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君
如果專門從省錢的角度來比較,肯定是把車開到報廢最劃算,畢竟花錢最少。
一輛車的壽命是15~20年,正常人也就開這個年限報廢,再開下去也不是不能開,毛病太多,一堆東西要換,油耗也高了,成本就高了。
假設你開20年報廢,一年開2萬公里,20年開40萬公里,行駛成本平均按0.6元/公里,一年的油費是1.2萬,20年是24萬元。
保險和保養(yǎng)合計一年算3000元,20年就是6萬元,其它養(yǎng)車費(包括停車費、維修費、交通違章費、易耗件購買、事故處理費等)算1000元/年,20年就是2萬。
一輛車開20年的養(yǎng)車費用是32萬元,平均下來每年要支出1.6萬元,不包括車輛的價格。
20年之后的車殘值基本為0,也不需要計算了。
再來算算一輛車開8年之后換車,要花多少錢。
假設開8年的養(yǎng)車費用與開20年的一樣,一年1.6萬,8年就是12.8萬元。
開8年的燃油車一般能賣1~2萬元,我2023年賣了一輛自己開了8年的手動檔國產車,賣了1.5萬元,現在賣估計更不值錢了,這里就算1.5萬元。
然后再買一輛新車,假設落地價是11.5萬元,全款支出,然后再開12年,每年養(yǎng)車費用也算1.6萬,那么8年后換車的總費用是42萬元。
比開到報廢要貴10萬元,也就是貴了購買新車的錢。
換句話說,把一輛車開到報廢,至少不需要付出10萬左右的車價,如果是15萬元的新車,那就省下15萬。
理論上來說,一輛車用得越久,肯定就越劃算。
如果你把一輛車開到報廢,但這輛車的質量卻達不到要求,三天兩頭要修車,修車的錢都快買一輛新車了,那么最劃算的辦法就是迅速把這輛車賣掉,買一輛新車。
但是,絕大多數人并不會把自己的車開到報廢,而是開到一定年限的時候,就會換掉,包括我自己。
我的第一輛車是國產手動檔車,油耗不高,動力特別弱,空間很小,是小型SUV,落地價8.2萬,開了8年就換掉了。
為什么換?
原因是空間太小了,后排理論上是3個位置,實際上坐2個人就沒什么空間了,而且后排腿與座椅之間只有一條腿的距離,后備箱也特別小。
老實說,車開了8年,沒有出過質量問題,沒有修過車,沒有把我丟在路上,電瓶還是原裝的,小毛病是有,比如車內閱讀燈壞了,一個大燈不亮了,再就是掛倒檔有那么一點點不順暢。
這車油耗也不高,高速120車速時,油耗6L/百公里,城市油耗平均7升/百公里,手動檔車,又小,油耗不高可以理解。
我把這輛開了8年的車賣了1.5萬元,轉換補貼有1萬,新車優(yōu)惠1.5萬,落地價最終是13.6萬,首付5.6萬,貸款8萬,貸款時間30個月,每個還2667元。
這輛新車是插混車,行駛成本比以前的車還要低,用純電行駛,用商業(yè)樁充電,成本是0.12~0.16元/公里,用混動模式,用燃油行駛,成本是0.5元/公里,這可是輛重近2噸的緊湊型SUV。
雖然我不劃算,多支出了13.6萬,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新車的,以前開燃油車一年只開七千公里,現在一年跑了1.45萬公里,開了2年多一點,已經行駛3萬多公里了。
人不是為了劃算才活著,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活著,雖然多花了錢,但我開心呀。
新車越開越喜歡,除了行駛成本低,感觸最深的就是動力,比以前的車強了3倍不止,以前的車130牛米,現在530牛米,起步、超車一點壓力沒有。
就劃算來說,肯定是開得越久越劃算,一輛車開得時間越短,就越不劃算,算都不需要算,這是一目了然的。
換車時間其實跟有沒有錢有很大的關系,有錢的話,六年一換車是正常的,沒錢的話,開到報廢也是常規(guī)操作。
有錢而把車開到報廢的雖然也有,但極為少見。
如今是新能源時代了,電動汽車越來越多,如果把一輛電動汽車開8年,每年跑2萬公里,那8年時間至少能省下一輛車。
電動汽車按私充算6分錢一公里,油車在城市中行駛按6毛錢一公里,不考慮長途,8年時間能省8.64萬元,這就是一輛車錢。
汽車究竟開幾年劃算?在質量沒有問題,維修不會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就是開到報廢最劃算,但實際上并沒有多少真的把車開到報廢的,這就是現實,大多數人是8~15年報廢或者換新。
郭冬臨、陳佩斯老搭檔「張大禮」,遠程助力中影人線上教育!??中影...
來源:紅網
作者:皇千凡
編輯:李威文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