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佑佩
【前言】不知不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經(jīng)來到了第8年。
這8年,我們和讀者一起,見證了AI的飛速發(fā)展。我們曾感慨“小靈通”漫游的世界來了,可放到今天,這些“科幻”,已經(jīng)是AI世界里,最基本的操作了。
我們曾遨游元宇宙,也曾疑惑大模型究竟是什么……不管怎樣,我們的生活的的確確,因為AI改變著。
再過兩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來到“十周年”的關鍵節(jié)點。2027年,被AI“接管”的世界會是什么模樣?AI自身又將走向何方?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之際,新民晚報邀請了9家AI領域頭部企業(yè)的高級管理人、首席科學家、核心研發(fā)者,暢談他們眼中未來兩年AI的發(fā)展。兩年后,我們也會“重啟”這份“時間膠囊”,看看大家的預測是大膽的,準確的;還是像曾經(jīng)我們對AI的想象那樣,略顯保守。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不僅展示了具身智能的前沿突破,還讓我們觸摸到技術與人文交融的未來脈搏。十年深耕,傅利葉始終堅持做“最懂交互的、有溫度的機器人”;而即將在明天WAIC上的亮相,正是這份信念向更廣闊場景的延伸。
十年前,我們從張江孵化器起步時,便立下了“以機器人技術賦能人類生活”的愿景。彼時康復機器人尚處探索階段,當殘奧冠軍姚芳借助我們的外骨骼機器人重新站立,當收到康復患者送來的錦旗,我們更加確信:技術的終極價值,在于幫助人、回應人的真實需求。
這十年,我們從外骨骼機器人起步,拓展至以GRx系列人形機器人為核心,包含外骨骼、智能康復港、伽利略系統(tǒng)在內(nèi)的產(chǎn)品矩陣,廣泛應用于導覽咨詢、學術科研、醫(yī)療康養(yǎng)等領域。其中,30余款自研產(chǎn)品組成的“智能康復港”,已在全國范圍內(nèi)落地超300家案例科室,覆蓋省、市、縣及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機構,服務患者累計超百萬。
本屆WAIC上,傅利葉帶來“具身智能康復港”解決方案和最新人形機器人產(chǎn)品GR-3。傅利葉始終認為,具身智能的核心從來不是冰冷的機械運動,而是“理解人、適應人、溫暖人”的能力。
我們期待在未來3-5年內(nèi),可以看到人形機器人逐步走進大眾的生活。傅利葉將持續(xù)聚焦融合多模態(tài)、個性化、可共情的Agent能力,打通機器人感知、理解和決策的全棧技術閉環(huán),讓機器人多維度生動感知世界,強化人機交互豐富性。以安全、可靠、長期陪伴為目標,把具身智能帶入醫(yī)院、社區(qū)、家庭及多元生活場景,讓機器人真正走進真實世界。
正如傅利葉在WAIC展臺上所展示的:具身智能的真正價值,不止于運控的炫酷,更在于能否真正理解人類需求、融入真實應用場景。以“人”為技術原點,我們要做的,是最懂交互、最有溫度的機器人,是能真正服務于人的伙伴。
原標題:《給未來AI的時間膠囊|顧捷:未來3—5年,人形機器人逐步走進大眾生活》
欄目郜陽文字馬亞寧題圖來源:新民晚報陶磊圖片來源:新民晚報制圖
來源:作者:顧捷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璩虹彩
編輯:釗遠騫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