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印巴空戰(zhàn)之后,三哥的氣,就一直不太順,不光整天神神叨叨,還轟轟烈烈地搞了幾場莫名其妙的宣講,堪稱經典。本來這事差不多結束了,結果前幾天又被老特的幾句話給整破防了,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摧殘,又要開始整活了。
最近,環(huán)球網援引印度《經濟時報》7月22日報道稱:印度計劃從7月23日至25日在印巴邊界附近印度一側地區(qū),即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部分地區(qū)舉行大規(guī)??哲娧萘?。這次演習代號為“辛杜爾2.0”。
有人可能就納悶了,那“辛杜爾1.0”演習呢?
呃,沒有過1.0,上次辛杜爾行動,就是那五七空戰(zhàn)……
此次演習,三哥躊躇滿志,一口氣出動了“陣風”、蘇-30、“幻影-2000”等主力戰(zhàn)機,還邀請了12國武官觀摩,其中就包括法國和美國的代表,可謂是聲勢浩大。
那三哥這么搞,到底幾個意思呢?全世界都知道,上述三款戰(zhàn)機在實戰(zhàn)中不中用啊,再演習還能有什么新意?
所有依我看,這是演給三哥家國人看的。
一方面,通過演習,可以擺出一副雪恥復仇的姿態(tài)。五七空戰(zhàn),三哥遭巴方反殺。巴方宣稱擊落6架印軍戰(zhàn)機,雖然印方最終只承認損失了3架“陣風”及多名飛行員,但這已經讓印度民眾難以接受啊。所以這次演習,三哥重點模擬“超視距對抗”,讓“陣風”掛載“流星”導彈,試圖破解此前被巴方遠程壓制的劣勢。簡單說,就是想告訴民眾,上回咱大意了,你們看,再來一次,咱就贏了。咱沒問題,上回只是輕敵了。
再一方面,莫老仙可能也想著轉移一些國內矛盾,安撫下民憤。要知道莫老仙最近日子不太平靜,因為隱瞞空戰(zhàn)真相的問題,遭到了反對黨的接連炮轟,再加上三家經濟下滑,民眾有點懷疑人生。在這種情況下,把軍演包裝為“雪恥之戰(zhàn)”,通過展示武力,可以將公眾的視線從國內問題上轉移開,然后繼續(xù)相信老仙老仙法力無邊。
最后,三哥可能還想借此機會,檢驗下戰(zhàn)術,彌補體系漏洞和測試下新裝備。在5月的空戰(zhàn)中,印度的裝備和戰(zhàn)術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比如S-400系統(tǒng)探測距離縮水、抗干擾能力弱,電子戰(zhàn)方面也存在短板。這次演習,印度就為蘇-30MKI加裝了俄制電子吊艙,測試對抗巴方殲-10C雷達的效果,同時也檢驗S-400系統(tǒng)改進后的效能。此外,這次演習,他們還調整了戰(zhàn)術,避開巴方殲-10C密集的地區(qū),選擇在F-16防御的拉賈斯坦邦演習,還演練了“導彈-戰(zhàn)機協(xié)同突擊”的戰(zhàn)術,這就是想看看這些新戰(zhàn)術和改進后的裝備能不能發(fā)揮作用。
當然,如果再扯遠一點,三哥搞這次軍演,自然還有地緣博弈的考慮,因為這樣做,一定程度上可以警告巴鐵,你可別亂來哦,我可是隨時可戰(zhàn)的哦。同時也是向周邊國家宣示下自己對南亞的主導權,免得被人看得太扁。
從這些方面看,老仙確實又威武了一把,似乎可以借此找回一些場子,但沒想到的是,評論區(qū)一句話,又讓三哥很頭大,那就是:你家光輝戰(zhàn)機呢?上回龜縮著就算了,這回連演習都不敢參加,是航模嗎?
完了,光輝戰(zhàn)機是航模,這句話大家都記住了……不知老仙看了怎么想?
其實,印度軍方并不是不想用光輝,而是不敢用。因為從性能上看,“光輝”戰(zhàn)機存在著很多致命問題。它雖然擁有碳纖維復合材料機身等一些看似先進的配置,但實際情況卻很糟糕。比如它裝備的以色列雷達,有效探測距離僅180公里,而且與印度國產飛控系統(tǒng)配合時,信號延遲嚴重。在2023年的模擬對抗中,面對殲-10C的電子干擾,“光輝”直接就變成了“瞎子”。
在武器系統(tǒng)方面,“光輝”也很拉胯。它的復合掛架適配率不足30%,導彈與數據鏈斷聯(lián)頻發(fā),實戰(zhàn)中隨時可能變成“啞彈發(fā)射器”。更要命的是,“光輝”無法接入北約Link-16數據鏈,與“陣風”混編時需要額外配備通信中繼機,就像一個“信息孤島”,很難與其他戰(zhàn)機協(xié)同作戰(zhàn)。
而且,“光輝”戰(zhàn)機的進口零件占比高達65%,發(fā)動機來自美國、雷達來自以色列、彈射座椅來自英國。這就導致它的后勤保障非常麻煩,需要同時維護美制發(fā)動機、以色列雷達和俄制導彈的三套保障體系,而印軍邊境基地的保障能力有限,僅能支持單一機型作戰(zhàn),如果強行部署“光輝”,前線機場會陷入混亂,反而會拖累整體戰(zhàn)力。
此外,印度空軍內部對“光輝”也是積怨已久。2024年3月,一架“光輝”戰(zhàn)機墜毀,打破了印度空軍23年的“不墜機”紀錄。并且,“光輝”每飛行小時的維護成本是“陣風”的1.8倍,簡直就是個燒錢無底洞。所以,印度軍方是真的不敢把光輝戰(zhàn)機派上戰(zhàn)場,甚至連參加這種重要演習都不敢,那是真怕它再出問題,那又白演了。要知道,現在三哥可是全球媒體的段子制造商,它的丑聞,全是流量!
