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爾街科技眼Leon
繼即時零售大戰(zhàn)后,阿里巴巴(以下簡稱"阿里")又有大動作。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開幕首日,阿里發(fā)布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將于年內上市,售價暫時未公布。至此,已有阿里、百度、小米三家互聯(lián)網企業(yè)入局,中國AI眼鏡市場的"圈地之戰(zhàn)"即將打響。
作為電商巨頭,阿里自研的硬件設備主要以天貓精靈音箱及IoT產品為主,鮮少激進擴充品類,突然殺入AI眼鏡市場令人頗感意外。
"我們希望重新定義AI眼鏡的標準:一個真正的隨身超級助理,一個全天候多場景可使用的智能終端,還是一副美觀舒適的好眼鏡。"負責該項目的阿里智能信息事業(yè)群終端業(yè)務負責人宋剛表示。(詳情見:大模型來襲,智能音箱進入2.0時代)
愿望很美好,但互聯(lián)網企業(yè)做硬件往往是一場災難。遙望馬云時代,阿里曾寄望于通過"阿里云手機"切入市場、打造自有生態(tài)并獲得流量入口,最終卻以完敗收場。
進入AI時代,大模型的不斷進化帶來了新的想象力,手機不再是唯一的硬件形態(tài)。隨著Ray-BanMeta眼鏡在全球的熱賣,科技企業(yè)們看到了新的機會。這一次,阿里選擇先下手為強。
"和小米有區(qū)別":帶顯示,可換電池
從設計和硬件配置上來看,夸克AI眼鏡是花了心思的。智能眼鏡類產品想要普及,首先要實現"是眼鏡",而不是"像普通眼鏡"。相對某些競品來說,夸克AI眼鏡的眼鏡腿沒有粗得夸張,觀感上要好一些。
"我們和小米的眼鏡是有區(qū)別的,夸克AI眼鏡是帶顯示的。"現場的相關人員對媒體說道。的確,夸克AI眼鏡配備了兩塊透明的光波導鏡片,可實現單色文字和圖形顯示,類似HUD的效果。
因此,除了常規(guī)的拍照、識圖、對話、聽音樂功能之外,夸克AI眼鏡的應用場景要更豐富一些,比如支持高德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比價、字幕翻譯等,未來還將探索在辦公、健康領域的應用方式。
就現階段而言,這可能是智能眼鏡最好的顯示解決方案了,畢竟Meta在OrionAR上采用的彩色MicroLED微型顯示器昂貴、費電,還需要產業(yè)鏈協(xié)同發(fā)展數年才能推向市場。
夸克AI眼鏡還有一個有趣的設計是"換電",最長可實現24小時續(xù)航。其實,以前的諾基亞、摩托羅拉手機都是可以更換電池的,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用戶可以自備一塊電池實現更長的使用時間,至少要比充電寶更容易攜帶。
阿里進入AI硬件市場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據悉,去年12月阿里AI應用通義App的產品團隊被整體劃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yè)群;隨后在今年1月,以核心品牌"天貓精靈"的一級業(yè)務部門智能互聯(lián)事業(yè)群也被并入智能信息事業(yè)群,由年輕的85后高管吳嘉統(tǒng)管。
此番組織結構的調整,目前是整合AIToC資源,打通天貓精靈、夸克、通義App等部門,探索新一代AI產品的方向。僅僅半年多,夸克AI眼鏡便完成了設計,足以說明阿里的迫切。
阿里加碼AIToC硬件市場
嚴格意義上來說,阿里的AIToC產品只有天貓精靈音箱(硬件)、通義App、夸克瀏覽器,在用戶活躍度和留存率方面不及抖音等超級App。在確立了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zhàn)略重點后,阿里不僅要拿下ToB市場,還需要更廣泛地吸納ToC用戶。
AI眼鏡的底層構筑是AI大模型,阿里在該領域還是頗有優(yōu)勢的。在權威AI榜單LiveBench中,阿里憑借最新開源旗艦模型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非思考版)奪冠,打敗包括DeepSeekV3、KimiK2等競爭對手。另外,Qwen3的推理模型在近日也得到更新,性能比肩頂級閉源模型谷歌Gemini-2.5Pro和OpenAIO4-Mini。據悉,夸克AI眼鏡將搭載高通驍龍AR1與恒玄BES2800的雙芯片,運行RTOS(實時操作系統(tǒng))和安卓雙系統(tǒng),為流暢運行AI大模型提供性能保障。
另外,阿里有意效仿Meta與RayBan的合作方式,賦予夸克AI眼鏡更多的時尚特性。據宋剛透露,夸克AI眼鏡將會聯(lián)合全球領先的眼鏡品牌,整合渠道、服務以及C2M定制能力,改善AI眼鏡在大眾消費領域的一些痛點。對于阿里來說,整合時尚資源、拓寬銷售渠道想必是駕輕就熟。
即便阿里拿出了目前國內市場最有潛力的AI眼鏡解決方案,但一款產品的成功,與市場成熟度息息相關。那么,消費者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AI眼鏡了呢?
