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276期。在1955年9月,解放軍首次進行全軍授銜,設立了明確的軍銜體系。根據(jù)當時的制度,大將的軍銜高于上將、中將和少將,而大將與大校之間的差距非常顯著。大將的職務在權力層級上遠遠高于大校,因此,等級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換句話說,大將的軍銜比大校高出整整四級,而所承擔的責任和職務也大相徑庭。然而,1958年,一位大校在公開場合竟敢頂撞開國大將譚政,這一舉動顯得尤為特殊和引人注目。
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譚政,作為紅軍早期的重要人物,曾擔任過紅四軍軍委秘書長,直白地說,他就是毛主席在井岡山時期的“筆桿子”。他的資歷在軍隊中極為深厚,經過多年積累和晉升,最終成為第四野戰(zhàn)軍的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在政工領域,譚政的能力在解放軍中可謂首屈一指,堪與羅榮桓元帥相提并論。建國后,譚政不僅在1955年獲得了大將軍銜,還出任全軍總政治部主任,是深受官兵敬愛和尊重的政工首長。
然而,頂撞譚政的那位大校,名叫徐介藩。與譚政相比,徐介藩的名氣和軍內地位要遜色不少,但對于了解軍史的人來說,徐介藩其實是一位極具個性的軍官。那么,為什么說他是“狠角色”呢?
首先,徐介藩的個人經歷頗具傳奇色彩??箲?zhàn)期間,徐介藩與張梅(林總前妻,抗戰(zhàn)時期有“陜北一枝花”之稱)在蘇聯(lián)有過相識和相處,二人逐漸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張梅當時與林總并未離婚,然而徐介藩卻不畏權威,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1956年,徐介藩和張梅步入婚姻殿堂,并且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好。此事一度引起軒然大波,因為當時林總的地位極其崇高,敢娶開國元帥前妻的將領少之又少,徐介藩的勇氣和膽量十分顯著。
因此,1958年,在軍隊“反教條主義”運動的高潮時期,徐介藩頂撞開國大將譚政也就不足為奇了。譚政作為總政治部主任,擔負著這項工作的重責,曾到全國各大軍事院校進行調研和批評。徐介藩當時擔任哈軍工的系主任,負責培養(yǎng)裝甲兵干部。譚政在哈軍工的指導工作中,批評了一些學院中存在的教條主義現(xiàn)象。徐介藩性格直爽,當場便反駁了譚政的意見,雙方言辭激烈,甚至發(fā)生了當面爭論,場面一度失控,會議最終不歡而散。
哈軍工的同事們紛紛表示驚訝:徐介藩作為一名普通的大校,竟敢與全軍總政治部主任頂撞,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行為,許多人認為這將會影響他的政治生涯。然而,徐介藩毫無畏懼,依然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這正是他鮮明個性的體現(xiàn)。
讓人意外的是,盡管譚政大將感到憤怒,但他并沒有對此事進行過多追究。我們必須承認,譚政的大度與寬廣的胸懷令人欽佩。他經驗豐富,閱歷深厚,知道哪些問題是時代背景、尤其是中蘇交惡時所產生的矛盾,而不是個人過錯。徐介藩的反駁有理有據(jù),譚政也未曾因一時之氣而過度追究。最終,這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更為重要的是,徐介藩的軍事才能與品德逐漸得到了認可,甚至在軍隊中獲得了更高的職務。他曾被調到西安,參與裝甲兵工程學院的建設,并被任命為副院長。1961年,徐介藩晉升為少將軍銜。而那時,盡管徐介藩早期的火爆脾氣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但他憑借堅韌的性格和出色的能力,最終克服了困難,迎來了新的機遇。
盡管徐介藩在六、七十年代的處境十分艱難,經歷了許多的揪斗和審查,然而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并最終恢復了名譽。1983年,徐介藩以82歲高齡辭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與譚政發(fā)生過爭執(zhí)外,徐介藩還曾在1959年廬山會議后的軍委擴大會議上,逆風為彭總發(fā)聲,力挺老上司。他曾擔任過彭總的辦公室主任,極為敬仰這位老上司,并且在許多人不敢發(fā)聲的時候,挺身而出為彭總辯護。這一行為展現(xiàn)了徐介藩的鐵骨和膽識。
總的來說,徐介藩不僅僅是一位軍事將領,他的傳奇人生和堅定立場讓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5本海島隨軍年代文,甜寵日常系列,穿書嬌美人VS糙漢軍官
四本好看的海島隨軍年代文,男主超級寵!
小說:男子穿越進海島求生,覺醒系統(tǒng),靠科技建立自己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