所以老仙的決策是對的,打死也不能讓光輝戰(zhàn)機上,就得這么干。
說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提提印度國防工業(yè)的困境了。說實話,三哥雖說有愛吹牛這老毛病,但它可不是咸魚,它是有理想的,它一直想實現國防自主化,也在一些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只是不多。但為何跟鄰國差距這么大呢?
首先,研發(fā)與生產脫節(jié)嚴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fā)展組織長期主導裝備研發(fā),但成果轉化率很低。就像“阿瓊”Mk-1A坦克,雖然號稱本土化率超過50%,但關鍵部件還是得進口,而且它過于笨重、故障率高等問題一直沒解決,根本無法大規(guī)模投入使用。
其次,供應鏈十分脆弱。此前印度審計報告顯示,其70%的國防電子元件、90%的特殊合金都依賴進口。俄烏沖突的時候,印度版本T-90坦克的俄制熱成像儀就出現了斷供,這就是供應鏈脆弱的后果。
還有,私營部門參與受限,國營單位又爛到根子。目前印度的國防訂單主要還是由國營單位主導,私營企業(yè)只能承擔分包角色。而且軍方付款延遲、技術標準不透明等問題,也阻礙了私營投資,導致國防工業(yè)發(fā)展缺乏活力。
最后,印度國產裝備還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問題。就像“光輝”戰(zhàn)機,研制周期長達30余年,單價漲至8000萬美元以上,遠超同類進口機型,性價比極低。
在這種困境下,印度近期不得不繼續(xù)采取一些動作,比如引進蘇57,引入阿帕奇直升機,但這些其實都很難讓三哥在與巴鐵的對抗中占據優(yōu)勢。
先說說三哥準備聯(lián)合毛熊共同打造的FGFA戰(zhàn)斗機,也就是蘇57的改版。三哥想通過這款戰(zhàn)斗機掛載印度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來提升戰(zhàn)力。但事實上,蘇57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它仍舊是俄式空戰(zhàn)的升級版,強調單機性能,缺乏體系化支持。而巴鐵要是引入殲35以后,憑借東大提供的預警機等體系化支持,完全可以輕松應對蘇57。所以,即使三哥有了蘇57,也很難實現“復仇”巴鐵的目標。
更何況,產能是個大問題,別說三哥家嚴重落后的產能,就連毛熊的產能也是捉襟見肘的。俄式裝備其實早就過氣了。
再說說阿帕奇直升機,最近三哥的陸軍緊急接收了首批3架阿帕奇直升機,說是要對付巴基斯坦的武直10。但你要知道巴鐵人家可是一次性引入了40架中國武直10,而且巴方有完整的防空體系支持,你三架阿帕奇直升機想干啥呀?還不夠巴鐵當打靶訓練用。
所以這里頭就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大概就是三哥這性格啊,可能真的是有缺陷的,別人有的,他一定要有,即便沒用,也硬要有,反正不管怎么樣,我就是要有,這不跟小孩鬧脾氣一樣嗎?太不成熟了。講到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他家那一堆二手爛貨,包括那寶貝航母,說句難聽一點的,那不就是花了彩禮討了個那啥當老婆嗎?簡直了!難道三哥就好這口?
總之啊,三哥這次的軍演,沒什么新意,從實際情況來看,根本改變不了它在印巴軍事對抗中的被動局面。平心而論,以前三哥沒見過世面,迷之自信還情有可原,但五七空戰(zhàn)之后,難道心理沖擊不夠大嗎?我們當年看完海灣戰(zhàn)爭直播,立馬韜光養(yǎng)晦,而三哥呢?
當下三哥應該要做的就是面壁,要多想!多思考!要明白“落后就要挨打”這個道理,擺正心態(tài),臥薪嘗膽,知恥而后勇,這不丟人。而不要老想著耀武揚威,不要總是過于盲目自信,還要死命給民眾洗腦。你與其把精力放在搞這些表演上,還不如好好思考下如何調整下地緣戰(zhàn)略,琢磨下鄰國的五年計劃,認真尋思著如何處理好睦鄰友好關系,最后把重心放在自身發(fā)展上,尤其是提升自己的國防工業(yè)自主研發(fā)能力,根絕裝備體系零散、自主技術不足等致命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尊重,否則就活成了段子。打仗不是打嘴炮,是要動真刀真槍的,也許三哥只有徹底想明白這個道理,未來才有崛起的希望,否則巴鐵這關都過不了,當自詡什么大國呢?
精靈之冠位召喚,無需精靈球,白軒手中的召喚陣引來全場寶可夢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