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惟
Q1
大家有遇到過MCU在運行中VDD鍵合絲熔斷的情況嗎?4根鍵合絲熔斷3根,在ADC部分的GND通道上有熱點。
A1
應該是內部短路后,引起的燒毀吧,剩下焊線是有焊點脫落開路吧,不然它怎么能不熔斷,建議1.做一下浪涌,2.做全套的LU,芯片的其他管腳發(fā)生LU,也是表現(xiàn)在電源上大電流。
Q2
針對Shadowmoirereport實驗,行業(yè)翹曲度標準大概是什么范圍算合格?
A2
-/+80um,要看導入數(shù)據(jù)時框選位置,一般的84大概率是四角相對參考平面的值,要是角上放的是VSS或者Dummy,風險不高的,只看80是理論家的做法,款選位置對測量數(shù)據(jù)的影響較大,且框選是手動的,不能精確到具體的尺寸;Shadowmoire測量是熱變形,溫區(qū)曲線最好follow客戶SMT曲線;84要具體看是高溫區(qū)間,還是低溫溫區(qū),高溫區(qū)影響比低溫區(qū)大一些。
Q3
一般產(chǎn)品都不做LTOL或者很少做,做HTOL比較多,那客戶如果問起來為什么不做LTOL,可以怎么解釋起來合理一些?另外根據(jù)HTOL的試驗時間是不能等效到低溫-40℃的壽命吧?低溫有專門的壽命模型嗎?
A3
LTOL主要失效模型是HCI,可以用Fab的HCI結果替代,HTOL和LTOL機理不同,不能等效,HTOL是多方面綜合的,其中TDDB占多數(shù)。
Q4
幫忙推薦一下劃片廠,要能經(jīng)受客戶驗廠的那種,產(chǎn)品是硅片,MPW的,一片上有三種型號。
A4
可以找季豐,季豐可以做劃片的。
Q5
一款芯片的抗ESD能力,有沒有可能HBM很弱,但MM很強?
A5
有可能,我也見過,和設計的策略有關,主要是由于內部電路設計的差異、ESD保護策略的不同以及測試條件和標準的差異所導致的。
Q6
晶圓研磨供應商變更了,一般需要做什么驗證?這個AEC-Q100里也沒有對應的項目。
A6
參考紅框圈出的來做實驗。
Q7
有沒有人遇到過在不同機構測試ESD,Latchup結果不一樣的?
A7
同一家機構,甚至同一臺設備都碰到過結果不一樣的,如果發(fā)現(xiàn)有這種現(xiàn)象,還是要多Debug,在一些對于某些參數(shù)敏感的時候,ESD測試起來還是有一些Options的。
Q8
TC用的兩箱法,兩個溫區(qū)分別是-55,150℃,每個溫區(qū)保存15min,機械傳動材料的方式進行輪換,一個小時2個循環(huán),這樣是不是就做成熱沖擊了?正常那種帶升溫和降溫的TC是怎么做的?
A8
高低溫中間有個常溫靜置步驟。
Q9
對于wafer出貨的IC,IC本身這邊可靠性需要做些什么項目?客戶那邊拿我們的IC自己去進行合封。
A9
芯片本身肯定要先做開發(fā)板測ESD和HTOL那些可靠性,整wafer出貨就主要靠CP良率來卡控了,另外就是靠WAT監(jiān)控工藝波動,可靠性要求高的話,就得看做CP三溫測試,另外要看有沒有Flash,有Flash的話要做存儲老化CP再出貨。
Q10
有誰做過動態(tài)Latchup測試嗎?哪里可以做?
A10
要罐pattern,這個需要機臺的一個模塊控制,目前幾乎沒有人做,所以市面上也幾乎是沒有去配這個模塊,一般是單獨定制測試板,給予一些外圍電路,讓IC工作再去做Latchup。
Q11
我用NaOH溶液去掉了鋁線,那芯片上的黃色和灰色是什么材料?
A11
如果能提供更加清晰的照片會更加容易分辨,正常都是TIN,厚度不同在OM下的顏色深淺有差異。
Q12
下圖這種白斑大家碰到過嗎?是怎么造成的?
A12
是via位置的綠油分層起泡,找你們基板供應商。
Q13
在消費類產(chǎn)品做LU的過程中,什么情況下,需要在Tj=125度下進行測試,而不是常溫下進行測試?
A13
一般是預留轉車電的芯片會做一下。
Q14
如下為什么非要用陪片?
A14
驗證環(huán)境是不是可靠。
Q15
對于車規(guī)TOMOS產(chǎn)品,N管和P管都要做AECQ101認證嗎?
