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內幾近滿座。當89歲的指揮大師祖賓?梅塔乘坐輪椅被緩緩推上舞臺,全場近兩千名觀眾發(fā)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
?
這位被譽為“亞洲指揮三杰”之一的傳奇巨匠,以九旬高齡率領自己執(zhí)掌三十年的“親兵”—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jié)管弦樂團,用柴科夫斯基《E小調第五交響曲》的輝煌終章續(xù)寫他與上??缭?1年的音樂情緣。
?
1994年,梅塔首次踏上上海土地時,市政府禮堂的簡陋條件曾讓他印象深刻——后臺由辦公室臨時改造,舞臺上方需加掛反聲板,樂池被填平以擴大演出面積。彼時與小提琴大師帕爾曼合作的歷史性演出后,帕爾曼那句“上海有世界上最好的聽眾,但劇場設施需要提升”的評價,被梅塔默默記在心里。
?
三十一年后,當他再度執(zhí)棒滬上,上海已擁有東藝、上交音樂廳等多座國際一流場館,這讓他在2015年訪滬時不禁感嘆:“中國現(xiàn)在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音樂廳和音樂家,這讓我很是嫉妒!”
?
這份特殊情感源自家族淵源——梅塔的伯父曾在上海棉紡廠擔任經理,侄子出生于中國且能說流利上海話,上世紀30年代祖母到訪中國帶回的中式紀念品,更在他童年記憶中埋下文化種子。從以色列愛樂到維也納愛樂,三十年間他率領多支世界名團訪滬,親歷了上海古典音樂市場從起步到繁榮的全過程。正如他在接受CGTN采訪時所言:“莫扎特與貝多芬的杰作,真正搭建起東西方溝通的橋梁?!?/p>
?
2007年底,剛開業(yè)的東方藝術中心迎來一位特殊“訪客”。率以色列愛樂第三次訪滬的梅塔,在未公開行程的情況下突然造訪,通過拍手、喊話測試音樂廳聲學效果,離場時留下承諾:“東方藝術中心有一座很具水準的音樂廳,我一定要在這里指揮?!?/p>
?
兩年后,他攜維也納愛樂履約登臺,讓東藝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承接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愛樂的劇院。
這份情緣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愈發(fā)深厚。當時以色列愛樂亞洲巡演原計劃不含上海站,梅塔主動提出:“為什么沒有上海?這座城市舉辦世博會,我們去了東京、首爾,沒有理由不去上海。”最終,他率團在東藝呈現(xiàn)兩場不同曲目的閉幕演出,成為當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的高光時刻。而今,這場音樂會為東藝20周年慶典奏響序曲,下半年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頂尖樂團將接力獻演,延續(xù)這座城市的古典音樂盛宴。
?
作為梅塔1985至2017年擔任音樂總監(jiān)的“親兵”,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jié)管弦樂團當晚展現(xiàn)了近百年歷史的深厚積淀。這支曾與富特文格勒、卡拉揚、伯恩斯坦等指揮大師合作,首演過理查?施特勞斯、斯特拉文斯基等名家作品,并斬獲1990年格萊美獎的樂團,上半場以威爾第歌劇選段盡顯“歌劇之鄉(xiāng)”的純正韻味——作為佛羅倫薩歌劇院駐院樂團,他們演繹的《阿依達》芭蕾音樂,被《中國日報》評價為“在戰(zhàn)爭殘酷現(xiàn)實中傳遞出轉瞬即逝的喜悅”。
?
下半場的《柴五》成為全場焦點。從1970年代錄制柴科夫斯基交響曲全集至今,梅塔對這部作品的詮釋早已爐火純青。盡管當晚年事已高的大師只能坐著指揮,手臂動作幅度不大,但手勢簡潔敏捷,仍不失名家風范。
?
樂團在他引領下層層推進,終樂章銅管齊鳴時,將與命運抗爭的凱旋感推向頂點。返場時,梅塔特別加演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序曲,輕快旋律中仿佛可見他對音樂不滅的熱忱——正如他三月在廣州巡演時所說:“雖然我已89歲高齡,但對音樂的熱愛讓我堅持下來,目前至少已安排好未來三年的計劃!”
?
從1994年的初遇到今天的重逢,梅塔大師與上海的每一次相遇都是時代印記。當觀眾久久佇立鼓掌,舞臺上的梅塔雖身形蒼老,眼中卻閃爍著與三十一年前同樣明亮的光芒——那是音樂穿越時光的力量,也是一座城市與一位大師跨越世紀的藝術約定。
?
并非最終決定!美方宣布解禁華為,但有一個“特殊條件”!??推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