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先給他換藥,明天再做清創(chuàng)。”清晨,在海南省第五人民醫(yī)院麻風病區(qū),邢少云一邊查房,一邊向年輕護士交代。
聽到廚房里有響聲,她趕忙前去查看,叮囑正在煮飯的老人:“老人家您要小心一點,要戴手套,不然容易燙傷?!?/p>
住在這里的病人平均年齡76歲,已經在病區(qū)生活了大半生。對他們來說,邢少云不僅是護士長,更像是家人。1995年,未滿20歲的邢少云從海南省衛(wèi)生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這個全省規(guī)模最大的麻風病醫(yī)院。如今,她已經守護了整整30年。
剛來時,病區(qū)還實行隔離。她每天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戴雙層口罩查房,在酷暑中一走就是幾個小時。她坦言:“其實那時很害怕,經常夢見自己也得了麻風,手腳都沒了?!彼踔敛桓腋嬖V相親對象自己在哪里工作,怕被嫌棄。
但她沒有離開。
2002年,邢少云成為病區(qū)護士長。那時的麻風病人常因傷口潰爛嚴重感染,不得不截肢?!爱敃r換藥的方式很簡單,創(chuàng)面總是反復,我就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邢少云說。
為了給患者提供最有效的護理,邢少云主動申請出省進修,輾轉上海、天津、山西多地取經。在一次全國麻風防治技術培訓班上,邢少云得知麻風病患者在接受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后,不再具有傳染性,并第一次看到專家徒手為病人換藥。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多年來,困住自己的不是疾病,而是恐懼和偏見。
回到病區(qū),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隔離服。“護士長,你不怕嗎?”病人們驚訝地看著她。她堅定地回答:“不怕,不會傳染的!”從那天起,她開始與病人并肩而坐,拉著手話家常。她用行動告訴他們: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醫(yī)護與病人之間,不再隔著防護服,而是充滿對彼此的信任與尊重。
然而,即便沒有傳染性,感染過麻風病的患者,如果護理不到位,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問題。在綜合多種療法后,邢少云創(chuàng)新提出創(chuàng)瘍再生醫(yī)療技術結合光子治療方法,將病區(qū)潰瘍率從28%降至5%,截肢率也隨之降低。她還承擔起全省麻風病防治督導工作,建立“遠程換藥群”,讓偏遠山區(qū)的醫(yī)生拍照上傳傷口圖片,她在線上指導,情況嚴重時,她就拎著藥箱下鄉(xiāng)去換藥。
她所在的病區(qū)從最初200多位病人,到如今僅剩50人。多數人因患病被送進來,也在這里走完一生。在老人們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之時,邢少云為他們獻上最后的溫暖。
2023年,她獲得“南丁格爾獎章”,2025年又獲得“白求恩獎章”。有病人以為她要被調走了,焦急地問:“你走了,我們怎么辦?”她只是笑笑說:“獎章是對我工作的肯定,但我還是我,依舊是護士長,每天查房、換藥,已經成了習慣?!?/p>
陽光灑進病房,三角梅在風中輕晃。收音機里響起病人們愛聽的瓊劇唱段,邢少云還在病房之間穿梭忙碌。
(本報記者王曉櫻本報通訊員張陽)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30日04版)
培養(yǎng)孩子共情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寒假閱讀|書香致遠,讓我們遇見更精彩的自己(內含龍年書單)
15歲女兒從抑郁休學到陽光自信,我做對了2件事,效果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