AI眼鏡崛起,市場暗流涌動
相比發(fā)展十幾年的AR/VR眼鏡(頭顯),AI眼鏡的發(fā)展速度顯然更快,市場接受度也更高。(詳情見:小度的AI眼鏡,能否重新定義市場?)
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約為49.4萬副,同比增長116.1%;預計全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90.7萬副,實現121.1%的同比增長。市場規(guī)模雖遠不及智能手機,但勝在增長性突出。
另外,音頻和視頻拍攝眼鏡(包括AI眼鏡)預計出貨量為216.5萬副,同比增長178.4%;AR/VR眼鏡(頭顯)預計出貨量僅為74.2萬副,同比增長38.1%。
在國內AI眼鏡陣營中,獨角獸企業(yè)Rokid已經賺到第一桶金。這家來自杭州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在去年11月率先推出內置顯示的AI眼鏡RokidGlasses,售價為2499元。據Rokid創(chuàng)始人、CEO祝銘明透露,RokidGlasses銷量已達30萬副,目前十分緊俏,也是夸克AI眼鏡的直接競爭對手之一。
小米作為互聯(lián)網及制造大廠中代表,在今年6月末發(fā)布旗下首款AI眼鏡,售價1999元。雖然其整體設計思路與MetaRay-Ban高度相似,但憑借小米的品牌效應及物聯(lián)網生態(tài),自上市以來僅在京東平臺的銷量便已突破4萬+。有報道稱,小米研發(fā)團隊已經啟動下一代產品的規(guī)劃工作,預計會針對AI功能和續(xù)航進行升級。
另外,XREAL、雷鳥創(chuàng)新(TCL孵化)等智能眼鏡企業(yè),雖然目前專注于AR、顯示類眼鏡產品的研發(fā),但由于技術存在共通性,隨時可以加入競爭。XREAL創(chuàng)始人、CEO徐馳在WAIC大會上表示,AI是AR缺失的最后一塊拼圖,暗示了XREAL進入AI眼鏡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除了上述企業(yè),字節(jié)跳動也是阿里不能忽視的潛在競爭對手。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字節(jié)自研AI眼鏡和MR(混合現實)頭顯的消息傳出。自收購VR頭顯公司Pico之后,字節(jié)積累了豐富的硬件開發(fā)經驗,疊加火山引擎的AI技術力及豆包在ToC市場的領先地位,其綜合實力絲毫不遜色于阿里。
平心而論,目前AI眼鏡還無法替代智能手機,更多是承擔輕量化的交互體驗。隨著產業(yè)鏈技術的完善,AI眼鏡有望更輕、更時尚,微型顯示屏的流行則會改善其過度依賴語音的使用體驗,減少尷尬。隨著阿里等巨頭的入局,有望加速AI眼鏡產業(yè)的發(fā)展,最終迎來行業(yè)的"iPhone時刻"。
16本已完結莽夫流、肌肉流、橫練系統(tǒng)加點流小說,橫推世間無敵手
10本“詭異修仙流”小說
五本詭異懸疑小說,詭異與人類并存,你看到這個世界的真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