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科學研究既需要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又需要深刻理解研究成果的不確定性,科研組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研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教育部于2022年印發(fā)《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就高校有組織科研工作作出明確部署。
高校有組織科研強調跨學科、跨院系甚至跨區(qū)域協(xié)同解決重大戰(zhàn)略需求,強調用研究行為的有組織性來降低科學研究的不確定性。凝聚力是組織維系、運行以及有效達到目標的重要基礎,是組織區(qū)別于其他團體的重要特征??梢哉f,高校有組織科研是新時代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的特色優(yōu)勢,凝聚力則是維系其高效運轉的“黏合劑”。
然而,當前部分高校科研團隊面臨著成員較復雜、目標不一致、動力難激發(fā)等挑戰(zhàn),呈現(xiàn)出“重項目、輕組織”“重個體、輕協(xié)同”等傾向,某種程度上,導致科研資源分散、團隊力量內耗、合作效果不佳。如何提升組織凝聚力,成為制約有組織科研效能的“卡脖子”問題,是高校有組織科研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筑牢有組織科研的思想根基
科研方向是開展研究的前提,始終指引、激勵并檢驗著研究行為。科研組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著國家對科技的定位,體現(xiàn)著科技在國家和社會中的功能與作用。
當今時代,科技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是國與國之間競爭的核心要素之一,科技創(chuàng)新事業(yè)需要國家的強力支持。有組織科研的提出有著極強的時代背景和現(xiàn)實需求,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科技自立自強是所有科研人員的一道必答題。實現(xiàn)科技自立自強、建成科技強國需要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集中力量辦大事,而有組織科研就是其中的關鍵舉措。
高校作為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積極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找準定位、發(fā)揮作用,體系化推進戰(zhàn)略導向的基礎研究和問題導向的應用研究。高校有組織科研強調的是圍繞國家重大任務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協(xié)同攻關,這要求高校在科研組織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科交叉和資源整合,還要注重思想引領。高校有組織科研不僅要追求學術價值,更要追求社會價值。為此,高校推動有組織科研需要充分發(fā)揮思想引領力,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正確思想引導人,真正能將國家意志作為旗幟,把服務國家和人民需要作為最高追求。
尤其重要的是,思想引領應該實現(xiàn)科研人員個體學術志趣與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宏大目標深度結合。科研人員的學術志趣往往源于內在的好奇心和對科學探索的熱愛,將其與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目標相結合,可以有效激發(fā)科研人員的內生動力,使其在科研活動重自覺服務于有組織科研的戰(zhàn)略目標。
凝聚科研人員的價值共識
高校有組織科研是一種有組織的行為。這其中,凝聚科研人員的價值共識尤為重要??蒲袌F隊的凝聚力和協(xié)作效率,往往取決于成員之間的共同價值觀構建情況??蒲腥藛T的價值共識不僅關系到科研創(chuàng)新的有序推進、科研團隊的穩(wěn)定構建、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還關系到科研人員的職業(yè)發(fā)展和社會認同。為此,價值引領是提升科研組織凝聚力的重要支撐。
高??蒲袃r值引領與科研評價不是簡單的“方向-工具”關系,而是互為前提、協(xié)同演化的制度耦合,高??蒲袃r值引領是回答“為什么做”的問題,而科研評價是回答“怎么做才算做好”的問題,科研評價是高校有組織科研的“牛鼻子”工程。當下,部分高??蒲性u價還主要是針對個人開展,忽視了從集體或者組織的視角來考核團隊,導致高??蒲腥藛T參與有組織科研的熱情大打折扣。
面向未來,必須在重塑高校科研評價的基礎上,強化對科研人員的價值引領。在科研立項階段,要強化問題導向與戰(zhàn)略導向相結合,先搞清楚國家和人民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比如,當國家提出要解決芯片“卡脖子”難題時,科研人員就應該把研究方向聚焦到芯片技術突破上,而不是只盯著自己手頭那些相對“小眾”的個人研究興趣。在科研組織實施階段,每個人都得為了團隊的勝利去努力。就像當年搞“兩彈一星”時,那些科研人員為了國家的大利益去奮斗,那種“舍小我為大我”的精神,正是高校在科研組織過程中需要大力倡導的。在科研成果轉化實施階段,近年來通過調整各類科研轉化措施,鼓勵科研人員將科技成果應用于祖國的大地上,在助力科技強國戰(zhàn)略中比貢獻。同時,要通過價值引領,鼓勵高??蒲腥藛T心懷“國之大者”,為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科研管理部門而言,要切實提升回答高校有組織科研參與人員的各種“為什么”的能力,為高校有組織科研的成果不確定性注入確定性力量。
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體系
構建科學合理的有組織科研體系,是當前我國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改革的重要方向。這一改革方向不僅是對高校內部科研管理機制的優(yōu)化,更是對高校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中角色定位的戰(zhàn)略性調整。制度引領是高校有組織科研從“物理拼盤”走向“化學反應”的底層邏輯,通過剛性規(guī)則、穩(wěn)定預期和激勵結構,把國家意志、學術規(guī)律與個體行為有機耦合,從而解決“誰來組織、組織什么、如何組織”的根本性問題。
當前,高校有組織科研普遍存在組織松散、評價單一、資源錯配、責任真空等四大制度痛點,導致有組織科研呈現(xiàn)出“組織起來挺熱鬧、科研成果靠拼湊”的現(xiàn)象。制度保障和制度引領是避免高校有組織科研淪為“拼盤式成果”的重要抓手,要用制度打好“組織、評價、資源、責任”這四個基點。只有把制度建在高校有組織科研鏈條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有組織科研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文化,才能實現(xiàn)有組織科研“真組織、真協(xié)同、真攻關”的長效機制。
在具體實踐中,高校要切實發(fā)揮制度本身的作用,即通過制度設計與實施把“不確定性”變成“可期待”。要通過改革評價制度,將科研經費、職稱晉升、榮譽獎勵與參與有組織科研的任務完成度掛鉤,把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要凸顯制度的協(xié)調功能,通過制度化的責權利分配,降低跨學科、跨學院、跨團體的協(xié)作成本,促進更多的真交叉與真融合;要體現(xiàn)制度的容錯功能,對高風險、長周期任務設置“免責區(qū)間”,破解“避錯文化”,推動高??蒲腥藛T勇于“揭榜掛帥”、敢于“啃硬骨頭”。
總之,組織凝聚力之于高校有組織科研,猶如“磁場”之于“粒子加速器”——沒有磁場,再高能的粒子也只能四散飛逸;沒有凝聚力,再優(yōu)秀的科研力量也難以集成為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然而,組織凝聚力不是自發(fā)形成的,而是需要以思政引領把穩(wěn)方向、以價值引領校準航向、以制度引領夯實基礎。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精品巨作《嫡女不善:楚楚這廂無禮了》,追書的動力有了!
《嫡女不善:侯爺寵妻成癮》中有糖有渣的章節(jié),感覺又被吸引了!
《重生之嫡女不善》這一世,一定學會反攻,手刃所有想要害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