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回自己的起點
撰文/孟會緣
編輯/李覲麟
排版/Annalee
“OPPOK13Turbo系列首銷單日激活量較上代提升380%,全新K系列創(chuàng)新的疾風散熱引擎帶來越級性能,比普通手機更可靠的滿級防水抗摔廣受認可?!?/p>
新機正式開售的第二天,從這則由OPPO官方發(fā)布的喜訊中,不難看出其此次在中端市場的創(chuàng)新嘗試,已經(jīng)初步取得積極反饋。
對此,有用戶的評價是:“果然,聽勸的產(chǎn)品,銷量就是好?!?/p>
但這也反映出,在所有國產(chǎn)手機品牌集體沖高的框架敘事下,當整個行業(yè)處于高強度沖刺AI、芯片、系統(tǒng)的轉折點上時,OPPO這款新機之所以賣爆了,還是因為其同時祭出了“高端技術越級下放”和“極致性價比”兩張牌,這才讓消費者們眼前一亮,紛紛為之買單。
問題是,該款手機在國補后的到手價,只要1529.15元。
對于OPPO來說,這次把中端定位的K系列新機下拉到這個價位,其實已經(jīng)不只是一時放下身段了,而是帶著多年沖高未果的經(jīng)驗,直接殺回了自己的起點。
重走來時路
說起OPPO的高端化戰(zhàn)略,必然離不開在2018年發(fā)布的FindX系列。
彼時的它,以“未來感設計”為核心,試圖為后續(xù)Find系列奠定“探索前沿技術、主打高端體驗”的產(chǎn)品基因。
可惜開局即巔峰,該系列后續(xù)產(chǎn)品的市場表現(xiàn),始終未能延續(xù)FindX的輝煌。
高端市場的競爭遠比想象中更為激烈,蘋果華為兩大巨頭穩(wěn)坐釣魚臺,老對手小米vivo亦強勢緊逼,同行們紛紛拿出看家本領,都想為自家爭得一席之地。
雖然不斷嘗試在影像、設計、快充上突破,但OPPO的努力似乎總是差那么一口氣。
不僅如此,OPPO甚至還一度寄希望于通過自研芯片來提升高端產(chǎn)品的核心競爭力,可惜最終還是以哲庫解散而告終。
事實證明,F(xiàn)indX系列不僅沒能真正觸動高端用戶的核心需求,也沒有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與價格相匹配的高端品牌形象。
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其旗艦產(chǎn)品缺乏市場保價能力,如去年推出的FindX8系列產(chǎn)品雖然相對熱銷,但價格快速下跌,最終被冠以“年度跳水王”的稱號,讓用戶直呼自己是被品牌背刺了。
不乏經(jīng)銷商聲稱,“OPPO高端機參數(shù)表現(xiàn)不錯,但品牌影響力不足以支撐高溢價,消費者在同等價格下更傾向于選擇二手iPhone。”
從FindX8的銷量來看,確實不如友商同級別的機型。根據(jù)數(shù)碼博主曝光的截至2025年第27周(7月6日)的累計激活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華為Mate70系列以589.6萬部的銷量,位列第一;小米15系列以586.1萬部的銷量,位居第二;vivoX200系列以409.2萬部的銷量,排名第三。相比其他三款旗艦系列,OPPOFindX8系列的銷量相對較低,以317.5萬部位列第四。
FindX8的銷量不如友商同級別的機型圖源:小伊評科技
但問題是,不單主打高端市場的Find系列處境堪憂。
細數(shù)OPPO當前其他三大產(chǎn)品線,Reno系列定位中高端市場,目標群體主要是年輕消費者;K系列面向中端市場,主打質價比;A系列則覆蓋中低端用戶,強調性價比和實用性。
與之對應的實際情況卻是:Reno系列和K系列雖然在核心功能上存在本質差異,但兩者(包括一加)因存在一定的價格重疊與資源分配問題,導致出現(xiàn)左右手互搏的尷尬局面;A系列的銷量表現(xiàn)雖然不錯,但它除了要面對紅米、iQOO這些老對手外,更多友商也開始推出類似價位和定位的機型(如榮耀Power系列),必將迎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換句話說,OPPO要應對的其實是整個產(chǎn)品線布局的深層次挑戰(zhàn)——其高端市場的嘗試未能穩(wěn)固立足,而中端市場又因為內部競爭和資源錯配存在內耗,低端市場則面臨著來自其他品牌的圍剿。
或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OPPO似乎終于意識到了,要回歸“重新聚焦用戶真實需求”這個初心的必要性。
歸來還是千元機
“在高溫環(huán)境下還能保持正常溫度,壓制打游戲的時候產(chǎn)生的高溫簡直手拿把掐?!?/p>
“預算不高喜歡打游戲的,選這一款肯定是很值的,能流暢玩星穹鐵道,還要什么自行車?”
