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葉芳
印度邊境增兵,莫迪真敢動手嗎?巴鐵亮出一大王牌,印軍拿什么贏?如果“阿帕奇”折在直-10手里,美國“低空霸主”的招牌還掛得住嗎?
印度這兩天增兵印巴邊境搞大演習,動靜不小。參演的戰(zhàn)機有法國“陣風”、俄羅斯的蘇-30,以及美國“阿帕奇”直升機,看似氣勢洶洶,但明眼人一眼就懂,莫迪這手“增兵秀”,根子上就透著虛。5月份印軍的“陣風”被巴鐵打下來好幾架后,國內外質疑聲能把莫迪淹了,所以他必須“秀肌肉”,必須在印巴邊境線上展示強硬姿態(tài),來堵住國內反對派的嘴,更要煽動民族情緒,給他的支持率打一針強心劑。
巴基斯坦可不慣著印度,直接祭出更狠的一招,對印度關閉領空的禁令延長到8月底,并且覆蓋所有飛行單位,管它軍機民航一視同仁。巴鐵這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印度,你那套虛張聲勢,嚇唬不了人。
既然巴基斯坦不愿意讓步,這或許會倒逼印度采取更加激進的手段,那么印巴之間的戰(zhàn)火會重燃嗎?答案是大概率打不起來,或者說莫迪不敢輕易動手。為什么?因為莫迪門兒清,印度未必能占到便宜,搞不好還要栽個大跟頭。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巴鐵手里攥著一張讓印軍“阿帕奇”膽寒的王牌——中國造直-10ME武裝直升機。這可是“直升機殺手”,直指印度“阿帕奇”的命門:直-10ME的發(fā)動機厲害,能輕易繞到“阿帕奇”的后上方,在空空作戰(zhàn)中,這基本上就已經(jīng)宣告“阿帕奇”的墜毀了。而且直-10ME的導彈射程還比“阿帕奇”的“毒刺”長一倍。更重要的是,“阿帕奇”慣用的低空突襲伎倆,直-10ME根本不怕,因為直-10ME是加強了防護裝甲的,防的就是低空偷襲。
另一方面,是印度自己的老問題——“萬國造”。印軍的“陣風”、“蘇-30”、“阿帕奇”,散是滿天星,可聚一塊兒就成了那啥。法國的、美國的、俄國的,各家的系統(tǒng)互不兼容,數(shù)據(jù)鏈不通,預警機指揮不動戰(zhàn)斗機,戰(zhàn)斗機聯(lián)不上直升機。裝備再先進,捏不成一個拳頭,就是散沙一盤。反觀巴鐵,依托中國提供的預警機、殲-10C戰(zhàn)斗機和直-10ME直升機,構建了一套高度協(xié)同的“體系化作戰(zhàn)網(wǎng)絡”。戰(zhàn)場對巴鐵是“單向透明”,看得遠、打得準。印巴空戰(zhàn)“陣風”被遠距離精準擊落,就已經(jīng)證明中國這套體系具備碾壓印度“散裝”裝備的實力了。印度必須明白,真正的戰(zhàn)斗力從來都不是靠花錢買來的。
最后還有一個觀察點就是,莫迪這次邊境增兵,本質上就是一場演給印度百姓看的大戲,想靠“陣風”、“阿帕奇”禍水外引。但如果真擦槍走火,印度“阿帕奇”要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巴鐵的直-10ME給揍趴下,那樂子可就大了!這不單是印度的恥辱,更是當眾扇在美國軍售臉上的一記響亮耳光!美國整天鼓吹它武器“天下無敵”,靠著軍火買賣和軍事聯(lián)盟圍堵中國。結果呢?它最頂尖的武裝直升機,在高原戰(zhàn)場上被中國軍工產(chǎn)品按在地上摩擦,這畫面一旦傳開,美國費盡心機構筑的“軍事技術絕對優(yōu)勢”神話,還怎么圓?對中國的所謂“戰(zhàn)略壓制”,怕是要再崩掉一大塊!莫迪靠買美國武器壯膽的路子,對中國不適用,只會越走越窄。
軍棋暗棋十大最強布陣解析:從經(jīng)典陣法到實戰(zhàn)制勝秘訣
四號坑由于是一個尚未建成的廢棄坑,具體情況尚不得而知|。該陣注重兵力和兵器的合理搭配,陣中有陣,營中有營,分是獨立作戰(zhàn)的單位,合則成統(tǒng)一的整體軍陣,說明當時排兵布陣已經(jīng)具備了相當高的水平?! £P于我國古代的陣法,文獻記載很多,但魚龍混雜,既有兵家智慧的結晶,也有后人附會夸飾的荒誕描繪,應該認真有幫助請點贊。
古代打仗為什么要布陣,有名的作戰(zhàn)陣法有哪三種
從布陣到勝局:軍棋暗棋的終極策略總結十大布陣的共通原則:信息遮蔽(如隱藏司令)、資源分配(攻防子力平衡)、心理誤導(假子誘敵)——。提供實戰(zhàn)建議:1.根據(jù)對手風格選擇陣型(保守型可用“午夜風鈴”,激進派適合“飛花逐月”);2.終局階段保留工兵與炸彈作為勝負手;3.避免地雷集中、司令過早暴露等常見誤區(qū)_——。以等我繼續(xù)說。
部落沖突10本最強布陣大盤點,你的陣型上榜沒?快來看看吧!
中炮對屏風馬是一大布局類型,其中劃分有很多種布陣形式|。同學們在初學過程中,了解一些較為主流的布局即可|。限于篇幅,我們再從中選取五種類別。一、五七炮不進兵對屏風馬7卒1.炮二平五馬8進7 2.馬二進三車9平8 3.車一平二馬2進3 4.馬八進九卒7進1 5.炮八平七車1平2 6.車九平八(如圖1有幫助請點贊。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諸初柳
編輯:牟凡白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