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澎湃外灘新媒體年會如約而至。
澎湃“外灘新媒體年會”自2017年創(chuàng)辦以來已成為一年一度國內傳媒界的重要分享交流平臺,澎湃新聞希望借此機會與主流媒體、學界專家和業(yè)界伙伴互相學習,共同探討輿論生態(tài)、媒體系統(tǒng)性變革、傳播方式等方面發(fā)生的深刻變化。
今年的主題是“變革·新生”。自2014年,國內主流媒體啟動媒體融合至今,“變革”是不變的關鍵詞。
今年年會,我最關注的是“引擎”計劃。這一計劃在澎湃新聞總裁、總編輯劉永鋼的主旨演講中得以全面披露。
我完整引用這部分內容:
我們將推出澎湃工作室“引擎”計劃。綜合考慮傳播格局發(fā)生顛覆性變化的現實、主流媒體傳統(tǒng)內容生產機制的弊端、以及確保核心內容供給和主流價值引領的要求,我們認為工作室機制是當下倒逼內容生產效能提升的優(yōu)選路徑,可以成為推動主流媒體內容變革創(chuàng)新的“馬達”。為此,我們將通過澎湃工作室“引擎”計劃,積極穩(wěn)妥推出更多專業(yè)垂類IP工作室,并逐步去部門化、去條線化,實現內容生產專業(yè)化、管理體系扁平化。
作為工作室機制的基礎,“引擎”計劃包含三個方面的政策支撐:傾斜政策、激勵政策、賦能政策。
傾斜政策:我們將把資源、責權利等全面向工作室和主理人傾斜。工作室主理人在業(yè)務管理、匯報機制、晉升通道等方面都和部門總監(jiān)對齊。在強化導向管理的基礎上,為工作室主理人開放更多的選題自主權、資源調配權,發(fā)揮主理人統(tǒng)籌生產、審發(fā)、傳播、運營的積極性能動性。
激勵政策:除了正常的月度績效考核和內容獎項外,我們還設立了針對工作室的專門獎金池,獎金分配上工作室主理人享有主導權。在推優(yōu)評先方面,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考慮工作室主理人。
賦能政策:除了放權和激勵,我們還將給工作室開“外掛”。我們將協(xié)調各種內外部資源,幫助主理人優(yōu)化內容生產、提升運營水平、實現商業(yè)價值。支持有意愿有條件的工作室探索更企業(yè)化、市場化的路徑,讓專業(yè)價值能持續(xù)“造血”。
“去部門化、去條線化”,“內容生產專業(yè)化、管理體系扁平化”,“為工作室主理人開放更多的選題自主權、資源調配權”,“獎金分配上工作室主理人享有主導權”……有關這一計劃的這些表述可能預示著澎湃內部機構將迎來新一輪變革。這可能也是今年主題“變革·新生”的題中之義。
“言短意長”工作室本身就是“引擎”計劃的先導性產物。半年的培育過程,它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目前的小有名氣。
這可能也是傳媒業(yè)界和學界比較關注的話題。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jiān)、港澳臺新聞部總監(jiān),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