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法研究所星志
放在兩年前,特斯拉價格調整是行業(yè)的頭等大事,但如今,這條新聞在微博熱搜榜上只撐了1小時9分鐘。
2017年的達沃斯論壇上,馬云曾對觀眾表達過對貿易戰(zhàn)的擔憂:“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簡單,結束戰(zhàn)爭很難?!保╥t’ssoeasytolaunchawar.Butit’ssodifficult,almostimpossiblesometimestoterminateawar)
這條定律適用于幾乎所有戰(zhàn)爭,冷戰(zhàn)、熱戰(zhàn)、貿易戰(zhàn),乃至汽車價格戰(zhàn)。特斯拉想要結束價格戰(zhàn),但市場并不答應。
6月26日,小米YU7上市,起售價比特斯拉ModelY低了一萬元,短短3分鐘砍下20萬大定,刷新汽車行業(yè)首銷紀錄。
面對國產廠商,特斯拉技術上不再有代差優(yōu)勢,產品更新速度也遠遠跟不上細分人群需求,在中國市場,特斯拉正逐步喪失定價權。
兩年前特斯拉親手打開了價格戰(zhàn)的潘多拉盒子,如今卻失去了關上它的能力。
技術創(chuàng)新不夠,價格創(chuàng)新來湊
起初,沒有人意識到特斯拉掀起的是怎樣一場波瀾。
“中國‘造車新勢力’,距離盈虧平衡線還有很遠的距離,不具備打價格戰(zhàn)的條件?!边@是2023年特斯拉首次降價時,一位券商分析師的判斷。
直到幾乎所有廠商都加入戰(zhàn)局。
價格戰(zhàn)時間軸上,每一個關鍵節(jié)點都有特斯拉的身影,但就算沒有特斯拉,“看不見的手”早晚也會扣下扳機,打響價格戰(zhàn)的第一槍。
經歷過手機市場競爭的雷軍對此深有體會?!皟r格戰(zhàn)是市場競爭必走的路,每個產業(yè)都是經過這一步才逐漸規(guī)范?!比ツ杲邮苎胍暡稍L時,雷軍說。
不是因為特斯拉,才有價格戰(zhàn),而是特斯拉率先具備了發(fā)動價格戰(zhàn)的條件:
特斯拉的三電技術,直到今天還有一定競爭力,它也是最早在汽車領域大規(guī)模采用一體壓鑄技術的廠商;
它是最早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盈利的新能源車企,2021年其汽車業(yè)務毛利率突破30%,創(chuàng)下全球量產車企最高紀錄;
在“新勢力”沖擊年銷10萬輛里程碑時,特斯拉上海工廠年產能已接近百萬。
再加上馬斯克和SpaceX帶來的品牌溢價,特斯拉把電車定價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工廠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特斯拉速度”震驚世界,“上海速度”第一次震驚了馬斯克。
特斯拉拿下電動車定價權,離不開“中國速度”;如今失去定價權,也是因為“中國速度”。
2019年5月,華為車BU成立,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短短五年時間,這兩家跨界廠商就躋身頭部序列。
2019年,蔚來因融資遇阻,放棄了上海建廠計劃,把已經下單的沖壓設備賣給了特斯拉。蔚來創(chuàng)始人李斌曾在一次采訪中透露:“特斯拉當時再預定(沖壓設備)也要花很長時間,我至少幫它省了六七個月時間?!?/p>
五年后,盡管在銷量上仍不及特斯拉,但在技術、體驗等維度,蔚小理等品牌已經能和特斯拉打得有來有回。
從特斯拉視角來看,國產品牌的趕超速度太過迅猛,導致自己失去定價權;而從行業(yè)視角來看,新能源車已經許久沒有出現(xiàn)顛覆式的技術創(chuàng)新,這是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的根源。
甚至技術以外,商業(yè)創(chuàng)新也乏善可陳:自從特斯拉引入直營模式后,汽車銷售已經很久沒有新的玩法了。
如果一個行業(yè)在技術、商業(yè)模式上創(chuàng)新速度都持續(xù)放緩,那么就輪到金融創(chuàng)新登場了。
5年0息、高息高返、保險優(yōu)惠、一口價、報銷友商定金、0公里二手車、供應鏈金融......這些問題愈演愈烈,已經到了監(jiān)管側不得不出面的程度。
但有形的手只能解決競爭形式的問題。
研發(fā)投入多少?產品怎么定義?如何定價?
