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張家棟編輯/高莘)
近日,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Proterial公司(原日立金屬)已經開發(fā)出一種不使用“重稀土”的電動汽車電機磁鐵。
日經中文網
報道稱,該公司試制了一款采用不含“釹”稀土的磁鐵。當前,用于電機的磁鐵以釹磁鐵為主,該公司將其改為了以氧化鐵為主要成分的磁鐵。
這家日本公司表示,通過試制品的試驗,其確認了可以確保純電動汽車需求的電機輸出功率。但該公司補充稱,其不打算自主量產電機,而是計劃向電機制造商銷售鐵氧體磁鐵等。
目前,該方案正在提速,期望在2035年前正式被純電動汽車采用。
日媒在相關報道中表示,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為高度依賴中國稀土材料的日本企業(yè)帶來壓力。今年5月,鈴木因稀土短缺暫停了小型車“Swift”的生產,而采用無重稀土的電驅,將有望緩解這一類的供應風險。
稀土元素由從鑭(原子序數57)到镥(原子序數71)的15種元素以及鈧和釔組成,該序列元素所獨特具備的磁性、發(fā)光性和催化特性使其成為可再生能源技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風力渦輪機磁體、電動汽車電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組件。除能源外,稀土元素在醫(yī)療保?。ɡ玑t(yī)學成像)、航空航天、國防和電子領域也至關重要。
但目前,僅有少數國家是重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截至2024年底,全球稀土儲量大約9000萬噸,與2023年底的1.1億噸相比減少0.2億噸,降幅18.18%。其中,擁有4400萬噸儲量,占全球總儲量48.89%的中國正占據稀土市場主導地位。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中國占全球稀土產量的近70%。
路透社
根據日經中文網此前發(fā)布的數據,截至去年,中國每年生產約27萬噸稀土,作為最大買家的日本占據采購量的28%,美國則占據25%。但隨著今年4月中國對幾種關鍵稀土元素和磁體實施出口限制后,各國官員正在緊急尋找有限的替代方案,受影響最嚴重的汽車企業(yè)則擔憂新車等產品的生產可能在今年夏末前陷入停滯。來自印度、日本和歐洲的外交官、汽車制造商及其他行業(yè)高管,正緊急尋求與中方官員會晤,以推動加快稀土磁鐵的出口審批。
此外,對于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稀土的日本而言,該國也在通過多種途徑擺脫對華稀土依賴。除上述在新能源領域尋找稀土替代材料外,日本還在近期與歐盟尋求達成合作開采稀土協(xié)議。
據朝日新聞最新報道,在7月23日舉辦的歐盟-日本峰會上,雙方已經針對經濟安全保障以及有關推進自由貿易的合作達成一系列共識。其中針對礦產開發(fā),歐盟在公告中提到,雙方將加強合作,提升供應鏈韌性,減少戰(zhàn)略依賴,包括加強和多元化關鍵礦產供應鏈,并應對經濟脅迫和非市場政策及做法。而在此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還曾表示,將在全歐洲范圍內尋找與日本的投資機會,在此基礎上就共同開采稀土明確指出雙方合作“擁有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