“我承認之前說話的聲音大了點,一開始看到OPPO新機的預熱,說是要自帶散熱風扇,還以為是為了提高身價,搞噱頭整出來的雞肋功能,結果這次它竟然來真的?!?/p>
OPPO新機開售這幾天,隨著第一批買入用戶的親身體驗陸續(xù)在網(wǎng)上發(fā)酵,關于K13Turbo系列的討論熱度持續(xù)攀升。
當然,最令他們感到驚喜的,并不是手機自帶散熱風扇這一創(chuàng)新設計,畢竟此前專做游戲手機的紅魔,早就已經(jīng)推出過好幾款帶風扇的機型。
真正讓用戶“破防”的是該系列新機的價格。
其中,OPPOK13Turbo12GB+256GB版本,國補前定價1799元,國補后價格為1529.15元,是該系列國補后的最低價格機型。
國補后的價格
用網(wǎng)友的話來說,“放以前,只有部分電競旗艦才給散熱風扇啊,別說友商了,你賣1000多的手機,驍龍8sGen4配個風扇,結果玩一些游戲比我驍龍8至尊還猛,那我花四五千買的旗艦算什么?”
隨著用戶好評而來的是,該款新機“首銷單日激活量較上代提升380%”的銷售成績。
要知道OPPO于國內市場的銷量,在今年一季度曾一度承壓。
Canalys數(shù)據(jù)顯示,OPPO在該季度的出貨量為1060萬部,同比下滑3%,市場份額也由去年同期的16%降至15%。這一趨勢同樣體現(xiàn)在Counterpoint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其顯示OPPO在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由16%下滑至15%。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家機構數(shù)據(jù)均顯示,小米、華為、vivo等品牌在同一時期均實現(xiàn)出貨量增長。
從市場運行的內在邏輯來看,國內主流手機品牌在市場份額上的爭奪,本質上是一場圍繞“末位出局”展開的激烈較量。
在前五名之外的品牌,通常很難長期站穩(wěn)腳跟。因為一旦失去了持續(xù)的曝光度,主力產(chǎn)品線又難以形成競爭力,就會迅速被流量聚焦的核心區(qū)域和銷售渠道的主流陣營所拋棄,逐漸淡出市場核心視野。
從這個角度來看,OPPOK13Turbo系列的銷售成績,無疑是為這個階段的OPPO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低頭容易抬頭難
用“高端技術越級下放”和“極致性價比”來形容OPPO這一次的競爭策略,再貼切不過了。
從用戶反饋來看,新機的確刷新了大眾對于中低端市場的認知。
以往,千元機通常被視為配置和功能相對基礎的入門級產(chǎn)品,中端機型同樣被視為高端技術的“試驗田”或是“閹割版”。而不論是散熱風扇技術、還是驍龍8sGen4處理器,這樣的配置此前往往只在中高端旗艦機型中才能見到。
這一舉措不亞于想要重新定義中低端手機市場的競爭規(guī)則。
不過,風險和收益總是并存的。
這次嘗試,堪稱有關OPPO品牌形象和市場定位的一場豪賭:一時低頭容易,再想抬頭可能就要花費數(shù)倍的努力。
好處是,OPPOK13Turbo系列的成功,能讓OPPO在短時間內收獲一定的市場關注和用戶好評,這對短期內增強用戶黏性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尤其是在銷量承壓的背景下,這一波熱潮將為OPPO注入新的活力,讓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用戶評價普遍偏正面
但硬幣的另一面,除了會壓縮利潤空間,可能影響到企業(yè)的整體盈利結構外,更關鍵的是,此舉會模糊OPPO原有的定位邊界。
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該款K系列新機,將和自家的其他機型形成一定程度的競爭(包括主打性能的一加),還可能讓消費者對OPPO這些年努力構建的品牌形象產(chǎn)生困惑。
長期以來,消費者對于不同品牌及其產(chǎn)品線有著較為固定的認知,高端機型代表著品牌的形象與技術實力,而中低端機型則更多滿足消費者對基礎功能與價格敏感性的需求。
消費者的認知需要經(jīng)年累月的塑造,一旦這種固有的印象被打破,品牌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重建市場定位和用戶信任。
考慮到OPPO當前在國產(chǎn)手機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局面,這次豪賭似乎又成了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或許,面對“生死存亡”這個更加宏大的命題,討論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已經(jīng)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聲明:個人原創(chuàng),僅供參考五上作文《我想對您說》怎么寫更精彩?這個建議,一聽就懂
小學生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班主任看完淚目,爸爸無地自容
作文金句積累01:考場佳作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