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民在銀行存款35萬取款時余額為0,系銀行發(fā)現(xiàn)其為連帶保證人后擅自扣劃用于償還擔保債務,法院:違法,判還超額部分并賠償利息)
7月29日,記者獲悉,南通如東市民康某發(fā)現(xiàn)自己存到銀行的35萬元,等到取錢時竟發(fā)現(xiàn)賬戶已被“清零”,最終還鬧上了法庭。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市民康某的存單
"2024年,康某在銀行存款35萬元用于兒子結(jié)婚,誰料取款時,竟發(fā)現(xiàn)賬戶余額為0,經(jīng)詢問,原來是銀行擅自扣劃了康某的存款,用于償還其作為連帶保證人的債務。南通如東縣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倪靜靜介紹。
圖為相關收貸收息憑證
康某在2013年曾為趙某向銀行的借款20萬元提供了連帶責任保證。因趙某到期未能償還借款,銀行將趙某、康某訴至法院,經(jīng)生效判決并執(zhí)行,但未能執(zhí)行到位。2024年,銀行發(fā)現(xiàn)作為趙某連帶保證人的康某在該銀行存入35萬元,于是擅自扣劃了其存款,用于償還擔保債務。
康某認為銀行擅自扣劃違法,且超額扣劃其存款,其憤而告到法院,要求銀行退還超額扣劃部分款項9萬余元,并賠償35萬元定期到期應得利息。
法院審理認為,康某在銀行存款,雙方間建立存款合同關系,銀行負有保證儲蓄安全的合同義務和法定義務。該銀行越過司法執(zhí)行程序擅自扣劃康某存款,其行為違法。
南通如東縣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倪靜靜:“經(jīng)核算,法院判決銀行退還康某超額扣劃部分款項9萬余元,并賠償其到期應得利息3000多元。”
延伸閱讀
村民銀行卡余額-598萬:無法打工出了力"拿不到"工錢
自2024年8月13日賬戶被凍結(jié),到11個月后的2025年7月16日解封,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zhèn)太平村村民王喜民終于能正常使用微信轉(zhuǎn)賬發(fā)紅包了,不用再擔心搶個幾分錢的紅包就被凍結(jié),銀行卡的可用余額也不再是驚人的-5988085.63元。
王喜民的銀行賬戶被凍結(jié)600萬元
德惠市的王喜民的遭遇并不算復雜:因與合作伙伴發(fā)生糾紛,一名陳姓男子將合作伙伴同名同姓的“王喜民”起訴至新疆哈密市伊州區(qū)法院。但其提交給法院的訴狀中,只寫對了王喜民的姓名和性別,年齡和戶籍地均搞錯了對象。
令人不解的是,打一個電話就可能確定被告身份的事,卻被搞錯了。
德惠市的王喜民的賬戶被凍結(jié),而收到一審判決的卻仍是吉林省通化市輝南縣的王喜民——也就是陳先生真正要起訴的人。一審判決顯示,輝南縣的王喜民經(jīng)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未到庭參加訴訟,亦未提交書面答辯狀。
值得注意的事,事后,輝南縣的王喜民在接受采訪時說,判決書是以短信的形式發(fā)到其手機上的。也就是說,法院在有被告的聯(lián)系方式的情況下,還是弄錯的被告。
如果法院工作人員能細心核對被告的信息再下查封、凍結(jié)的裁定,或許就能避免錯誤凍結(jié),德惠市的王喜民在路途中也不至于無法支付20元的盒飯。
