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這個以“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而廣為人知的國家,曾在30多年前作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決定:一次性砸出185億美金,不僅請求中國提供特殊支持,還大規(guī)模采購了導彈。這筆看似浪費無度的交易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危機?又為何讓沙特能在動蕩的中東地區(qū)安穩(wěn)數(shù)十年?
上世紀80年代的中東,猶如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兩伊戰(zhàn)爭已經(jīng)持續(xù)了整整八年,伊朗和伊拉克在邊界地區(qū)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zhàn)。而以色列則不甘示弱,1982年悍然入侵黎巴嫩,實施了幾近屠殺的軍事行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沙特阿拉伯作為中東地區(qū)的石油大國,目睹這一切后,心情復雜且充滿焦慮。雖然沙特有著豐厚的石油資源,資金充裕,但在當時卻缺乏足夠的軍事力量來保衛(wèi)自己。其軍隊大多裝備的是過時的美國淘汰武器,根本無法產(chǎn)生有效的威懾力。
此外,沙特面臨的壓力也遠不止此。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侯賽因雄心勃勃,憑借龐大的軍隊不斷在沙特邊境挑釁。與此同時,伊朗也頻頻在波斯灣海域襲擊沙特的油輪,令沙特多艘船只遭到重創(chuàng)。國王法赫德深感不安,他決定下定決心:必須裝備一些足以震懾對手的武器。那么,沙特究竟能從哪里買到這些武器呢?
沙特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美國,畢竟它與美國的關(guān)系早已深厚。沙特試圖購買美國的“長矛”導彈,雖然這款導彈射程僅為120公里,主要用于防御,但卻能有效提升沙特的防空能力。然而,美國國會卻直接否決了這一提案,理由很簡單——不能讓沙特過于強大,必須考慮到以色列的感受,否則中東的“力量平衡”將被打破。更令人失望的是,連先進的戰(zhàn)斗機也未能順利采購到。沙特購買的F-15戰(zhàn)斗機,其導彈技術(shù)甚至被鎖死,無法發(fā)揮應(yīng)有的威力。
無法依賴美國,沙特的目光轉(zhuǎn)向了蘇聯(lián)。然而,這一選擇同樣充滿困難。由于蘇聯(lián)是伊朗的盟友,而沙特長期偏向美國,蘇聯(lián)根本沒有與沙特合作的意圖。因此,沙特只能另辟蹊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有人提到:“在兩伊戰(zhàn)爭期間,雙方都使用了中國的武器,并且評價不錯。”沙特頓時眼前一亮——中國的中程導彈也許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鑰匙。然而,問題是,當時中國與沙特并未建立正式外交關(guān)系,沙特甚至與臺灣有一定聯(lián)系。
于是,1985年夏天,沙特駐美大使班達爾親王接受了國王的秘密指令,前往中國洽談購買中程導彈事宜。這一任務(wù)非常隱秘,班達爾親王在訪問東南亞時,偷偷繞道香港,再飛往北京,整趟行程充滿保密性,連美國都未察覺到。令他意外的是,中國方面對他的到來表示了極大的歡迎。彼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急需外匯,30億美金無疑能給中國的外匯儲備帶來巨大的幫助。兩國代表的談判進展非常順利,中國方面表示:“只要不違反國際法,我們愿意討論?!鄙程胤矫鎰t直接表明:“我們需要能夠覆蓋整個中東的導彈,錢不是問題?!?/p>
