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花
英特爾新任CEO陳立武主導了一連串大刀闊斧的「手術」,從汽車等非核心業(yè)務的剝離、變現(xiàn),到中層到基層的大規(guī)模裁員,以及全球各地工廠規(guī)劃的暫?;蛉∠5芏嗳硕紱]有想到,在幾個月后,英特爾會動到自己的「大動脈」——芯片制造業(yè)務。
今年4月1日,陳立武在Vision大會上舉行了上任以來的首次公開演講,強調將剝離英特爾的非核心業(yè)務,并繼續(xù)從事芯片制造業(yè)務。然而就在上周五(7月25日),英特爾在最新一季財報電話會議表示:
如果14A(1.4納米級)工藝無法獲得重要的外部客戶,公司可能會暫?;蛉∠麑?4A及后續(xù)先進工藝節(jié)點的開發(fā)。
對于整個半導體行業(yè)而言,這不亞于投下一枚核彈。在半導體產業(yè)以先進工藝為尊的生態(tài)里,「取消先進工藝開發(fā)」決非一個普通的優(yōu)化計劃,尤其對于英特爾來說,14A節(jié)點不僅是首次引入ASMLHigh-NAEUV光刻技術的關鍵平臺,也是其在工藝制程層面真正有望追趕乃至反超臺積電、三星的核心節(jié)點。
圖/英特爾
如果最終放棄14A及后續(xù)先進工藝,意味著英特爾將退出后摩爾時代最前沿的技術競賽圈層,先進制造不再是它的名片。這也是一種自我否定,不僅是陳立武口中需要承認的「英特爾不再是領先的芯片公司」,也否定過去三四年IDM2.0的戰(zhàn)略,否定了英特爾芯片代工乃至制造領域趕超三星、臺積電的可能。
盡管消息傳出后很快就有分析師JeffPu爆料稱,有幾家關鍵客戶對14APDK的早期版本表達了興趣,并預計「英偉達的游戲GPU(低端版本)和蘋果的M系列將成為Intel14A的采用者」。但可信度并不高,英偉達暫且不論,蘋果M系列就不太可能冒這么大的風險首先采用英特爾的14A工藝。更何況,英特爾還擺明了放棄先進工藝節(jié)點的可能。正在經歷劇烈動蕩的英特爾,將走向何方?
空降CEO正在對Intel進行精簡化收縮
今年3月,英特爾宣布了一項不太尋常的人事任命:原Cadence總裁、Broadcom前COO陳立武接任CEO職位。在此之前,前任CEO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已于去年12月離職。
從2021年上臺以來,基辛格主導了英特爾的IDM2.0戰(zhàn)略轉型,重金投入芯片制造領域,旨在重建「制程領先」,重奪技術主導,并認為「只要我們能領先,就會贏回來客戶(Buildit,andtheywillcome)」。但這種「過度投資」,卻始終沒能換來關鍵客戶。按照彭博社等多個消息源報道,最終英特爾董事會選擇了逼迫基辛格離職。
相比基辛格,陳立武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和態(tài)度,接手英特爾之初就強調了「先有客戶,再談投資與擴張」,反對基辛格治下英特爾的過度投資。這也是此后一系列「精簡收縮」的起點。短短數(shù)月內,英特爾的「自我瘦身」計劃已經蔓延到公司多個層面,規(guī)模之大、決斷之快,都令人印象深刻。
圖/英特爾
非核心業(yè)務方面,英特爾選擇了變現(xiàn)和獨立,比如以44.6億美元出售旗下FPGA子公司Altera51%股權,先后兩次(共10億美元)出售Mobileye股份;相繼宣布RealSense、英特爾資本、網絡與通信部門等業(yè)務獨立。
大裁員也沒有缺席。英特爾在4月預告的新一輪裁員計劃在6月正式官宣,預計裁撤員工總數(shù)的15%左右,波及約1.5萬名成員。精簡人員是一方面,英特爾CFO大衛(wèi)?辛斯納(DavidZinsner)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訪中,還提到針對中層管理人員的「外科手術」:砍掉了公司大約50%的管理層級。
另一方面,英特爾也在稍早前宣布放棄原定在德國馬格德堡建設超級芯片工廠的計劃,同時終止波蘭工廠的新建計劃?!覆粫儆锌疹^支票了,」陳立武在內部備忘錄中寫道,「每一項投資都必須具備經濟合理性?!瓜啾菺elsinger強調的長期愿景與IDM2.0藍圖,陳立武提出了更直接的KPI:改善毛利率、加強資本回報、縮減資本支出。
從組織、人事、產品到資本投入,一場橫跨結構與文化的「大手術」已然成型。背后的邏輯其實并不復雜:用最快速度穩(wěn)定財務指標與組織效率,為后續(xù)的改革贏得喘息空間。但問題是,時間窗口還夠用嗎?放棄14A節(jié)點的預警,無疑讓人重新審視這場自救行動是否已經深入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
外界對于英特爾反應也并不統(tǒng)一。一方面,股價在陳立武上任后經歷了短暫反彈,顯示出市場對其「控制成本、提升利潤」的預期;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英特爾「做減法」的速度遠遠快于「建立信心」的節(jié)奏,在先進制程競爭的主戰(zhàn)場上,英特爾此刻更像是在撤退,而非進攻。
而在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之際,英特爾市值早已跌破1千億美元,甚至一度不到700億美元,不及老對手AMD市值的六成,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三十年后的英特爾,又會站在哪個位置?
放棄先進工藝競爭,那還是英特爾嗎?
