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二戰(zhàn)期間拍攝的格倫·本尼達(前右一)和戰(zhàn)友們在一起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中國人把飛虎隊稱作英雄,但在我看來,中國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救了我的命?!边@是格倫·本尼達曾經(jīng)和家人朋友們常說的一句話。這位美國飛虎隊隊員,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和中國人民結(jié)下了深厚情緣。這段流傳80多年的抗戰(zhàn)故事,如今讀來仍令人潸然淚下。
烽火中淬煉的友誼
格倫·本尼達,1924年出生于美國中部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麥庫克小鎮(zhèn)。1941年12月,美國珍珠港事件爆發(fā),給格倫原本平靜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和家園,格倫在年滿18歲后便申請加入美國空軍。
1941年,美國陳納德將軍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后被編入美國第14航空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后被中國人民親切地稱為“飛虎隊”。
經(jīng)過近一年訓(xùn)練后,格倫被派往中國戰(zhàn)區(qū),成為美國陳納德將軍領(lǐng)導(dǎo)下飛虎隊的一員。在第80次任務(wù)中,格倫的戰(zhàn)機在對日軍漢口基地發(fā)動攻擊時遭圍攻,尾翼被擊中,墜入湖北監(jiān)利市周老嘴鎮(zhèn)的下鳳湖。
在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格倫·本尼達所在的美國第14航空隊第23戰(zhàn)斗團第76中隊成員在兩架涂著“鯊魚嘴”標志的飛虎隊戰(zhàn)機前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這是二戰(zhàn)時期拍攝的身穿美國空軍制服的格倫·本尼達(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在二戰(zhàn)時期的中國,格倫·本尼達在一架P-40戰(zhàn)斗機前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跳傘逃生的格倫身負重傷,降落在稻田中??吹竭@個金發(fā)碧眼的“天外來客”,當?shù)卮迕窦润@訝又警惕。格倫掏出《中英文對話本》和一面美國國旗,用生硬的中文說:“美國,美國。”
村民們很快做出決定:救人。他們將格倫轉(zhuǎn)移到附近的農(nóng)家,不久后附近的抗日游擊隊聞訊趕來。為防止日軍追蹤,大家把格倫墜毀的飛機掛上重石,沉入湖底。
一場營救美軍飛虎隊隊員的行動如同接力般展開,大伙輪流用擔(dān)架抬著格倫,晝伏夜行,穿過日軍控制區(qū)。
“他們對我實在是太好了?!备駛愒谝徊棵麨椤讹w虎情緣》的紀錄片中說,“他們不論給我什么食物,只要我吃完了,下次他們一定會給我更多?!?/p>
歷經(jīng)20多天的艱難險阻,格倫被轉(zhuǎn)送到李先念任師長的新四軍第五師師部療養(yǎng)。為了接待好獲救的美軍飛行員,李先念指示在司令部附近白果樹灣北邊的陳家祠堂和泉水庵建立“國際招待所”。
他還派他的隨從參謀肖健章帶一個班化裝躲過日偽軍的監(jiān)視,帶回一個西餐師傅,為美國飛行員做適口的飯菜。為了幫助受傷的格倫恢復(fù)體力,招待所還用兩塊門板拼成簡易的兵乓球桌,派人陪他打乒乓球。
在格倫返回重慶前,李先念送給他一把繳獲的日軍手槍和一張自己的照片作為留念。
二戰(zhàn)期間,被新四軍營救的5名飛虎隊飛行員在新四軍駐地合影(資料照片,1944年8月攝)。新華社發(fā)
從1944年到1945年,先后有6名美國飛行員迫降在鄂豫邊區(qū)的根據(jù)地內(nèi)。他們被百姓救起送往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住在國際招待所,受到邊區(qū)政府和新四軍第五師部隊的熱情照顧,并被安全護送回戰(zhàn)斗崗位。
為表示感謝,飛虎隊與新四軍第五師建立了情報協(xié)作關(guān)系,在大悟山設(shè)立了美國空軍情報組,直至日本投降。
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朱唯希攝
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內(nèi)的李先念住所(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朱唯希攝
這張航拍照片顯示的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國際招待所全貌(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杜子璇攝
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國際招待所(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朱唯希攝
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國際招待所(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朱唯希攝
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國際招待所(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朱唯希攝
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秘書處和情報處舊址(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朱唯希攝