1986年底,沙特代表團來到沙特南部的軍事基地,繼續(xù)與中方代表進行商討。中方展示了東風-3導彈的資料,這款導彈射程可達到4000公里,覆蓋整個中東。班達爾親王當場拍板:“這款導彈我們要了!”然而,在確定價格時,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中方代表舉起一根手指:“一枚導彈這個數(shù)”,其實際含義是1億人民幣,約合1000萬美元。然而,沙特方面以為這意味著1億美元一枚,班達爾親王心里一算:36枚導彈,約合36億美金,這個價格可以接受。雙方都以為自己占了便宜,當場簽訂了合同。沙特非常爽快,直接用現(xiàn)金支付,款項很快打入了中國賬戶。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20多億美金,這筆36億美金的訂單讓中國的外匯儲備一下子翻了一番。而沙特國王法赫德覺得這筆錢花得非常值得,甚至追加了150億美金,要求中國為其提供包括基地建設(shè)、部隊培訓等一攬子服務(wù)。此舉讓西方媒體炸開了鍋,他們誤解為“沙特花150億請中國駐軍”。實際上,中國從未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更不會派駐軍隊。那150億美金主要用于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建設(shè)導彈基地,中國工兵在沙特的沙漠中選擇了兩個地方,按照實戰(zhàn)標準建設(shè)發(fā)射井、指揮中心和雷達站;其次是培訓沙特軍隊,中國工程師手把手教沙特士兵如何操作導彈,從燃料裝填到瞄準目標,每一步都進行嚴格訓練;最后是導彈的長期維護,所有的檢查、零部件更換都由中國團隊負責,沙特士兵逐漸掌握了操作技術(shù)。
在1990年,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伊拉克軍隊迅速占領(lǐng)科威特,數(shù)十萬大軍直逼沙特邊境。薩達姆·侯賽因甚至揚言:“下一個目標就是沙特!”沙特舉國震動,國王法赫德立即下令:“亮出東風導彈!”第二天,沙特電視臺播出了東風-3導彈豎立在發(fā)射架上的畫面,并簡潔地配文:“我們有能力保衛(wèi)國家?!边@一舉動令薩達姆徹底動搖。東風-3導彈的射程覆蓋了整個伊拉克,甚至連巴格達也在打擊范圍內(nèi)。若發(fā)生戰(zhàn)爭,伊拉克的首都無疑會成為目標,這讓薩達姆最終猶豫了下來,并沒有越過邊境。
多年后,沙特親王回憶道:“正是東風導彈讓我們躲過了戰(zhàn)火,那筆錢花得太值了!”這筆導彈交易不僅鞏固了中沙關(guān)系,還成為兩國建交的催化劑。1990年7月,沙特宣布與臺灣斷交,并正式與中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堅定地站在了一個中國政策的一方。美國對此憤怒異常,召回大使施壓,但沙特毫不在意。
通過這次合作,中沙關(guān)系迅速升溫。沙特不僅采購了導彈,還陸續(xù)引進了中國的無人機、反坦克導彈等裝備。2007年,沙特再度從中國購買了東風-21導彈,這款導彈精度更高,機動性更強。美國雖然不滿,但由于沙特已經(jīng)深陷對中國武器的依賴,最終未能反對。
有人認為沙特花錢過于“奢侈”,但這背后實際上是一項非常理性的戰(zhàn)略決策。對于沙特來說,石油再多,如果沒有安全保障,財富也是空中樓閣?;?85億美金買下30年的安全,無疑是最具性價比的投資。而且,中國賣武器從不附加政治條件,不像美國總是用人權(quán)、民主等要求來干擾。沙特支付導彈款項時,一次性支付35億美金,工程款則按月結(jié)算,且從未拖欠。
如今,中沙合作已經(jīng)超越了軍事領(lǐng)域,成為“石油換安全、基建換市場”的典范。這種合作模式讓中東其他國家看到了新選擇。2023年,沙特宣布開始用人民幣結(jié)算石油交易,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不僅在經(jīng)濟、科技領(lǐng)域支持沙特,還積極推動了沙特與伊朗的和解,成為中東和平的關(guān)鍵力量。
從東風導彈的交易開始,沙特與中國的關(guān)系愈加緊密,而這種真誠的合作精神,已經(jīng)成為中東地區(qū)合作的新典范。
小說:全民領(lǐng)主爭霸,我覺醒神級天賦,百倍增幅稱王
《全民領(lǐng)主:我能融合萬物》,為何又雙叒叕火爆全網(wǎng)?
全民穿越異界當領(lǐng)主?我有百倍增幅,亡靈小弟也能逆天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