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本來是奇瑞風云A9L上市的高光時刻,奇瑞集團旗下視頻號矩陣一起來為新車助陣,其中,就包括奇瑞和華為聯(lián)合打造的”智界“視頻號,但是,直播的結果適得其反。
“奇瑞還真是營銷無底線”、“奇瑞吃相難看”、“蹭智界流量”、“智界賣不動了才淪落到替兄弟品牌帶貨”……
智界直播間網友們不是看新車,反而成了聲討會,奇瑞這次上市發(fā)布會又玩砸了,也為上市的新車奇瑞風云A9L能否熱銷蒙上了一層陰影,“理工男”是真的不會營銷嗎?還是太急功近利了呢?
面對洶涌輿情,智界產品總監(jiān)在5分鐘內連續(xù)兩次致歉,試圖平息爭議,但事件背后暴露的品牌管理混亂與利益糾葛,卻讓這場“烏龍”更顯耐人尋味。
銷量困局:智界的“冰火兩重天”
智界作為華為與奇瑞聯(lián)合打造的高端品牌,自誕生起就被寄予厚望,依托華為的鴻蒙智行生態(tài)、渠道資源與營銷能力,本應成為新能源賽道的“破局者”。然而現(xiàn)實卻是另一番景象:
數(shù)據顯示,智界2025年4-5月份銷量還有超5千輛水平,6月份直接腰斬,跌到2459輛,智界旗下車型智界S7銷量更慘,進入2025年后,月銷平均不超千輛,可以說是鴻蒙智行表現(xiàn)最差的品牌了。
此次直播間“帶貨風云A9L”的行為,被網友解讀為“銷量慘淡下的無奈之舉”,甚至調侃“智界已淪落到靠賣兄弟品牌過日子”。
其實,奇瑞風云系列市場表現(xiàn)也不太佳,奇瑞風云作為奇瑞汽車早期車型,現(xiàn)在發(fā)展成為風云系列,從去年開始陸續(xù)推出風云A8、風云T6、風云T9、風云T10、風云T8等車型,但是五款車銷量加一起月平均不超萬輛,存在感是極差。
更值得注意的是,智界與奇瑞自家品牌的“內耗”早已埋下伏筆。智界S7上市后,奇瑞迅速推出定位高度重合的星途星紀元ES,兩款車形成直接競爭。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奇瑞內部對“借力華為”策略存在分歧——既希望智界打開高端市場,又怕其擠壓自家品牌份額,這種“既要又要”的心態(tài),導致資源分散、定位模糊,最終兩款車均未達預期。
華為與奇瑞的“暗戰(zhàn)”:誰在主導品牌話語權?
按照最初的合作模式,智界由華為負責銷售、宣傳,依托鴻蒙智行渠道運營,奇瑞僅承擔生產環(huán)節(jié)。但此次直播間“跨界帶貨”,讓網友猜測“智界是否已被奇瑞收回管理權”。
上一次因為一位高管阻礙了智界與華為的融合,已經被尹總開掉了,這一次重大失誤誰又該為此承擔責任呢?我們可以靜靜的等待一下看結果。
作為華為“造車朋友圈”的重要成員,余承東團隊對此次事件的態(tài)度備受關注。有網友調侃:“當余承東看到智界賬號在賣奇瑞風云A9L,怕是要連夜開會”。事實上,華為對合作品牌的品控與調性向來嚴格,此次事件若處理不當,可能影響其“鴻蒙智行”生態(tài)的統(tǒng)一性與高端定位。
寫在最后:
從智界直播間的“帶貨烏龍”,暴露了傳統(tǒng)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中的焦慮——既想抓住流量紅利,又難以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品牌建設。
對于智界而言,若想擺脫“銷量低迷”的困境,首先需要厘清與奇瑞的權責邊界,明確品牌定位。
而奇瑞若繼續(xù)沉迷“流量博弈”,忽視對合作品牌的尊重與自身價值觀的塑造,最終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既拖累智界發(fā)展,也消耗自身積累的市場信任。
在新能源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的當下,靠“蹭流量”“搞爭議”或許能換來一時關注,但唯有清晰的戰(zhàn)略、穩(wěn)定的品控與正向的價值觀,才能支撐品牌走得更遠。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