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爭鳴】
作者:李豪(上饒師范學院教授)
“昆侖石刻”甫一公布,就引發(fā)了廣泛討論,專業(yè)學者與社會大眾紛紛參與其中,分別從文字、書法、歷史、考古、地理等多學科、多角度予以分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認為,石刻有三個方面尚存的疑點。
秦代石刻之罕見
首先是秦代石刻之罕見?,F(xiàn)已知秦代石刻,主要是秦始皇巡游天下時所立,包括嶧山、泰山、瑯琊臺、芝罘、東觀、碣石、會稽等7處。此外,考古偶有新發(fā)現(xiàn),主要是器物上的題銘,如2010年在西安閻良新發(fā)現(xiàn)了秦代石刻(孫偉剛《西安閻良新發(fā)現(xiàn)秦石刻及相關問題研究》,《文物》2019年第1期)。秦代石刻屈指可數(shù),先秦時期的石刻也很罕見。根據(jù)考古資料,中國最早的古代石刻文字出現(xiàn)在商代,即殷墟石簋銘,但還只是器物上的題刻。秦國較早制作文字銘刻,但也只有秦公大墓石磬銘、石鼓文、詛楚文等少數(shù)石刻聞名于世。
漢以前,石刻為何這么罕見呢?趙超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建筑長期以來以土木材料為主,很少使用石料,治石的技術相對落后,從而限制了中國古代石刻的發(fā)展。他指出秦漢以前的文物遺跡中,只有柱礎和散水等建筑部分使用了石材,很少見到其他用于建筑物的專門石構件,也很少見到文字石刻。
正史的記載可以佐證這一點?!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司馬遷沒有在此處記載秦始皇與魯國儒生商議的具體內容,但同一年的瑯琊刻石,《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卻記載:“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于瑯邪。列侯武城侯王離……五大夫楊樛從,與議于海上。曰:‘……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為表經。’”可見,秦始皇刻石頌德是與儒生、大臣臨時商議后的舉措,這恰可以佐證刻石頌德在秦代并不盛行。
也許有人會提出反駁意見,漢以前石刻是不是因為年代久遠,文字磨滅,所以罕見呢?秦代至北宋,與北宋至今,剛好都在千年左右,我們可以以北宋作為一個分界點來分析此問題。又因“昆侖石刻”屬于摩崖石刻之類,我們不妨重點分析一下秦以來摩崖石刻的情況。
北宋時期,金石學產生并逐漸興盛,學者們不遺余力收藏、著錄及研究石刻。至兩宋之際,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所撰《金石錄》已著錄金石兩千種,甚至還涉及日本石刻,但其所載秦代石刻僅泰山、瑯琊臺、芝罘、嶧山刻石四種,先秦石刻僅“吉日癸巳”刻石、石鼓文、詛楚文等六種。其中摩崖石刻僅一處,即“吉日癸巳”刻石,還受到趙明誠質疑。據(jù)蔡副全《隴南金石題壁萃編》記載,隴南一地保存至今的北宋摩崖石刻就有20處。又據(jù)許力《唐詩之路上的唐代摩崖》記載,浙江一省現(xiàn)存唐代摩崖就有47處。
同樣的時間段、同樣的疆域內,石刻的風化程度應該差不多。而且相對于普通碑刻,摩崖石刻更不容易受到人為損毀。如果秦代有大量摩崖石刻存在,北宋時應該也會有所留存,從而被學者發(fā)現(xiàn)、著錄,但事實恰恰相反。這雖然不能判斷秦代沒有摩崖石刻,但至少可以證明秦代摩崖石刻不多。在秦代疆域內,千年來都沒有發(fā)現(xiàn)摩崖石刻,而似為秦代的“昆侖石刻”,不僅遠在秦代疆域之外,而且保存相對完好,此可疑者一也。
“昆侖石刻”的缺損
其次是“昆侖石刻”的缺損。觀察“昆侖石刻”照片,其右下角有明顯缺損,且十分平整,似是同一時期脫落的。而我們從釋文來看,第一行為“皇帝”兩字,第二行為“使五”兩字,“五”字可與第三行“大夫”構成固定詞組,這說明石刻雕刻之時,“五”字下方已有缺損。第三行為“大夫臣翳”,釋讀者之所以補“翳”字,一是“臣”字之下,確實有殘缺筆畫;二是根據(jù)后文兩次出現(xiàn)“翳”字推斷,此處當是“翳”字,可見石刻雕刻之時,“臣”字下方是完好的。如果此刻為真,按正常自然風化,不應該像現(xiàn)在這么平整。此可疑者二也。
“昆侖石刻”的行文
最后是“昆侖石刻”的行文?!袄鍪獭钡奈淖?,有學者提出,將“廿六”釋為“卅七”,回應了之前學者對石刻年代的質疑,但似未注意到石刻行文的問題。
從稱謂上看,“昆侖石刻”短短三句話中,“翳”這個自稱竟然出現(xiàn)了三次,與古代漢語中常省略主語的用法大相徑庭。尤其是第三個“翳”字,在此石刻中完全可以省略。從語法上看,第二句“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中,“以”后接了兩個“賓語”,即“卅七年三月己卯”“車”,構成介賓短語,成為修飾謂語“到”的狀語,但“以卅七年三月己卯到此”與“以車到此”的“以”的用法和意義是不一樣的,前者引進行為發(fā)生的時間,相當于“在”,后者引進行為依賴的工具,相當于“用”。因此,此句如果不視為病句的話,只能將“卅七年三月己卯”視為“車”的定語,即此句應理解為“翳坐卅七年三月己卯那天的車到此”,這豈不是說當時此地已有固定班車?顯然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此可疑者三也。
綜上所述,“昆侖石刻”存有疑點,其性質需要進一步分析研判。
(稿件統(tǒng)籌:光明日報記者?王笑妃、郭超、陳雪)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25日?08版)
延伸閱讀:與 25產品:8月——底即將退市分紅險接棒C(位增額終)身壽險要失寵了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