在半導體行業(yè),英特爾一直以「設計+制造一體化」著稱。IDM模式(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r)是其賴以崛起并維持行業(yè)主導地位的核心模式,而IDM2.0,更是基辛格上任后寄予厚望的戰(zhàn)略重啟。
在IDM2.0模式下,英特爾不僅要委托外部芯片代工廠生產自己的芯片,比如臺積電;與此同時,英特爾也要發(fā)展自己的芯片代工業(yè)務,吸引AMD、英偉達、蘋果和高通等關鍵客戶。英特爾的邏輯則是,IFS(代工業(yè)務)將在服務芯片客戶的過程中變得更強大更好,芯片制造上越來越先進,反過來提升內部設計芯片的競爭力,以此形成正向循環(huán)。
圖/英特爾
用基辛格在采訪中的話來說就是:「IDM(垂直整合制造)使IFS(英特爾代工服務)更好,IFS使IDM更好。」
而在三年前的報道《英特爾代工業(yè)務要追上臺積電三星,最大阻力來自內部》中,雷科技就指出,IDM2.0的理想很豐滿,但問題在于這是一個極其復雜且難以操作的商業(yè)模式。
然而如今,當英特爾公開表示可能放棄14A及其后的先進制程節(jié)點,事情不只是IDM2.0戰(zhàn)略的終止以及晶圓代工業(yè)務還能繼續(xù),先進工藝的放棄,也會宣告其退出了全球芯片制造產業(yè)鏈的博弈。
就算繼續(xù)保留部分中低階制程產能,也難以維系一個現(xiàn)代晶圓廠的競爭力,更無法吸引真正需要尖端技術的客戶。簡言之,如果高端工藝斷檔,英特爾的「制造能力」就不再具備行業(yè)話語權。這種選擇,不僅會進一步動搖英特爾幾十年來在產業(yè)心智中「先進制造代表」的定位,也將帶來整個組織架構與人才戰(zhàn)略的連鎖反應。
高端制造所依賴的光刻、EDA、材料、封裝工程團隊將逐步被邊緣化,組織重心將不可避免地向產品設計和商業(yè)運營傾斜,英特爾將朝著一家「設計公司」的方向變化。而這是在過去幾年,是英特爾極力反對的未來。
對于晶圓代工業(yè)務而言,放棄先進工藝幾乎可以視為放棄未來。因為英特爾在此前的所有客戶招商、合作意向、路線圖設計,基本都是圍繞14A及更先進工藝展開。一旦該節(jié)點取消,英特爾只能依靠Intel18A、Intel3等較舊制程維持代工業(yè)務,但這些工藝與臺積電5nm/3nm相差較遠,難以具備吸引力。
Intel18A工藝晶圓,圖/英特爾
曾經的半導體制程王者,如何贏得未來?
過去幾十年,英特爾曾以「Tick-Tock」模式引領整個半導體行業(yè)的技術演進——每隔一年進行一次架構更新(Tock),再隔一年推進制程微縮(Tick),在推進到14nm之前一直長期保持著領先地位。彼時,英特爾既是整個行業(yè)效仿的對象,也是技術領先的代名詞。
但英特爾在制程工藝上的失速,也是之后多年最大的危機根源。從14nm節(jié)點開始出現(xiàn)延誤,之后的10nm更是一再跳票,最終被臺積電在7nm和5nm節(jié)點實現(xiàn)全面超越。技術節(jié)奏的崩盤,直接打亂了英特爾內部產品更新的步調。
在高性能計算、AI加速芯片和服務器領域,英偉達、AMD等廠商均依托臺積電先進工藝迅速崛起,形成對英特爾的正面威脅。更重要的是,工藝落后疊加架構疲軟,導致英特爾在關鍵市場份額被持續(xù)蠶食,難以維持制程研發(fā)所需的巨額投入。
與此同時,英特爾賴以為基礎的x86架構也面臨結構性挑戰(zhàn)。更嚴重的是,無論是在移動終端、數(shù)據(jù)中心,還是快速崛起的AI和高效能計算領域,Arm架構因其能效比優(yōu)勢不斷蠶食原有市場,RISC-V也在開源趨勢下快速滲透新興設備和邊緣計算。
這些變化讓英特爾的生態(tài)優(yōu)勢持續(xù)被削弱,也直接影響其芯片制造投入的資本回報邏輯——沒有強勢的下游平臺和產品線,制程領先就失去了商業(yè)支撐,制造反而成了沉重的負擔。
當然,英特爾過去四年的快速追趕,也是有目共睹。但今天來看,「四年五個節(jié)點」的速度不可持續(xù),即便不放棄14A及后續(xù)先進工藝的開發(fā),陳立武治下英特爾對于先進工藝的投入也必然有所縮減。
在上周發(fā)出的全員信中,陳立武就強調了對于18A工藝節(jié)點的重視,稱其為「英特爾產品的關鍵技術支柱」,將在未來十年持續(xù)推動可觀的晶圓產能。不過先進工藝的落后,也意味著英特爾可能不可避免地退回IDM1.0時代,重新面對芯片設計和制造部門的問題,正如科技評論人BenThompson幾年前說的:
集成芯片設計和制造是英特爾幾十年來的護城河,但這種集成已經成為了彼此的束縛,設計部門被工藝制程落后等制造因素拖后腿,制造部門也沒有壓力和動力取得技術上的領先。
但今天的英特爾畢竟不同了,一方面是技術上已經逼近領先陣營,另一方面陳立武正在進行的「瘦身手術」,試圖讓英特爾從組織、業(yè)務到文化上脫胎換骨。盡管我們仍未看到英特爾解決設計和制造矛盾的新解法,但相信,手術后的藍色巨人終究會告訴我們:
下一個十年,英特爾的答案。
來源:紅網
作者:閻憶安
編輯:睢北晶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