這是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白果樹灣村的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情報處通訊室舊址內(nèi)景(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朱唯希攝
難忘救命之恩
返回美國后,格倫始終沒有忘記與中國人民結(jié)下的深厚情誼。他常說,沒有中國人當年的救助,就不會有他這個家。
1946年,格倫與妻子埃莉諾·本尼達結(jié)婚。“每年飛虎隊聚會,他們都會回憶很多之前發(fā)生過的事情。中國人民給了我們很多珍貴的禮物,其中最珍貴的是格倫的生命?!卑@蛑Z說。
傷愈歸國的格倫成為一名消防員?!耙驗樗Mゾ戎切┘毙鑾椭娜藗?,就像他年輕時,從中國人那里得到救助一樣?!备駛惖拈L子愛德華·本尼達說。
在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州麥庫克鎮(zhèn),格倫·本尼達和妻子埃莉諾·本尼達抱著雙胞胎兒子合影(資料照片,1947年攝)。新華社發(fā)
2005年和2010年,格倫曾兩次重返中國,受到熱烈歡迎。然而,2010年10月,當格倫從中國回到美國家中后,突發(fā)心臟病,不久便與世長辭。按照遺愿,格倫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湖北省紅安縣的李先念故居紀念園。
在云南昆明呈貢機場,格倫·本尼達(右一)和飛虎隊訪華團成員在二戰(zhàn)期間修機場時用于碾壓跑道的石碾子前合影(資料照片,2005年9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長山攝
在湖北省監(jiān)利縣,格倫·本尼達(前右二)和二戰(zhàn)期間曾參與營救他的當?shù)卮迕裎帐郑ㄙY料照片,2005年9月9日攝)。新華社發(fā)
在湖北省紅安縣,格倫·本尼達(前右二)、妻子埃莉諾·本尼達(前右三)、兒子愛德華·本尼達(后右二)和亨利·本尼達(后右三)參觀李先念故居紀念園(資料照片,2010年10月15日攝)。新華社發(fā)(李先念故居紀念園供圖)
在湖北省紅安縣李先念故居紀念園,格倫·本尼達的妻子埃莉諾·本尼達參加格倫·本尼達的骨灰安葬儀式(資料照片,2011年5月11日攝)。新華社發(fā)
在湖北省紅安縣李先念故居紀念園,人們參加格倫·本尼達的骨灰安葬儀式(資料照片,2011年5月11日攝)。新華社發(fā)
這是位于湖北省紅安縣李先念故居紀念園內(nèi)的格倫·本尼達之墓(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供圖)
中美友誼歷久彌新
7月26日至30日,美中航空遺產(chǎn)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率飛虎隊老兵后代及多所飛虎隊友誼學(xué)校的師生訪問湖北。此訪以“傳承飛虎精神,共赴美好未來”為主題,旨在緬懷抗戰(zhàn)英雄,推動兩國青少年交流。
7月26日,美中航空遺產(chǎn)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等一行乘高鐵到達武漢。新華社發(fā)(陳跡攝)
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杰夫·格林、飛虎隊老兵后代和飛虎隊友誼學(xué)校師生一起,瞻仰了李先念故居與格倫墓,并觀看了講述格倫在華經(jīng)歷的紀錄片《飛虎情緣》。影片落幕,現(xiàn)場響起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
“孩子們,你們參與見證了這段歷史。你們是美國的小小民間外交家,希望你們回家后告訴你們的朋友和家人美中兩國的動人友誼。你們要告訴大家在中國的見聞,以及在中國建立起的友誼和學(xué)到的知識。你們記住了嗎?”杰夫·格林問。
“是的!我們記住了!”美國青少年們高聲喊道。
7月28日,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李先念故居紀念園,美中航空遺產(chǎn)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右三)向格倫·本尼達的墓地獻花。新華社記者杜子璇攝
7月28日,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李先念故居紀念園,美國飛虎隊友誼學(xué)校學(xué)生向格倫·本尼達的墓地獻花。新華社記者杜子璇攝
7月28日,美國飛虎隊友誼學(xué)校師生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李先念故居圖書館觀看紀錄片《飛虎情緣》。新華社記者杜子璇攝
7月28日,美中航空遺產(chǎn)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飛虎隊老兵后代和飛虎隊友誼學(xué)校師生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李先念故居圖書館觀看紀錄片《飛虎情緣》。新華社記者杜子璇攝
7月28日,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美中航空遺產(chǎn)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在李先念故居發(fā)言。新華社記者杜子璇攝
美中航空遺產(chǎn)基金會成立于1998年,長期致力于在中美兩國之間傳播飛虎隊故事,紀念兩國人民在二戰(zhàn)期間的友好合作,并以此增進理解和友誼。2022年,美中航空遺產(chǎn)基金會啟動“飛虎隊友誼學(xué)校暨青少年領(lǐng)袖計劃”項目,以倡導(dǎo)年輕一代傳承中美合作的歷史遺產(chǎn),并肩應(yīng)對新挑戰(zhàn)。如今,已有近百所中國學(xué)校與40多所美國學(xué)校參與該項目,通過線上線下交流、學(xué)生互訪,讓“飛虎情誼”跨越太平洋代代相傳。
記者:朱唯希杜子璇陳跡王長山
制作:朱唯希
鳴謝:新四軍第五師紀念館
《末世來臨,我靠空間囤積千億物資》:男主守護女主,情感細膩,甜入...
強推一波!高收藏小說《全球冰封,我囤積了千億物資》,節(jié)奏剛好爽點...
小說:她穿越回到七零年代,囤積千億物資,帶著三個娃暢游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