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零點18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陳玲玲研究員收到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國際同行的郵件,此時距離她領銜的一項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剛剛過去一個多小時。
“這非常令人振奮,因為我們一直在思考核糖體的生物合成在造血系統(tǒng)中的重要意義?!睂Ψ皆卩]件中寫到,并以“開創(chuàng)性”“令人驚嘆”來評價這項研究的意義。
作為國際核糖核酸(RNA)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陳玲玲此次帶領團隊揭示了細胞核仁結構掌控RNA高效加工之謎。
【回答了一個科學問題】
生物體內的每個細胞中都存在著許多像“工廠”一樣的結構,而核仁是其中最繁忙的一個。它是核糖體生成的原發(fā)地,而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所需要的“機器”。核仁功能異常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比如癌癥、再生障礙性貧血和鳥面綜合征等。
在核仁中合成的核糖體RNA約占總RNA的85%,這就帶來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如此高密度且復雜的生產需求,究竟是如何實現(xiàn)的?
2017年,陳玲玲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將超高分辨率顯微成像技術用于研究核仁。繼2023年發(fā)現(xiàn)核仁的新結構亞層,此次又首次繪制了核糖體RNA在核仁中的精密時空分布圖譜,并提出核仁內層區(qū)域的結構決定了核糖體的組裝效率。在斑馬魚等低等生物中,內層區(qū)域較為簡單;而在人類等高等動物中,核仁內層區(qū)域演化出了雙層結構。這種結構升級,有效提升了核糖體RNA的加工效率。
陳玲玲(右二)與共同第一作者潘宇航(左二)、單琳(右一)和張宇瑤(左一)。黃海華攝
“核仁如同一個智能工廠,合理分區(qū)才能保障運作流暢,最終實現(xiàn)高效準確的生產。”陳玲玲說。
【解析了一個底層邏輯】
“這是一個探索的歷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标惲崃嵴f。
此項研究最早追溯到2012年,研究團隊在不斷推進對核仁理解的深度時,也在不斷推進不同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從脈沖標記到高分辨率成像,再到定量質譜。
西湖大學理學院張鑫教授認為,這反映了生物學前沿研究中定量化與學科交叉的趨勢,研究者得以在微米乃至納米尺度解析核仁功能以及更多生命過程中的底層邏輯。
在陳玲玲看來,這正是基礎研究的魅力所在,一旦解析了底層邏輯,它可以帶來更多觸類旁通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并通過成果轉化改變世界。
正如她領銜團隊深耕多年的環(huán)形RNA基礎研究,不僅獲得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相關藥物的臨床一期研究也在推進中。
采訪中,她特別提到世界首張黑洞照片,這一超大質量黑洞直徑為400億公里?!拔业谝谎劭吹胶诙吹恼掌透杏X無比熟悉,因為此前我們捕獲到了類似‘甜甜圈’的細胞核仁結構,而它的直徑只有600納米。這意味著,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有著某種相似性。”
這也正是基礎研究的另一種魅力所在。
今年1月,入駐大零號灣的核糖核酸功能與應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啟動建設,陳玲玲成為領銜這個大團隊的“當家人”。
“物理空間對于科學研究而言也很重要,過去空間有限,如今閔行區(qū)給了全國重點實驗室很大的空間支持,在用面積達到11000平方米,這無形中加快了科研產出?!标惲崃嵴f。
談及未來她躊躇滿志,“我們期待拓展RNA認知疆界,為相關疾病提供診療新思路。”
原標題:《論文深夜上線一個多小時,這位國際RNA研究領域領軍人物收到一封郵件》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黃海華
讓人非常心水的人氣小說《重生八零:麻辣小媳婦》,每個細節(jié)都值得追!
高頻搜索的年度好書《重生八零:麻辣小媳婦》,超甜情節(jié)等你來看!
重生八零,她俘虜了鐵骨錚錚的男人,還嫁給他過日子!年代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