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修永
安徽海馬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馬云)正沖刺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記者注意到,盡管海馬云在報告期(2022年至2024年,下同)收入持續(xù)大幅增長,但其仍未實現盈利。
與此同時,就在海馬云IPO申報前夕,多家機構突擊入股。
此外,海馬云對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咪咕文化)的銷售收入占比在報告期內分別高達42.5%、46.4%和35.7%,而咪咕文化持有海馬云13.62%股份。
IPO申報前夕,多家機構突擊入股海馬云是在2023年1月由北京海譽動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來,與更名一起的是海馬云將公司注冊地由北京遷至安徽。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海馬云號稱中國最大的云游戲實時云渲染服務GPUaaS(GPU即服務,一種云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平臺承載了《黑神話·悟空》等知名游戲。目前,海馬云主要有云游戲GPUaaS、云原生內容服務和其他服務三大業(yè)務。其中,云游戲GPUaaS業(yè)務的收入占比在2024年達到近九成。
2022年至2024年,海馬云的收入分別約為2.90億元、3.37億元和5.20億元,但年內虧損及全面開支總額分別為2.46億元、2.18億元和1.86億元,尚未盈利。
虧損背后,行政開支和研發(fā)開支高企是重要因素。2022年至2024年,海馬云的行政開支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5%、26.4%和15.2%,研發(fā)開支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1%、33.5%和19.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此次IPO申報之前的一年之內,海馬云經歷了多次股權變化。首先是在2024年11月,深圳市創(chuàng)東方投資有限公司將所持海馬云約40.26萬股股份轉讓給了寧波悅然紡織品有限公司,后者在2025年4月又將所持海馬云約40.26萬股股份以原購買價轉讓了出去。其次是在2025年5月,安徽安華創(chuàng)新風險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受讓了優(yōu)刻得等6家股東所持海馬云約55.67萬股股份。此外,長春長興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等三家合伙企業(yè)在2025年5月認購了海馬云增資的股份。
那么,多家機構在海馬云IPO申報前夕突擊入股,在合規(guī)性上是否存在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7月28日向海馬云郵箱發(fā)去采訪函,但截至發(fā)稿暫未收到回復。記者在7月29日多次致電海馬云,但電話均未獲接通。
對重要股東銷售收入占比超過三成關聯交易在海馬云的經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咪咕文化是海馬云2022年至2024年的第一大客戶,海馬云對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2.5%、46.4%和35.7%。咪咕文化于2021年5月成為海馬云的股東,截至招股書(申報稿)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咪咕文化仍直接持有海馬云13.62%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咪咕文化的母公司中國移動自2021年起被選為海馬云的計算資源提供商。2022年至2024年,海馬云對中國移動的采購金額分別占公司總采購額的8.2%、0.2%和0。與此同時,海馬云還向中國移動進行銷售,銷售收入占海馬云報告期內各年度總收入的0、0.2%和0.5%。
事實上,類似中國移動(及旗下咪咕文化)這樣同時身兼海馬云重要客戶和供應商身份的,還有客戶J。根據招股書(申報稿),客戶J在2024年是海馬云的第四大客戶,同時也是海馬云在報告期內的供應商。海馬云為客戶J提供GPU服務器和用于實時渲染的嵌入式軟件,同時向客戶J采購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
此外,客戶H為海馬云在2024年的第二大客戶,海馬云向其提供GPU服務器和用于實時渲染的嵌入式軟件;供應商C在報告期內一直位列海馬云的前五大供應商,海馬云向其租賃計算資源以及采購IDC服務,而客戶H和供應商C受同一實體控制。
海馬云在招股書(申報稿)中表示,公司董事確認,公司與所有重疊客戶與供應商的所有交易均于正常業(yè)務過程中按照正常商業(yè)條款基于公平原則訂立,這種重疊不會對公司的運營造成任何不當影響或利益沖突。
來源:紅網
作者:機靜美
編輯:是清婉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