賬戶剛被凍結(jié)查封的時候,勞務公司還有幾筆工資和農(nóng)民工補貼沒有發(fā)。為了不讓工資一進來就被凍上,德惠市的王喜民特意加了財務人員的微信,并提供了其兒子的銀行卡卡號,希望財務將錢打給兒子或以現(xiàn)金的形式發(fā)放。
但財務也有其規(guī)定,無法滿足這個要求。德惠市的王喜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掙的一筆筆錢匯入到自己的銀行卡,然后被凍結(jié)。
這讓他無法再出去打工,或者說,即使打了工、出了力,但最終“拿不到”工錢。除此之外,德惠市的王喜民還介紹,在工地上干活,每天吃飯是需要自己先付錢的,財務按月發(fā)放餐補,“比如公司一頓飯補貼17塊錢,你只吃15塊的,自己就能掙2塊;你要是吃20塊的,就自己貼回3塊錢。但吃飯的時候都是掃碼支付,手機沒法支付很不方便,總不能每頓飯都讓工友幫忙墊錢吧。”
那段時間,德惠市的王喜民又過回了沒有移動支付的時代,出門隨身帶著現(xiàn)金,家里的茶幾上也堆放了不少1角、5角、1元的硬幣。
受賬戶被凍結(jié)影響,王喜民現(xiàn)在出門都隨身帶著現(xiàn)金
后來,德惠市的王喜民讓兒子又去開通了個手機號,并使用兒子新開的手機號碼注冊微信,再綁定兒子的銀行卡,王喜民這才能繼續(xù)使用手機支付。
“買個菜、吃個飯啥的就沒有那么麻煩了?!蓖跸裁裾f,賬戶被凍結(jié)的11個月里,他基本上等于“喪失”了勞動能力,除了在家找點工資不用打入銀行卡的零工外,王喜民基本都是靠家人接濟維持生活。
德惠市的王喜民不是沒向伊州區(qū)法院反映過問題。他展示給記者的通話記錄截圖顯示,早在2024年8月,他就撥打過伊州區(qū)法院的電話、全國法院系統(tǒng)公益服務電話12368、政府服務熱線12345,但始終得不到解決。
德惠市的王喜民也不是沒想過從東北跑一趟新疆哈密。但他算了一筆賬,除開賬戶被凍結(jié)出行不便外,王喜民更擔心他花了時間、貼了機票或火車票錢、吃住等費用,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就算解決了,這些錢能給我報銷嗎?”
即使有律師幫助德惠市的王喜民與哈密市兩級法院溝通,但效果依舊甚微:張理智律師說,今年5月,他給伊州區(qū)法院的一審法官打過好幾個電話,但始終未接通。輝南縣的王喜民上訴到哈密市中院后,張理智又跟二審主審法官溝通原審被告主體錯誤的問題,希望二審法院盡早將德惠市王喜民的賬戶解封,但二審法院依然按照正常程序排期開庭。
直至7月15日,哈密市中院二審開庭,在進行了舉證質(zhì)證、合議庭歸納案件爭議焦點后,合議庭安排原審原告陳先生通過視頻辨認德惠市王喜民是否為他要起訴的王喜民。在得到陳先生的否定答復后,合議庭終于暫停該案實體審理,宣布閉庭。
王喜民的微信零錢賬戶也被凍結(jié),搶到紅包后隨即被司法凍結(jié)
張理智說,此舉也表示二審法院已認為原審程序確實存在問題。當日庭審結(jié)束后,張理智請求審判長立即解封德惠市的王喜民賬戶。審判長答復稱,庭后會處理。
澎湃新聞7月16日刊發(fā)報道后,德惠市王喜民的賬戶立即解封,展現(xiàn)了當?shù)胤ㄔ簩浾摫O(jiān)督的高度重視和良性互動,應該點贊。
但是,也要提醒,應該破除“司法為穩(wěn)”的錯誤思維。德惠市的王喜民因與被告同名就被錯誤凍卡,11個月里他的生活遭遇了各種煩擾,法院知曉后本應快速糾正,還民以靜好,這才是司法為民。而不應等到媒體介入監(jiān)督后,出于化解輿情,才快速解決,這是“為穩(wěn)”的管理心態(tài),而非“為民”的服務心態(tài)。
提升圍棋棋力的推薦讀物與訓練指南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