類已經算是常見的,人們隔三岔五總能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炒作。比如曾有媒體報道,不僅有人炒鞋,甚至有人炒鞋盒,LV一款鞋盒更是以24萬元的價格,刷新了鞋盒價格的“天花板”;藥品片仔癀也曾遭遇炒作,價格一度高達1600元/粒等。
從炒作的表現來看,似乎很難用什么常識來分析,非理性、情緒驅動本身就是其中的內在特征。紅色“尖叫”既然味道不佳,本身價值不高,市場也不青睞,為什么還能被炒起來?很多人肯定不解。但炒作就是這樣,你不需要理解,你只需要“相信”——相信它還能漲,還能有下家接盤,這就足夠了。
也正是這種非理性的特征,讓類似炒作很容易“泄氣”。就像前不久被爆炒的Labubu,也在大規(guī)模補貨后“黃牛價腰斬”。缺乏核心價值支撐或是容易供給調配的產品,往往都很難持續(xù)炒作。
紅色“尖叫”也可能會落入這樣的窠臼。眼下突如其來的熱度逐漸消退后,終究要回歸產品的真實價值,畢竟誰也不會無節(jié)制地消費“故事”。而重資進場、頭腦過熱的炒家,最后只能扛下所有了。
對于過熱炒作等現象,不妨早做預警。目前農夫山泉工作人員已表示,對于二手平臺上價格被炒高的情況,他們會反饋給相關部門核實。如果這種炒作確實體量巨大,甚至有引發(fā)金融泡沫的可能,那么相關部門也應及時出手,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消費者維權無門等風險。
總之,人們愿意溢價購買一個產品,這種獵奇心態(tài)可以理解,但要是重度炒作還應當慎重。人們需要仔細掂量:誰知道自己是在炒作,還是被“炒”的那盤菜呢?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清波
編輯汪垠濤
《明朝那些事兒》為什么那么好看?當年明月開篇,說了這么一句話
《明朝那些事兒》:那些戳心的經典語錄,你知道幾句?
這10本頂級歷史書,比電視劇好看100倍!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