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元7月25日電(堯欣雨)“這是我第二次來到翠云廊,今天的翠云廊充滿了鳥語花香和蟬鳴,和上一次的感受非常不同,但是這里依然翠綠,依舊使人感到心神舒暢?!?5日下午,行走在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的翠云廊景區(qū),菲律賓《商報》總編輯蔡友銘分享道。
“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活動走進翠云廊。張浪攝25日下午,“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活動走進翠云廊,華文媒體一行漫步翠云廊古蜀道、觀看“點樹交印”古制巡演并參觀外國友人賈和普工作室,實地感受古蜀道的悠久歷史文化。
翠云廊是整體呈“人”字形分布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總里程約260公里,其中劍閣境內達151公里。翠云廊景區(qū)是劍門蜀道劍門關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的組成部分,是蜀道翠云廊北線古柏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段,全線留存的歷代古柏有20391株,其中,劍閣縣境內有7778株。據林業(yè)專家測定,最長樹齡約2300年。
“行走中國·2025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活動走進翠云廊。張浪攝據傳,翠云廊的柏樹最早植于秦代和三國蜀漢時期巴西郡(郡治閬中)守張飛,其后歷代多有栽植,故川北民間常稱其為“皇柏”或“張飛柏”。行進中,蔡友銘細細撫摸著景區(qū)內的張飛雕像等,并不時向講解員拋出提問?!拔乙恢币詠矶紝θ龂幕芨信d趣,這次活動能夠重走古蜀道,我感覺非常榮幸。能夠親身體驗、親眼目睹我從書中讀到的這些內容,對我來說是圓夢?!?/p>
據介紹,翠云廊古柏能留存至今,與歷代官民共同保護有很大關系。自古以來,劍門山區(qū)百姓就把修橋、補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種美德,千百年來,傳承了愛路護樹的良好習慣。
“點樹交印”古制巡演現(xiàn)場。張浪攝“點樹交印,乃朝廷法度……”在翠云廊的千年古柏下,“點樹交印”古制巡演每天上演。當日下午,身著官服的演員在古柏間穿行、清點、交接印信,吸引華文媒體一行紛紛駐足。據悉,“交樹交印”制度起源于明正德年間,劍州州官在交接任時,相互清點古柏數(shù)量,把古柏的保護情況作為一項政績來考核。
來自捷克的《捷華通訊》總編輯陳學東對這樣儀式感滿滿的“情景再現(xiàn)”興趣十足,“每到一個地方,我總是好奇這之中有什么典故,或是這個典故和現(xiàn)在有什么關系,今天這個活動可算是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彼貏e提到,尤其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這樣可視化、可參與、可體驗的形式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歷史背后的故事。
今年3月17日,“劍門蜀道國際旅游推介大使賈和普工作室”(以下簡稱“賈和普工作室”)在翠云廊景區(qū)掛牌,工作室展示了美國老人賈和普與蜀道的故事,以及她所撰寫的《劍門古蜀道行走記》(中文版)等作品,并向游客免費開放。
25日下午,當參觀至賈和普工作室,聽到今年82歲的美國老人賈和普,自2001年初次踏上古蜀道以來,幾乎每年都會從美國來到中國,以劍門關為中心,徒步探訪四川、陜西境內的一段段古蜀道的故事后,華文媒體一行紛紛對她多年來關注古蜀道的行動點贊。他們表示,接下來也將向海外做好宣傳,講好古蜀道故事,讓更多海外民眾認識到古蜀道的文化和歷史之美。(完)
中國通史:第一百集 帝制的終結
帝制終結了,但中國人尋求國家民族發(fā)展之路的思潮卻未停止,中國在看似平靜的社會表層下,蓄積著力量,呼喚著新時代的到來!中國通史:第九十九集百日維新與革命中國通史:第九十八集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通史:第九十七集被動的自強,洋務運動 戰(zhàn)爭不僅考驗著指揮者的決策,更印證著中國人如何戰(zhàn)勝舊我,開辟新天地的決心,周武王沖破了夏商以來奉行的天命觀,使中國人從迷信天命與鬼神的世界中開始走了出來,注重倫理道德的周禮出現(xiàn)了。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戰(zhàn)爭不僅以最激烈的方式改變著中國人的天命觀和世界觀,同時,戰(zhàn)爭更以超乎尋常的力量考驗并塑造后面會介紹。推薦十部歷史高分紀錄片,讓你明白,活著就是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