A15
每個產(chǎn)品都要過認證,根據(jù)產(chǎn)品分類來看使用Q100,101,102,103,104。
Q16
長期存儲的MSL1級產(chǎn)品需要考慮受潮問題嗎?
A16
不用,MSL1的標準就是可以無限期放置的。
Q17
高溫回流焊會導致功能失效,參數(shù)漂移嗎?
A17
參數(shù)漂移會,功能失效不一定,當然會有功能失效風險,比如分層躥錫短路,爆米花開路。
Q18
QNF封裝BHAST做完2倍stress(192hrs)后出現(xiàn)分層的情況,有遇到過嗎?按車規(guī)AEC-Q006的要求,這種算可接受嗎?
A18
環(huán)境實驗,是不卡分層的,只有MSL實驗才卡分層,但是也要看具體分層情況,是否有非功能性失效,客戶能否接受。
Q19
對于芯片的FIT值,是用來衡量芯片的哪個角度的指標呢?
A19
MTTF和λ,F(xiàn)IT越低越好,但是可以隨著量產(chǎn)時間及樣品數(shù)量的增加而降低的。
Q20
2.5D的封裝成本比2D的封裝成本增加幾倍(在相同的5個die且基板差不多規(guī)格的情況下)?
A20
之前了解到Siliconinterposer2.5D價格應該是MCM的接近10X數(shù)量級了,具體價格casebycase吧。
Q21
BGA產(chǎn)品錫球脫落(FT時發(fā)現(xiàn)),錫球脫落是有標準的嗎,還是不允許錫球脫落?
A21
不允許錫球脫落的。
Q22
只有測芯片EMI的,那對于芯片的EMS有測試標準嗎?
A22
本身芯片級的EMC就是個nicetohave的測試,標準也沒有規(guī)定go-no-go的曲線,都是讓與終端客戶協(xié)商來定,系統(tǒng)板子有很多手段治理EMI和EMS的問題,比如加屏蔽,加衰減泄放通路等,系統(tǒng)級必須要過強制的標準,有嚴格的標準曲線,但是也確實遇到過系統(tǒng)上很難解決的EMI問題,最后還是芯片改版解決的。
Q23
封裝過程開帽發(fā)現(xiàn)絲狀異物,大家有沒有遇到過該異常?
A23
先做EDX看是什么東西,從分布來看,有點像劈刀磨損導致拉絲,如果是異物的話,很難有這種拐彎和這么好的韌性,導致molding注塑時都沒有被沖開。
半導體工程師
半導體行業(yè)動態(tài),半導體經(jīng)驗分享,半導體成果交流,半導體信息發(fā)布。半導體培訓/會議/活動,半導體社群,半導體從業(yè)者職業(yè)規(guī)劃,芯片工程師成長歷程。
北京大學中國史專業(yè)2024考研備考攻略
由張帆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簡史》,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宏大歷史長卷_-。它大致依照朝代次序,簡明扼要地勾勒出中國古代從盤古開天地到清朝覆亡這數(shù)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這本書以政治史為基本線索,同時巧妙地融合了經(jīng)濟史、制度史、社會史、文化史等多方面的內容————。其最大的亮點在于,既注重歷史發(fā)展的整體說完了-。
跨考一戰(zhàn)上岸北京大學2020年中國史考研干貨經(jīng)驗貼
鄧建鵬《中國法制史》:此書堪稱法學教材中的佳作,內容豐富且結構清晰,學術性頗高-_。它以生動活潑又不失深度的語言,系統(tǒng)梳理中國法制的歷史演變,讓讀者輕松了解發(fā)展脈絡的同時,融入最新理論研究成果,為考生把握中國法制現(xiàn)狀與未來趨勢提供有力支撐。李老師的藍皮《中國法律思想史》:突出春秋戰(zhàn)國和近現(xiàn)代兩大社會到此結束了?|——。
北大社這10本書,獲評2024年度優(yōu)秀教材
事實上,雖然主業(yè)是研究元史,但張帆既講通史課,又編寫通史的教材。在當代歷史學人中,張帆教授是少有的通讀過《通鑒》、二十四史的。故而北大古代史畢業(yè)的學生,只要跟張老師有接觸,過后好多年依然覺得受張帆教授的影響非常大|。張帆教授嗜書如命,藏書超3萬冊,這是他書房的一角。羅新教授就不吝評價到:我的還有呢?
來源:紅網(wǎng)
作者:許俊彥
編輯:錢靖琪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wǎng)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