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政
40年前,學生可能只做兩三遍題就去參加考試,現(xiàn)在有些人甚至需要刷題十幾遍,教育變得內(nèi)卷而功利,學生的人格發(fā)展面臨挑戰(zhàn)。這種情況下,教育家蔡元培100多年前就提出的美育思想顯得更加珍貴。上周,為期三天的北京大學蔡元培美育基金人文美育講堂在北京大學舉行,全國130多所重點中學的優(yōu)秀骨干教師參加了“美育夏令營”。
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5年后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把美育與德、智、體諸育并列為“四育”。當時北大哲學系設立了美學、美學名著研究、西方美術史等課程,同時編寫《美學通論》。蔡元培親自講授美學課,這是他擔任北大校長期間講授的唯一課程。
此次美育夏令營上,來自人文、藝術、歷史、科技等多個領域的知名學者為中學老師們授課。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在開班儀式上說,蔡元培的美育對中國教育體系植入了深厚的美育體系和人文追求,今天重溫他的美學理念,不僅是對歷史的追憶,也是對現(xiàn)實的回應,“美學不僅是藝術教育的延伸,更是人的情感、價值感教育的重要載體,關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乎教育的深層的價值”。
北京大學蔡元培美育基金由北大校友、好買財富董事長楊文斌于2022年捐資設立,是北京大學首個以美育為特色的基金項目,旨在傳播北京大學美育理念,促進美育師資隊伍建設。2023年7月,楊文斌又設立王圣民美育專項基金,扶持中學美育的師資力量,打通北大與重點中學美育資源的對接通道
開班儀式上,楊文斌拿出一本發(fā)舊的《蔡元培美學文選》說,這是1990年11月他在北大附近書店買的書,至今視若珍寶。楊文斌還現(xiàn)場回憶起自己在中學接受美育的往事。
1984年,時任上海南洋模范中學語文教師的王圣民,偶然看到一份來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說世界各地對中國留學生的普遍印象是勤奮、用功,但缺乏藝術與人文修養(yǎng)。王圣民看了觸動很大,決定探索美育。當時社會上正在掀起“美學熱”,李澤厚憑借《美的歷程》一書成為無數(shù)青年的“精神導師”,美育在中學校園卻是一片空白。
1985年,王圣民在南模開設了全國第一門美育課。當時讀高一的楊文斌成為王圣民第一屆美育課的學生。中學時期接受的美育,讓楊文斌考進北大后“就像魚進了湖”。他說,那時北大有很多與美育相關的公共選修課,比如中國美術史、中國音樂史等,他也受到了更多美育熏陶,“從南模到北大,美育是完美的銜接,就是因為這些特殊的教育背景,讓我深刻認識到美育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后來,楊文斌看了198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死亡詩社》,意識到自己在中學校園里接受美育是何等幸運,決定設立公益基金,讓更多中學教師享受一流的美育資源,從而影響更多人。
“當代中國特別需要美育?!睏钗谋蟾锌卣f,他考入北大時,中國高等教育還沒有擴招,那時上大學雖然非常難,但學生的壓力沒有現(xiàn)在大,“刷題兩三遍就行”,現(xiàn)在讀大學容易了,教育卻越來越卷,“有時要刷甚至十幾遍”。楊文斌觀察過自己的孩子參加考試,答題時的狀態(tài)就像進入條件反射,“在高考‘內(nèi)卷機’的壓迫下,如果不能讓學生心靈得到釋放,對他們的人格完整發(fā)展就是損害,很多教育是犧牲一部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完整人格為代價的”。
培訓期間,教師們還觀看了將在10月正式公映的美育紀錄片《一生一課》。這部紀錄片以全國唯一中學美育特級教師王圣民為主線,講述她投身美育40年的經(jīng)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洋在影片中也強調(diào),“無論你喜歡什么學科,都會發(fā)現(xiàn)人的能力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創(chuàng)造力。只有美育才能幫助孩子們理解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創(chuàng)造力并不完全只屬于藝術和美,創(chuàng)造力屬于所有的學科”。
(活動方供圖)
良心大作《邪皇獨寵:天才馭獸師》,看完之后依然意猶未盡
《邪皇獨寵:天才馭獸師》作者:蘇凌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黃偉均
編輯:紹歌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zhuǎn)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