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法新社的報道,在7月27日,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蘇格蘭特恩貝里的一座著名高爾夫球場會晤的一個小時后,他們共同宣布了一項涉及多方面的框架貿易協(xié)議的達成。這份協(xié)議內容中提到的要點主要包括六個方面。首先,美國將對來自歐盟的商品加征15%的關稅,這無疑將影響雙邊貿易的流動性;其次,歐盟方面承諾將在未來增加6000億美元對美國的投資,從而增強兩地經濟聯(lián)系;第三,在接下來的三年內,歐盟也會采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這不僅意味著更大的能源依賴,也顯示出在能源供給上的相互綁定;第四,歐盟還將采購數(shù)千億美元的美國武器,這一舉措將直接影響到軍事領域的合作和互信;第五,美國將繼續(xù)對歐盟的鋼鐵和鋁商品加征額外的關稅,顯示出貿易領域的不平等;第六,特朗普政府承諾將在兩周內明確關于半導體芯片的關稅政策,這一領域涉及到當今科技競爭的核心因素。
從這次會談中可以看出,馮德萊恩和歐盟在談判中明顯表現(xiàn)出屈從的態(tài)度。經過這次美歐談判后,布魯塞爾的高層精英再也無法聲稱歐盟在與美國的關系中占據(jù)平等地位??梢哉f,歐盟現(xiàn)在已淪為美國的一個備用市場,面臨著隨時被利用的風險,特別是在美國無法從其他國家如中國等處獲得利益時,歐盟便成為其戰(zhàn)略目標。
同時,回顧幾天前的中歐峰會,馮德萊恩曾對中國擺出傲慢的態(tài)度,試圖以強硬立場逼迫中國做出讓步,這種行為顯得極其諷刺。歐盟方面固執(zhí)認為,中國的貿易政策和對俄烏戰(zhàn)爭的立場是與中歐合作的障礙,甚至要求中國在這兩個問題上作出妥協(xié),迫使我們在與歐盟的合作和對俄羅斯的支持中做出選擇。然而,面對美國的強勢,歐盟卻轉身向特朗普屈服,失去了原本的強硬姿態(tài)。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通過微妙的反制措施,迫使特朗普放棄其原本傲慢的姿態(tài),與中國展開緩和,這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基于強大的實力和智慧。
然而,筆者深感擔憂的是,如果特朗普成功地將歐盟、日韓等主要經濟體全部納入控制之下,重新發(fā)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戰(zhàn)的可能性不容小覷。因此,本周中美之間在瑞典進行的關稅談判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日本、歐盟等國也在密切關注美國是否能夠成功將中國置于劣勢。倘若特朗普僅對歐盟、日韓施加新的關稅,而與中國暫時握手言和,可能導致這些國家拒絕支付額外的關稅并保持獨立。
為了增強談判的籌碼,從7月27日開始,特朗普團隊便開始對中國展開極限造勢。例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便直接提及中國,警告稱“中國不應繼續(xù)支持俄羅斯”,并指責中國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對俄羅斯施以經濟援助,包括能源購買。魯比奧強調特朗普已經對中國的態(tài)度失去耐心,并提及美國強大的軍事能力,暗示如果中國不停止對俄羅斯的支持,可能會面臨威脅。
顯然,魯比奧通過這種展示軍事力量的方式,向中國傳遞了一種強烈的震懾信息,期望中國停止購買俄羅斯的石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國際局勢下,中國的軍事能力與購買能源的選擇,是不應受到外界干涉的。美國無權干預他國的合法交易,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背景下,中美之間的博弈仍在持續(xù)深刻地演變。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