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國與柬埔寨之間的邊境爭端突然加劇,局勢已發(fā)展成雙方交火的局面。當前,雙方都在為誰先開火的問題展開口舌之爭。泰國陸軍指控柬方率先開火,進而引發(fā)沖突,而柬埔寨國防部則反駁稱,泰國軍方首先開火,柬軍只是出于自衛(wèi)權作出反應。據泰國方面的通報,已有14名泰國軍人死亡,至今柬方尚未公布其傷亡人數,不過泰國空軍的F-16戰(zhàn)機已經摧毀了柬埔寨的兩處軍事設施。
交火爆發(fā)后,柬埔寨首相洪瑪奈迅速采取了外交行動,他聯系了聯合國安理會,要求緊急召開會議。這也是自十多年前以來,東盟成員國首次向聯合國提出此類請求。此外,作為東盟主席國的馬來西亞,亦在第一時間表態(tài),呼吁雙方停火并提出調解方案。此時,外界尤其關注的是,中國作為區(qū)域大國是否會介入此次調解。
對此,中國方面已經做出了明確回應。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指出,柬埔寨與泰國都是中國的好鄰居,中方已參與到此次溝通中,正在為兩國之間的對話提供調解支持,并希望局勢能盡快得到平息。同時,傅大使強調,中國將尊重安理會的會議安排,并與相關各方保持緊密聯系。
從分析角度來看,聯合國安理會、東盟以及中國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具有明顯的差異。聯合國安理會曾多次處理類似的爭端。在2011年時,柬泰在柏威夏寺附近爆發(fā)了沖突,柬方當時也曾請求聯合國介入。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安理會會召開緊急會議,然而此次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與2011年時相似,即通過呼吁雙方克制,并要求東盟在調解過程中發(fā)揮更積極作用。
然而,東盟在此次調解中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約。首先,由于現任東盟秘書長來自柬埔寨,泰方可能不太信任其作為中立調解者的角色。這種情況在2008年曾經出現過,當時泰國拒絕了柬埔寨提出的調解方案,導致沖突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直到2011年柬方再次請求聯合國介入。此外,東盟在調解爭端時的原則性約束也導致了決策過程的低效。東盟奉行的“不干涉內政”和“協商一致”原則,使得其在成員國沖突中的調解能力有限。2011年的柬泰沖突便因此拖延了三個月,最終才達成一份?;饏f議,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這份協議并未成功執(zhí)行。
同時,外部勢力的介入,特別是美國等國家的影響,也使得東盟在調解過程中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這不僅削弱了東盟的調解空間,也進一步加劇了組織內部的分裂。
與此相比,中國在此次調解中展現了獨特的優(yōu)勢,特別是中國兩個月前推出的國際調解院,為此次沖突的調解提供了可行的路徑。首先,中國與柬泰兩國的經濟關系,為調解提供了天然的動力。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與柬埔寨的貿易額達到了128億美元,中國對柬投資超過了300億美元,占其外貿總額的62%;而中泰貿易更是突破了1350億美元,中國連續(xù)11年穩(wěn)居泰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此次沖突的爆發(fā),勢必會對兩國的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柬方香蕉和泰方橡膠的價格大幅下跌,這將促使雙方在經濟壓力下更容易接受中國的調解提議。
中國在國際調解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中國成功斡旋了沙特與伊朗的復交,充分展示了其在中立調解方面的有效性。如果中國參與到柬泰沖突的調解中,它將以共同利益為主線,減少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集中精力推動實質性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在今年5月主導成立的國際調解院,正好為柬泰沖突的調解提供了有效的框架。作為全球首個專注于調解的政府間組織,國際調解院倡導的是共識型調解路徑,其《公約》明確規(guī)定,啟動調解程序需要雙方同意。如果其中一方決定退出,可以隨時終止,這種靈活性大大降低了雙方的顧慮。而且,調解院的工作方式符合東南亞“面子文化”的特點,它強調的是修復關系而非裁定輸贏。舉例來說,調解院可以提出“先停火,再共同開發(fā)邊境旅游資源”的建議,這既能保住雙方的面子,又能夠為未來合作打開大門。而且,調解過程中的所有細節(jié)都將保密,避免了任何一方在國內喪失民眾支持。
總之,中國的經濟紐帶、成功調解的經驗,以及國際調解院提供的創(chuàng)新方案,為柬泰沖突的調解提供了多重優(yōu)勢。只要雙方愿意坐下來談判,和解的希望就會越來越大。
微動作心理學第二章續(xù)
推薦!《微動作心理學:處處占先機的交際策略》讓無數讀者意猶未盡!
《微表情心理學》(馬浩天)微動作讀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