我的目標人群是誰?營銷預算花在哪?花給誰?
這些問題的答案,終究要品牌自己尋找,價格戰(zhàn)的問題,也要靠市場慢慢消化。
YU7發(fā)布會后,雷軍表態(tài)稱“堅決執(zhí)行反內卷,堅決反對價格戰(zhàn)。”但小米YU7的價格,還是比特斯拉便宜了一萬塊。
總需求不足,但差異化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創(chuàng)新放緩是品牌視角的敘事,從消費側,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的原因,是總需求不足。
這五個字并不需要過多解釋,大部分人都有切身體會:消費補貼越來越多,拼多多打開率越來越高,連車企銷售玩手機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
但需求的下降,真的只是因為消費者兜里沒錢了么?
YU7上市后首個周末,不少小米門店排起長隊,消費者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買車試駕會像吃海底撈一樣排隊等號。
“翻臺率”像個忙碌的打工人,剛從海底撈下了夜班,換身衣服就要到小米汽車兼職。
小米或許是極端個例,但其他廠商也捷報頻傳。
百萬級的尊界S800上市首月大定破6500,80萬的蔚來ET9首發(fā)版999臺發(fā)售當晚售罄,問界月銷破萬,MONAM03幫小鵬“起死回生”......
這些成績都證明一件事: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還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這與價格戰(zhàn)并不沖突,價格戰(zhàn)只是個籠統(tǒng)的說法,內在的邏輯其實在不斷變化。
如果以小米SU7上市為節(jié)點,之前的價格戰(zhàn)是跑馬圈地搶份額,之后的價格戰(zhàn)則是在“搶人”。
兩年前,“奶爸車”還是理想一枝獨秀的舒適圈,如今,10-40萬價位段所有區(qū)間都有至少一款“類理想產品”;
過去五菱和比亞迪分庭抗禮的微型車市場,現(xiàn)在跑出了吉利星愿這匹黑馬;
所有廠商的新車,只要價格低于30萬,設計上少點“老登味”,都敢說自己是年輕人的第一臺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DreamCar,有點格調的車企都希望成為95后、00后心中的“BBA”。
不管是從油轉電的“奶爸”,還是沒被油車腌入味的Z世代,都只是汽車增量消費群體的一部分。套用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黑話:車圈已經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
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結構、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費者需求天差地別,每個細分場景都藏著挺過價格戰(zhàn)的機會。
在生育意愿更旺盛的三線、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消費者對家用SUV有相當旺盛的需求,零跑抓住這個機會,躍升成新勢力銷冠。
在一二線城市,2-3人小家庭越來越多,單身青年首購、一胎寶媽增購等需求,促成了小米的銷量奇跡。
理想的客群里,既有一二線多胎家庭的“奶爸”,也有三四線城市的“大哥”。比純電更適合極寒天氣,比油車體驗更好,外觀設計不輸路虎的理想,在東北很多地區(qū)能見度已經超過豐田“霸道”。
顯然,隨著品牌間技術代差消失,產品的差異化體驗成了銷量的勝負手。
7月3日,小鵬G7上市后,產品負責人Nick感嘆:“此前市面上的車型更偏向于一個‘水桶車’,無功無過,做到均衡即可。YU7給市場的最大啟示,就是隨著95后、00后進入,大量年輕消費者入場后,不僅是要一款沒有短板的車型,更需要一款長板非常長的車型?!盵1]
