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詩瑤
網(wǎng)友:7月16日,我讀到天舟九號貨運飛船運送太空“快遞”的報道,其中包含腦類器官芯片。我很好奇,什么是腦類器官芯片?它能發(fā)揮哪些作用?它與腦機接口有何不同?
7月15日,一款腦類器官芯片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進入太空,這是國際上首次將腦類器官芯片送入空間站。中國空間站也將開展基于腦類器官芯片的生命科學研究。
為了回答讀者問題,記者采訪了腦類器官芯片空間科學實驗項目負責人。
問:什么是腦類器官芯片?
答:腦類器官芯片,是以人多能干細胞為來源,在芯片上構建3D微型腦模型,用于模擬腦器官生理、病理響應。
通俗點說,就是在信用卡大小的芯片上構建一個高仿真的微型腦模型。這個“腦類器官”包含豐富的腦微血管網(wǎng)絡和神經(jīng)細胞、免疫細胞等,能夠模擬近似大腦的部分結構和功能,可以為研究真實的人腦提供參考,為疾病建模、機制研究和藥物篩選等提供一種新的工具和研究途徑。
其實,我國科研人員已經(jīng)可以在芯片上構建模仿人體的多種器官類型,比如腦、肝、腎等,比傳統(tǒng)靜態(tài)細胞培養(yǎng)提供更貼近人體的真實環(huán)境。
問:為何把腦類器官芯片“送上天”?
答:把腦類器官芯片送入空間站,主要是為了探索太空環(huán)境對人腦健康的影響。
太空中的微重力、輻射等因素可能會干擾人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長期在軌的航天員經(jīng)常出現(xiàn)頭暈、睡眠障礙、注意力減退等癥狀,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讓腦類器官芯片模型暴露于空間微重力等環(huán)境下,就能進一步研究腦類器官受到的影響,不僅有助于“還原問題”,還有可能找出解決方案。
這項工作的意義并不局限于太空,還有“空—地轉移”的應用前景。
現(xiàn)有研究顯示,空間特殊環(huán)境能夠加速導致機體出現(xiàn)衰老或功能衰退。也就是說,這種“上天”試驗提供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加速窗口”,有可能誘發(fā)地面上通常需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出現(xiàn)的一些疾病病理改變。因此,科研人員就能為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地面腦疾病研究提供相應的“加速窗口”,助力早期診斷與治療評估方法的創(chuàng)新。
問:腦類器官芯片與腦機接口有何不同?
答:盡管腦類器官芯片和腦機接口都與大腦相關,都是為了深入理解腦功能,但具體目的和實現(xiàn)路徑有所不同。
腦類器官芯片著重在體外仿生人腦的主要結構與功能特征,用于腦發(fā)育、疾病研究和藥物篩選等。腦機接口則是一種人腦與設備交互的技術系統(tǒng),主要用于采集大腦電信號,實現(xiàn)人腦對機械或計算機的控制,比如用意念操控假肢等。簡而言之,腦類器官芯片偏向“腦器官模擬”,注重腦疾病探究等,腦機接口偏向“人機交互”,注重服務功能擴展。
《人民日報》(2025年07月26日06版)
《拖延心理學》解鎖: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
拖延是自我保護的盾牌:拖延可以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幫助人們掩飾自己的不足,保護自我價值感——。例如,當人們不能完成任務或獲得滿意結果時,可以將原因歸結于拖延,從而避免直接面對自己的能力問題。拖延者常陷入自我矛盾:拖延者一方面想通過拖延來逃避任務帶來的壓力和恐懼,另一方面又會因拖延而產(chǎn)生強烈的自責情緒和負罪感,這種 看完了《拖延心理學》--。很諷刺的是,之前一直對這本書有一種偏見,看書名,一直不想看這本書,不知道在kindle里面躺了多久,才重新贏得我的喜愛。我對拖延,有一種很深的偏見,一直覺得,這就是一個時間問題,只要自己的意志想要,什么時候,都可以立即執(zhí)行。不知道是對于自己的了解,還是不了解,事實遠沒有這么是什么_|。讀《拖延心理學》雜談之一:拖延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