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復
7月29日,由沙特阿拉伯和法國牽頭,聯合國舉行了一場有關巴以沖突的會議。會議結束后,沙特、法國聯合十多個國家以及歐盟和阿拉伯國家聯盟,發(fā)表了一份聲明。
聲明一方面譴責哈馬斯2023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軍民目標,引發(fā)本輪沖突;另一方面譴責以色列襲擊加沙平民和民用設施,阻撓援助物資運入加沙,導致“災難級別的人道主義危機”。
聲明呼吁,為結束加沙戰(zhàn)事,“哈馬斯必須結束在加沙的統治”,“把武器交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阿拉伯國家第一共同譴責哈馬斯,并呼吁哈馬斯放下武器,交出權力。
這反映出由于加沙目前形勢非常嚴峻,阿拉伯國家逐漸明確立場。
本輪沖突已經成為巴以之間持續(xù)時間最長、最殘酷的沖突。現在一些分析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哈馬斯和以色列政府都很頑固和無情。
以色列和美國方面的一些輿論認為,如果哈馬斯釋放被扣押人員,放下武器,以軍就會停止軍事行動,但哈馬斯卻不顧加沙平民的艱難處境,一直不放人。
而以色列政府的行為則引發(fā)了更多的指責,內塔尼亞胡政府多次強令百萬平民離開家園,限制人道主義援助,這使無辜平民受盡折磨。
有分析甚至認為,以色列政府內的極右翼分子如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等人,正把“饑餓”作為手段,迫使巴勒斯坦人離開加沙,以便以色列占領這一地區(qū)。
不過,由于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在談到巴以沖突時,阿拉伯國家很少公開譴責哈馬斯,所以這次阿盟公開譴責哈馬斯并呼吁其放下武器,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
此外,這份聲明也反映出在美國調解不力的情況下,阿拉伯國家和歐洲國家希望發(fā)揮自己更大的作用。
特朗普政府上臺后,雖然也在調解巴以沖突,但整體來說比較偏向以色列,美國甚至有輿論認為特朗普正被內塔尼亞胡和他的極右翼部長們“戲弄”,在為以色列極右翼的目標服務而不自知。
在此情況下,一些西方國家最近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也逐漸強硬起來。7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將承認巴勒斯坦國;29日,英國也表示如果以色列不結束加沙悲劇,英國也將承認巴勒斯坦國;30日,加拿大總理卡尼也表示,加拿大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從這些信息可以看出,在加沙形勢日益嚴峻、美國調停不力的情況下,阿拉伯國家和西方一些國家正逐漸明確立場,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結束加沙悲劇、徹底解決巴以沖突做出努力。
文丨羊城晚報國際評論員錢克錦
來源:紅網
作者:劉雅君
編輯:斐瑾瑤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