人群爭奪正逐漸成為汽車行業(yè)主旋律,價格戰(zhàn)則成了加速滲透精準圈層的一種手段。
價格戰(zhàn)新階段:面向細分人群做產品,面向大眾定價格
十年前,消費者對“什么是一臺好車”是有共識的,但今天,一款汽車不論產品力多強,銷量多高,評論區(qū)總會有不少人唱唱反調。
過去的汽車市場供不應求,消費者選擇有限,評價標準相對單一;今天的市場百花齊放,細分群體都有各自的評判標準:
在東南沿海工廠老板心中,問界M9就是新時代的奧迪Q7;
一線寶媽眼里,小米SU7是新時代的“34C”(寶馬3系、奧迪A4L、奔馳C級);
奶爸證明自己是好男人的最好證據(jù),就是手機里的理想汽車App;
而對于電動車原教旨主義信徒,但凡比特斯拉多一項舒適性配置,都應該被開除車籍,被劃入家裝品牌行列。
不同人群對鐘愛品牌的贊美,和對競爭對手品牌的不感冒,都驗證了那句“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p>
價格戰(zhàn)因何而起?又會如何落幕?答案就藏在這句話里。
特斯拉如今的頹勢,在于產品迭代沒跟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
零跑、小鵬逆襲,小米強勢崛起,在于填補了行業(yè)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部分。
如今還在牌桌上的大部分廠商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千篇一律念參數(shù)的發(fā)布會已經十分少見,大部分車企不再強求CEO像雷軍一樣成為網紅,而是開始學習小米的差異化定位公式:
(優(yōu)秀產品+差異化長板體驗)x精準人群滲透x有競爭力的價格=大單品
這套方法論背后邏輯,是從工程師思維轉向用戶思維,針對細分人群定義產品,品牌才能針對性創(chuàng)作內容,滲透和轉化人群。
當然,做為最大的耐消品,汽車消費需求反饋到設計、生產、測試、制造端,周期遠長于快消品,但原有的工程師主導模式,已經越來越跟不上以月為單位的新能源車迭代節(jié)奏。
因此,一些車企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從工程端——產品端——內容端——用戶端的反饋拉通機制。(推薦閱讀:不是車企營銷卷不動了,是賣車的邏輯早變了)
今年的上海車展上,也已經出現(xiàn)了一批針對細分人群、細分場景打造的新產品。比如樂道L90的超大前備箱,理想Mega的旋轉座椅等等。這些新車遠看大同小異,近看又是另一番天地。
優(yōu)秀的產品定義、精準的受眾觸達,是成為爆款的基礎,而合理的定價是最終撬動市場的杠桿。
今天的社交媒體極度發(fā)達,價格信息極為透明,消費者買日用品尚且要價比三家,買汽車這種大件更是如此。
滿足細分人群需求,是消費者選擇某個產品的理由,而不是品牌漲價的理由。
至少換個電池配方,增加一點點續(xù)航里程和加速能力就漲價一萬塊的“反向價格戰(zhàn)”,消費者不會買賬,小米等品牌也不會跟隨。
惡性價格競爭的結束,不意味著價格戰(zhàn)的結束,反而是價格戰(zhàn)升維的開始。用雷軍的話說:往高端挺進,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分析師點評
二季度的末尾,小米打響了價格戰(zhàn)新階段的第一槍,三四季度,還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品即將發(fā)布。
這些品牌洞察到了哪些人群的獨特需求,在產品上做出巧思?車圈淘汰賽戰(zhàn)況將如何演進?刀法將持續(xù)更新《刀法細品|汽車篇》。
參考資料:
[1]鳳凰網《9分鐘大定破萬,何小鵬:有信心G7超出預期銷量》
這部得罪了電競選手的電競劇里,你甚至能看到韋神和微笑談戀愛...
電競小甜文:《吃雞不如談戀愛》,等我贏了這場就回去給你打輔助
《搞電競不如撩教練,好甜》電競甜文,打職業(yè),只為和教練談戀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