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簡
在大量的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在士兵的腿上會纏著一層又一層的布,為何士兵要用這些布綁腿呢?
綁腿在很早的歷史上就已經存在了,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得出的一個在戰(zhàn)爭較為實用的方式,因為在以前的戰(zhàn)爭中,士兵需要走大量的路,而綁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疲勞。
用現在科學的解釋是,通過綁腿布給腿部肌肉施加壓力,可以防止靜脈回流,以達到緩解疲勞的作用,古代人雖然不懂科學,但是他們知道,綁上這個布,走路不那么累,第二天還會感覺輕松。
除此之外,綁腿布還有很多其他的優(yōu)點,比如在叢林和草叢中行軍,可以防止士兵腿部受到刮傷或者蚊蟲叮咬,更夸張一點,厚厚的綁腿布有的時候就像防彈褲一樣,能夠防止炮彈和石頭的飛濺。
可以說,綁腿布是以前軍人的一塊寶,任何一個當兵的,都將綁腿布當作必修課。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機械化時代的來臨,大量代步工具的產生,比如二戰(zhàn)時期的英美蘇德等國,士兵上前線多數都是依靠火車、飛機、輪船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短途行軍也會有汽車來運兵,總之依靠士兵長距離行軍的情況逐漸減少。
相比于綁腿布,在工業(yè)文明下的戰(zhàn)爭中,軍靴好像更受歡迎,一方面軍靴更耐用,能夠保證士兵在各種復雜環(huán)境中的需要,另一方面穿著也更舒服,更能保護士兵的腿部。
正因為如此,在二戰(zhàn)時,西方國家的軍靴基本已經取代綁腿布,眾多西方國家中,只有蘇聯(lián)依然堅持綁腿布。
我國軍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綁腿,應該也是基于國情不得不用綁腿布,中國地形復雜,平原地帶少,交通欠發(fā)達,在機械化方面更是落后,所以,在打仗的時候,長途行軍是常態(tài),比如我軍軍史上一次偉大的壯舉,進行了兩萬五千里的長征。
在二戰(zhàn)時,中國真正實現完全機械化的部隊只有國軍中的第200師,相比于其他部隊說白了也就是多了幾臺大卡車,能夠將士兵快速運送到指定的位置,就這還是老蔣下了很大的勇氣才打造出來的。
可見當時中國軍隊之艱難,當時川軍出川抗日,就有不少軍隊是依賴步行從四川走出來的,綁腿布在當時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為什么現在看到的中國軍人都放棄了綁腿布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呢?
真正讓我軍放棄綁腿布的還是因為綁腿布已經不適用現在的戰(zhàn)爭,前文已經說到,綁腿布其實是不如軍靴的,在二戰(zhàn)時期我國軍人大量使用綁腿布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但是現在我們軍隊的機械化程度完全足夠,自然是用不到綁腿布了。
而另一方面,在現代戰(zhàn)爭中,綁腿布有著很大的弊端,比如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美軍適用大量燃燒彈、遠距離噴火器等武器,一旦噴到綁腿布上,怎么也撲不滅,而綁腿布的纏裹又很多,不能短時間內脫下來,導致很多士兵因此而受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綁腿布在軍隊中的地位逐漸下降,當然,基于現代特種化作戰(zhàn)條件,有些部隊研發(fā)了新型的綁腿布,不但能夠擁有舊式綁腿布的優(yōu)點,還擁有快速脫掉,方便攜帶,功能多樣的好處,也是與時俱進的發(fā)展。
來源:紅網
作者:黃岳斌
編輯:歷如凡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