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jié),防曬衣成為不少消費者對抗烈日的“剛需”,防曬衣市場也呈現爆發(fā)式增長。然而,看似紅火的防曬衣市場,卻暗藏諸多亂象。從線上電商的不規(guī)范宣傳、不專業(yè)檢測,到線下商家對檢測的漠視,再到可隨意花錢買報告,防曬衣檢測“陷阱重重”,同時還存在數值虛標、面料成分造假、過度營銷科技概念等問題,引發(fā)消費者廣泛質疑。
在某電商平臺以“防曬衣”為關鍵詞搜索,“本周上新254萬+件”等數據、“多巴胺風”“運動風”等描述令人眼花繚亂。記者瀏覽銷量排名靠前的防曬衣商品詳情展示頁,發(fā)現多家店鋪雖聲稱“防曬性能達標”,卻并未展示防曬衣的UPF值檢測報告,取而代之的是紫外線檢測卡在防曬衣下的演示圖片。“紡織品有專用的防紫外線性能檢測儀器,應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定程序取樣、調濕、檢測?!北本┓b學院服裝安全研究檢測中心主任張?zhí)祢溨赋?,用紫外線燈照射織物,看織物下紙卡的變色情況可以進行簡單演示,但紫外線燈輻射劑量、紙卡變色性能等均不穩(wěn)定,因此這樣的做法不能代替專業(yè)檢測。上海雋宜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任俁也表示,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的質量、性能、用途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引人誤解的宣傳。如果商家在產品中宣傳“防曬”“防紫外線”等性能,則必須提供相關檢測報告。
更令人擔憂的是,報告的真實性和規(guī)范性也難以保證。記者將平臺銷量靠前的某家店鋪提供的UPF值檢測報告與該店鋪營業(yè)執(zhí)照進行比對,發(fā)現報告的委托方和該店鋪營業(yè)執(zhí)照上的公司并非同一家。天眼查資料顯示,兩家公司的注冊地址、法人代表、經營范圍均不同?!半娮由虅辗ㄒ?guī)定,電商經營者需全面、真實、準確地披露商品信息。”任俁強調,產品需以店鋪營業(yè)執(zhí)照公司名義送檢,確保報告委托方與銷售主體一致,否則店鋪將面臨罰款、民事賠償及商品下架風險。
這些看似“靠譜”卻漏洞百出的報告從何而來?記者以新入行電商賣家的身份聯系到兩家聲稱可提供紡織品檢測服務的機構,兩家機構均表示“無需寄送實物樣品,支付300元左右就能拿到有雙C認證(中國計量認證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標識的報告”。“在模板填入信息,再提供一張產品照片即可,生成的報告支持掃碼查驗?!逼渲幸患覚C構透露,很多剛起步、急著在平臺上架的電商賣家都這么操作。
線下防曬衣批發(fā)零售市場同樣存在對科學檢測的漠視現象。在北京某大型服裝批發(fā)市場,記者走訪多家防曬衣批發(fā)商鋪發(fā)現,除一家能當場提供產品的檢測報告外,其他批發(fā)商均無法提供報告——有商家推說“廠家可能有,我們這沒有”,有的則模糊表示“我們沒有這個要求”,甚至有商家稱“UPF值是‘偽科學’,防曬衣穿著舒服就行”?!胺罆裰挡皇俏覀兊暮诵目剂?。”一位正在進貨的服裝店老板坦言,自己進貨時會更注重防曬衣的款式和舒適度。
除了檢測亂象,防曬產品的宣傳也問題頻出。UPF(紫外線防護系數)是防曬衣的關鍵性能指標。按照國家標準GB/T18830-2009《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UPF值的規(guī)范標注為UPF40+和UPF50+兩個級別,UPF50+即為國家標準最高等級。但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防曬衣”時發(fā)現,多數品牌防曬衣都能滿足UPF40+或UPF50+的條件,可有的商家卻在商品頁面標注“UPF200+”“UPF500+”,甚至出現了“UPF2000+”。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雖然UPF2000+和UPF50+從數值上看相差40倍,但其實并沒有提高多少防紫外線性能。UPF50+等級的服裝面料相當于能阻擋98%的紫外線,而UPF2000+實際上阻擋紫外線≥99%,效果只是提高了1%左右。“而且按照國家標準,即便防曬衣的UPF數值真達到2000+,也只能標為‘UPF50+’,否則可能會對消費者的判斷形成誤導?!鄙鲜鰳I(yè)內人士說?!胺罆褚聵俗PF200+甚至UPF2000+,存在變造規(guī)范概念、過度營銷的嫌疑?!敝袊M者協會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也指出,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的商品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霸谏唐讽撁嬷锌浯笞贤饩€防護系數,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p>
此外,中消協7月16日發(fā)布的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tǒng)計信息顯示,夏秋季節(jié)防曬衣物類產品投訴相對多發(fā),其中產品質量、虛假宣傳、貨不對板等問題較為突出。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一些防曬產品聲稱結合了高科技元素,實則制造噱頭以抬高價格。例如,有商家宣稱防曬服面料中添加玻尿酸成分,穿上后就像給皮膚做保養(yǎng),實則并無科學依據。一些主播聲稱面料添加艾草精華或特殊成分,具有抗菌、驅蚊等作用,實際只為驅動價格上漲。
為推動防曬衣市場走向規(guī)范,各方都需行動起來?!澳壳埃罆褚碌纳a材料、生產工藝仍在不斷創(chuàng)新,在生產環(huán)節(jié)很難對其進行統(tǒng)一的標準化管理?!睆?zhí)祢湵硎?,但在檢測環(huán)節(jié),現有的國家標準可完全適用于防曬產品的科學、準確檢測。他建議,技術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對防曬類產品開展常態(tài)化的市場抽查,尤其關注UPF值等關鍵指標,從源頭上壓縮“三無產品”和虛標參數的生存空間。“此外,也應當加強對檢測機構的監(jiān)督和審查,以減小出具虛假檢測數據的風險?!?/p>
“對于防曬衣品類,平臺應要求商家明確標示商品的UPF值等關鍵參數并提供檢測報告。在商品頁面上應提供真實、詳細的產品信息,避免誤導消費者。”任俁說。據了解,不少服裝品牌正建立起相應機制,保證防曬產品的質量?!拔覀兘⒘烁采w原材料入倉檢驗、成品外觀與縫制檢查以及質量追溯體系的多層級檢測機制,以保證產品具備良好的防曬效果、耐用性和舒適性。”某戶外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消協則敦促相關經營主體恪守公平、誠信原則,為消費者呈現真實、有效、可信的消費信息和安全、可靠的產品。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消費提示,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防曬衣時,留意標簽吊牌是否有標注防紫外線功能及有無UPF值,并盡量挑選厚度適中、面料致密的防曬衣。此外,還可關注產品的透氣性、合體性,確保防曬衣的舒適度。消費者如遇糾紛,可通過“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進行咨詢與投訴。
來源:工人日報記者楊召奎秦亦姝原標題:《真有用還是玩噱頭?“高科技”防曬產品受質疑》《當防曬“剛需”遇上檢測陷阱……》
34歲做了兩次整形手術,才知道眼袋能這樣去,都是吃虧得來的經驗
從偷圖到偷人生:Live照片買賣成灰色產業(yè),有人靠這個月入過萬
蘋果iPhone 12 vs12 Pro:應該選擇哪一款???原呵呵科技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